APP下载

对加快内江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8-03-17荣廷俊陈绍军陈远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桑枝内江食用菌

荣廷俊,段 丹,陈绍军,林 川,张 宇,陈远文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食用菌是可食、可补、可药的大型真菌,被誉为“山珍”,其味道鲜美、质地脆嫩,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级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1][2],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高分子多糖、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功效[3-5]。此外,食用菌具有“五不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特点,其栽培能广泛利用农业副产品,增加菇农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发展食用菌成为精准扶贫的新方向[6]。

内江市东兴区作为国家“东桑西移”优质蚕桑基地县、四川省40个蚕桑基地县中的20个重点县之一,尤其是内江启动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建设以来,大力实施蚕桑产业工程,全力推进现代蚕桑产业示范片建设,蚕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不断扩大。2016年以来,累计新栽桑树1040hm2,每年生产桑枝3万t,多成为柴火直接燃烧。随着农村沼气、煤气新能源的推广,桑枝做柴现象少了,但仍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多数成为副产物堆放地头自然腐烂,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污染了生态环境。此外,桑枝含氮量高,富含食用菌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且质韧、纤维性强,可作为栽培香菇、木耳、大球盖菇等食用菌的优质原料[7]。据有关专家测定,桑枝不含有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有害的油脂、松脂、苦味、臭味及其它异味,生产出的食用菌口感香脆,药用价值高,有其它培养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食用菌传统的栽培原料主要为棉籽壳、甘庶渣、木屑等[8],但随着我国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栽培的原料越来越少,“菌林矛盾”导致栽培成本较高[9],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食用菌的迅速发展,而目前在内江市桑蚕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因地制宜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解决了栽培原料缺少问题,同时菌渣可做有机肥倒在桑园,增加土壤的肥沃度,减少购买肥料的开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 发展桑枝食用菌的意义

1.1 桑枝的营养

桑枝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约占总干物质的95%,另外含有少量的粗蛋白、灰分 、单糖、双糖及淀粉,约占总干物质的5%,营养丰富,可以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提供大量的碳元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上等的食用菌栽培原料[10-11]。

1.2 桑枝食用菌的营养

桑枝食用菌质地柔嫩、风味独特是一种高营养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含有蛋白质、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有30多种酶及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另外桑枝食用菌还含有桑叶多糖、黄酮、野尻霉素生物碱等特殊的活性成分,药用价值特高,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明显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桑枝食用菌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食品来源。

1.3 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1kg干桑枝可以栽培出 1 kg鲜菇,按平均销售价4元/kg计算,每667m2林园可新增产值约 1000~3000 元。目前全区蚕桑园已达万亩,如果全区实现现有的桑枝利用率达 50%,则新增产值可达 500~1500万元,将有力地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传统的桑枝一般都是作为废弃物直接在田间地头燃烧,不仅枝条浪费了资源同时还污染了环境。以桑枝为原料栽培食用菌,通过菌类的发酵,不仅可以有效地杀灭了枝杆中的有害菌,利用废物,还可以清洁环境,控制污染,实现农业循环的构想。同时利用枝条栽培食用菌,能节约杂木的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12]。

2 内江发展桑枝食用菌的优势

2.1 区位优势

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相间,是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平均海拔300~500m,土壤主要为紫色土、水稻土、新积土、黄壤土、黑色石灰土。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为大型真菌的繁殖提供了优越条件,成为我国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是食用菌发展的最佳生态地域之一[13]。

2.2 原料资源优势

传统栽培原料主要有棉籽壳、甘蔗渣、杂木屑、作物秸秆等,具有明显的产地来源,运输问题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高,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从本地区资源中筛选出可利用的原料及开发出适宜的培养基质[14]。2016底内江印发的《关于内江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连片发展达到3333.33hm2以上。东兴区依托桑蚕产业发展,拥有万亩蚕桑基地,每年生产枝条废物上万吨,逐年递增,以修剪的枝条为原料栽培食用菌,桑枝条资源十分丰富,取材方便,成本比较低。

2.3 劳动力优势

桑枝食用菌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内江是农业人口大市,截至2017年末,有农村劳动力187.79万人,闲余劳动力较多。发展桑枝食用菌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和缓解因劳动力过剩而产生的社会压力和农民就业问题。食用菌不与农争时的生产特点,使其种植在时间上不冲突,农民可以在空闲期间从事桑枝食用菌的栽培,充分的利用人力[15];桑枝食用菌的生产强度不大,适合留守农村的中老年妇女、劳动力缺失的残疾人从事,减轻因劳力过剩而产生的对社会的压力。同时,不需要大量修建厂房、增加器材和设备。生产资料的成本低廉,占用资金少,可以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发展桑枝食用菌扶贫产业,减少对社会的经济压力,为群众脱贫致富增收,提供新的产业。

2.4 网络销售成熟

近年来,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既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内江顺应“互联网+”浪潮,把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网状发展列为全市“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构建的县(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状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上而下的电子商务销售服务网络全面铺开,让每个农村家庭都能够联网,每个农民都能够“触电”,让农特产品卖得好、销得快。在内江市农村,专门为发展农村电商而打造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商务超市”比比皆是,除了在网上帮农户代购商品外,更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农户代销农产品。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农业电商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123个、村级服务点856个,全市100%的市级以上农业企业接入互联网,86%的企业实现网上交易。遍地开花的电商服务网络、成熟的电商平台,极大的影响了内江农产品的销售模式,由原来的价格低廉,卖不出去到供不应求,有效的打开了农产品销售之路,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3 对加快内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行业管理

有关部门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看到桑枝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美好前景,研究制定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搞扶贫项目,山区开发,高效农田建设,区域性支柱产业等开发项目,让食用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以“科研机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将科、工、贸结合于一体,以科技为手段,企业为龙头,市场为导向,以乡镇为基地组织规模化生产。

3.2 精选项目,加强规模基地建设,发展具有自身特性的拳头产品

实施鲜品、干品和加工并举的战略,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与内联外相结合,不断壮大发展龙头企业,扶持食用菌食品深加工的研发,提高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形成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业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3.3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网络,落实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项技术服务及信息服务措施。

3.4 加强食用菌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推进改革和职能转变,着力做好统筹经营,切实解决好由“散、小、乱”而引发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问题,发挥好纽带和服务作用,在促进菌种培养,新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举办学术技术交流,进行人才培训、市场营销等取得突破,当好政府参谋,适时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3.5 加大科研投入

开发新型栽培原料,减少栽培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使用,使生产食用菌由耗材型转向精细节材型,在降低菌林矛盾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以利用食用菌产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桑枝内江食用菌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