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2018-03-17杨广智

智慧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细针细胞学涂片

杨广智

(江苏省新沂市铁路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0 引言

乳腺癌为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二级预防为降低疾病死亡率和提升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1]。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因其具备价格低、准确、安全、快捷、简便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早期发现并确诊乳腺癌疾病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列入235例乳腺肿块FNAC检查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乳腺异常患者,患者均接受钼靶摄片或超声检查确诊乳腺异常。其中235例接受病理检查,年龄为21-72岁,平均(41.3±1.1)岁。患者各条件均满足此次研究方案各条件。

1.2 方法

穿刺前需明确掌握患者疾病史,按照影像定位或触诊确定最佳穿刺点,并标记。局部皮肤按照常规消毒步骤进行处理,左手食指、拇指固定穿刺结节、肿物,右手将7号注射器以斜45°胸壁部位进针,刺入到肿物位置,拉出针芯,抽吸2mL,保持负压状态。肿瘤内,需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将针头抽吸3次则可,依据肿物大小,加大提插次数和幅度、旋转角度等。完成抽吸后,慢慢放松针芯,负压消失后退出针头。出针后快速吹倒抽吸物在玻片上,用2张玻片平拉或轻压涂片2张,乙醇固定,做HE染色处理,并观察。

1.3 指标判定

分类需按照Bethesda方式,以及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方式、数量、分化程度等进行判定。Ⅰ级(良性病变):非典型细胞,不存在恶性细胞;Ⅱ级(非典型性病变):有非典型细胞,但不存在恶性细胞;Ⅲ级(可疑恶性病变):暂时无将非典型细胞确诊为癌,多在小管癌、乳头状癌、筛状癌、小叶癌、原位癌等中常见;Ⅳ级(恶性病变):肿瘤细胞存在明显的恶性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将FNAC检查结果和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进行比较,计算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特异度、敏感度、诊断符合率等指标。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比较

给予FNAC检查235例标本,并将其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35例恶性病变(2例浸润性腺癌、25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2例恶性间叶源性肿瘤)。5例可疑恶变(1例乳腺腺病并纤维腺瘤、4例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病理活检共47例恶性病变,其中FNAC诊断良性,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共7例[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图1A-B);2例小管癌(图2 A-B);1例恶性间也源性肿瘤(图3 A-B)]。187例良性病变,包含腺病70例、炎性病变28例、5例囊肿、52例纤维腺瘤、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错构瘤、5例腺肌上皮瘤。详见下表1。

表1 检测结果比较(n)

①A:FNAC涂片显示导管中存在癌见散在或团腺细胞症状,部分细胞属于轻度性异型。

①B:导管上皮细胞具有多层次,且细胞异型不具有突出症状,导管中心坏死状况较为突出。

②A:FNAC涂片检查小管癌内大汗腺生细胞,部分细胞属于轻微异型。

②B:存在弥漫性腺管增生状况,细胞构成为单一型,且高度一致,腺腔面胞质微型突出症。

③A:FNAC涂片表明恶性间叶源性肿瘤有泡沫和中性粒细胞,但其数量较少,单个分布,细胞核体积较大,深染、偏位,构成有效细胞低。

③B:细胞肿瘤为梭形,重度异型,出现核分裂的可能性较大,且坏死。

2.2 FNAC诊断准确性

235例患者经FNAC诊断后和术后病理检查对比后发现,诊断符合率为97.02%(228/235),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5.11%(40/47),诊断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9.47%(187/188),漏诊率为14.89%(7/47),误诊率为0。

3 讨论

乳腺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则已可明确发现乳腺肿块[2-3]。和B超、X线片、钼靶等检查方式对比,FNAC存在低并发症、高准确率、经济适用、简便快捷、创伤性小等优势,在诊断乳腺疾病上应用价值具有独特性[4-6]。临床将FNAC检查方式作为术前辅助化疗的诊断方式,且可为制定手术方案、乳腺癌术后是否浸润和复发、无法接受手术给予化疗或放疗等提供依据[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FNAC检查其准确率可达到97.02%。进而证实了FNAC检查的优势性。但此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后认为出现假阴性的原因为:制作涂片和针吸穿刺的技术因素:肿块位置深或体积小,或肿块较大,但仅存在部分癌变,所采集标本中无有效细胞成分且肿块边界模糊,无法明确确定肿瘤范围,穿刺时未刺入到肿块中,且抽吸血液多,组织少,造成涂片质量低。

综上,乳腺肿物接受FNAC检查,可将乳腺病变状况准确反映出来,但也存在局限性,建议联合病理学检查,提升疾病诊断率。

[1] 任玉宝.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8-120.

[2] 樊友彬.观察比较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超声检查用于乳腺癌诊断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2):150.

[3] 卢虹,张凤兰.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黏液腺癌1例[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7,9(2):127-128.

[4] 周丽莉,李新娅.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比较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69-70.

[5] 李继红.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49-50.

[6] 周世崇,乐坚,胡娜,等.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6):527-530.

[7] 魏春娥,武巧伶,苗金红,等.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在男性乳腺发育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67-68.

[8] 唐万鹏,时妍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细胞学诊断分析与病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78-178.

[9] 陈杰.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60-62.

[10] 刘丙营,李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58-59.

猜你喜欢

细针细胞学涂片
细针穿刺可怕吗?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标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36例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