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思考

2018-03-17林劲松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乡愁农民农村

林劲松

(四川省绵阳市委党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让广大农民对新时代充满了期待,但是按照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才会成型,所以还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

1 为什么国家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1 从政治视角观察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的成功根源,也是长期执政的现实基础。当前我们党对人民过上幸福日子的最大承诺是在十五大时,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2 从经济视角观察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主要产业只有农业,所以为了发展更高级的产业工业,只有牺牲农业。2000年,时任湖北监利的乡镇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反映了一个真实情况,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限点。

李昌平的呼吁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十六大时,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这个阶段我国工业已颇有规模,已经可以依靠自身的积累继续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并且有一定的余力去支援农村的发展。这个阶段,国家为农村的发展也取得了成效,但由于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农民得到的实惠也只能做到广覆盖、低水平。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今天,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传统产能过剩,一般资本也过剩,很多资金均在寻找出路,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对内战略,就是要把过剩的社会资金引向农村,帮助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是当下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需要。

1.3 从社会视角观察

习总书记讲我国未来还有3~4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城镇化率达到70%~80%是一个理想目标,3~4亿人口,放眼世界,依然是一个大国的人口规模。这么多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就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个富裕人口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才是稳定的,只有富裕的农村才会和谐。

据报道,一些贫困农村还时而出现一些不文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极端非理性事件,并且我国现在对人口也不可能退化到户籍管制阶段,农村的贫困人口也会成批的流向城市,给城市带来新的不稳定。

2 未来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未来的农村将具有城市人舍不得丢掉的现代文明与令人难忘的乡村特色两大特征。为理解这一公共知识,我们需要沿着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2.1 农村年轻人为什么要到城市去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但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农村的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必须缩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有达到城市居民收入80%左右,年轻人才会大量回流农村,并稳定在农村。

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让农民充分就业。据专家测算,农民有效工作时间约占城市居民的1/3,所以农民的收入也只能是城市人收入的1/3,这也合乎逻辑。

要让农民长期达到或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准,只有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这光靠种植业是不能的,还必须有二、三产业。未来的乡村,一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田园综合体作为承接产业融合的载体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2.2 为什么市民比农民对未来更有安全感

进入现代社会,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人人有着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已经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体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却把从事农业的农民群体排斥在这一权力之外,导致市民比农民,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更高的确定性。

市民可以靠退休金活的非常体面,但是农民依然需要养儿防老。试问,未来的生活保障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年轻人会回流到农村去吗?

国家现在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探索,例如鼓励职业农民购买保险,一些职业农民已经被称为农业工人,还有一些地方在探索土地换社保。未来的农村,农村居民一定也会被纳入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农村年轻人的共同期盼。

2.3 为什么市民的下一代更有发展前途

寒门难出贵子,曾经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据统计,现在贫困家庭能够考上全国一流大学的学生比例是逐年降低。原因在与城市与农村教育上的巨大差距。

为子女的未来考虑,也是农村年轻人的普遍关切,未来的农村一定也是教育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中央也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2.4 为什么市民不习惯农村生活

农村与城市相比环境卫生上有巨大的差距。文明卫生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但是农村依然是当年的农村,所以中央提出来要推动厕所革命,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下决心把农村的环境卫生搞好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与城市相比社会秩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城市到处是探头,阴暗面影响有限。例如黑社会,城市多数居民接触不到,但农村是熟人社会,有黑社会,将对所有居民产生心理压力。所以中央提出来“开展3年扫黑除恶行动”,在农村开展“雪亮工程”对农村的社会治理有着很好的帮助。

农村与城市相比关爱体系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城市居民时常可以享受到组织给出的各种关爱,但农村却没有,导致农村最贫困的人口也需要去维护一些社会关系,以期望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能够帮助他。所以中央提出来要对农村弱势群体开展更多关怀,尤其对留守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怀很有现实针对性。

2.5 为什么市民还惦记着农村

习总书记曾经说我们的城镇化发展也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市民所惦记的,未来的乡村,一定是这方面保持得比较好的地方。

山与水是自然景色,景美会让人们心情愉快放松。城市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建设了很多公园,周末、节假日,人山人海,也反映了市民对美景的需求。农村与城市相比,处处是美景,一片稻田、一片油菜花、一片草地都是市民生活中所缺失的。

记得住乡愁是记得美好的过去,那是触动心灵的文化。特色小吃是乡愁,农村的建筑是乡愁,小时候玩的游戏是乡愁。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是可以留住人的。

3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振兴,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事实上没有产业新旺,乡村其他方面的发展目标也无物质基础。如何做到产业新旺,就需要破解人、地、钱的问题。

3.1 依靠谁来发展农村经济

3.1.1 党政机关干部 精准扶贫以来,很多机关干部被派到乡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这一制度得到中央的认可,习总书记强调,“农村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乡村振兴过程中,这一制度会得到延续和发展。

3.1.2 村社干部 中国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发展拼尽全力,乡村产业新旺,村支部书记作用很重要,观察一些发展好的乡村,往往也是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一起发展的成果。所以当下选一名好的村支部书记,自身有发展能力,同时又有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初心,成为时代需要。

3.1.3 职业农民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农村农业部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超过20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

3.1.4 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乡贤 据报道,一些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乡贤回到家乡的事例已不是新鲜事,他们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作为基层政府,应给予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乡贤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家乡对他们的热爱,让他们牢牢记住乡愁,怀念家乡。

3.1.5 社会人才 通过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各类人才流向乡村创业就业,包括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现在一些农村建有大学生创业园,还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还有一些企业到农村去创新创业,这是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3.2 农村土地如何流转

3.2.1 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稳定与发展相互促进并互为前提。据调研,时下还有三类人对土地有着比较高的依存度,一是依靠土地获得生存的人;二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三是不愿意外出打工的中年群体。农村的土地流转要保证他们有地可种。

3.2.2 尝试更多主动的土地流转方式 土地流转有很多办法,例如土地托管方式,另外也有一些更主动的方式,例如现在很多地方就在尝试“虚拟确权、三权分离、二次流转”,这种方式赋予村社组织调整具体地块的权利,对不耕种土地的农民只确认收益权,不确认具体地块,按股分红,对愿意耕种土地的农民重新分配不超过原分配的土地数量,也比较好的解决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3.2.3 保证农民按时可以收到租金 农民对租金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农村土地的流转一定要保证农民按时收到租金,各地也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例如对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承包户要缴纳保证金,对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承包户,如果不能按时缴纳租金,就需要强制流转,所得收益优先补偿农民的租金。

3.3 农村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3.3.1 财政资金 实施乡村振兴,各级财政将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从而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一样,有的地方更加适合发展,财政资金也就会投入的更多,乡村振兴,未来的乡村也会分层次,例如有些地方分为一般型乡镇和重点型乡镇,还有一些把乡镇按产业发展情况分为示范引领性,特色发展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拆并型。为做好财政项目的争取,县与乡镇政府也需要熟悉政策,了解政策,对接项目。

3.3.2 金融倾斜 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巨大,并且多样化,金融机构作为另外一支国家队,既承担了国家使命,又能在乡村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利益。例如一些地方在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与市县政府的合作,尝试在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试点,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上青苗等种植物都可以用于抵押贷款,还设立了产权交易中心,这些都是很有益的尝试,也是金融机构可以作为的方向。

3.3.3 社会资本 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只起到一个引领作用,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事实上,一些发展好的乡村,无一例外,工商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下,乡镇政府需要优化乡村投资环境,破除工商资本下乡的一些条条框框,在保护好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支持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创业兴业。

3.3.4 改革创新 农民有耕地、宅基地、集体资产,尤其是宅基地等建设用地的改革大有作为。按照中央的政策:“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果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置换出来,这对农村来讲,是一笔巨大的发展资金。

猜你喜欢

乡愁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