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的研究

2018-03-16朱翠苗

职教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职教集团校企协同

摘 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深度剖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必要性,从推动区域职教集团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创新了“产业人才智能数据库、区域职业教育链人才规格、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组合体、跨企业联合训练中心、多方位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等方面,对“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建设路径,并从“校企师资工作站、行业化技能竞赛、创业项目、第三方评价机制、生产流程化实训基地”方面,讨论了“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的保障机制,构建了区域集团化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案例样板。

关键词:职教集团;多元参与;校企协同;校企师资工作站;职业教育组合体;跨企业联合训练中心

作者简介:朱翠苗(1976-),女,河北无极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改革研究和智能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6-0025-0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作为重点建设与改革工作,强调“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有重要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集团统筹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1]。这完全表明现代职教集团的建设,对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化特色发展、整体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纵观江苏省现有职业教育集团,大多是由地方教育局、骨干职业院校、企业组成,骨干示范院校牵头运作,定期开展一些活动、举办一些会议、开展一些项目,但企业参与力度不够,企业、行业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更是罕见,没有凸显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面向社会、校企行多方协同、多元化立交职业教育格局[2],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有待于改进布局结构、改革服务内容、提升社会贡献度。

一、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政校企行”多元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政府引导、行企参与的职业教育模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政府引导和支持,才能更好激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是实现“校企双制”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学徒教育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改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不够的尴尬局面[3],甚至可以推动企校双制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教育链和产业链整体融合的践行者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吻合产业链发展,对接产业岗位群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单个院校是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不易精准地把控岗位群结构,从而导致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存在巨大差异,更不能将职业教育按照层次深度和布局广度,进行职业教育链的有效规划,做不到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这必须由一个区域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才能整体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促进职业教育链的整体发展。

(三)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区域耦合、校企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要对接区域各行各业的知名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分门别类开展吻合不同产业的校企合作,必须从整个区域的视角,考虑集聚区域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特色品牌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协会高度自愿地加入到现代职业教育阵营,提供多元化的合作形式,为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办学创设有利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制定科学制度,将企业与院校的距离拉近,积极推进校企互融、交叉共享式合作机制[5],最终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区域耦合、校企协同发展。

(四)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中高本衔接、高校融入的立体化组织形式

江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践中,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试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对接,开展了现代学徒的教学模式改革,“3+2”本科在形式上实现了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但这一切,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中高本立体化发展布局,更不能实现本科院校真正的职业化教育改革,存在中高本在人才规格定位上层次不清、课程设置重重、师资队伍培养各异、实训条件建设不统一等现象,核心是衔接的院校只是在某个专业上试点[6],没有从职业教育理念、特色上完全融合,教学标准和制度还是各居一方,不愿放弃原来的办学思路,根本不能实现整个区域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立体化发展,这必须通过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形式,将所有面向职业教育的本科、高职、中职集聚到一个平台、一个组织中来,按照统一的标准、思路和要求,统一协调、立体化发展区域职业教育。

(五)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合作的社会开放教育平台

与跨国企业合作、境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是职业教育社会开发的必然要求,除国家示范职业院校、省重点职业院校,由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可以零星地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实现了与国际机构、教育组织的合作,很多职业院校因资金少、平台小等原因,国际合作普遍停留在纸面、口头,只有通过代表区域政府的現代职业教育教育集团[7],才能集聚职业院校优质资源,帮助职校洽谈国际合作事宜,才能以更大的平台开展国际化、社会化开放职业教育。

二、“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的建设

(一)建立“政、校、企、行”多元参与的区域现代职教集团组织形式

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办区域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行业指导、校企参与的组织结构,有专人负责集团日常事务,制定教育集团的工作章程、目标和工作内容,建立集团领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集团各项事务的管理、协调工作,加大行业、企业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行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将集团建成企校双制的组织形式。

(二)建设区域产业链人才需求智能数据库,动态分析区域职业教育链人才规格

通过分析产业人才能力、素质、知识的指标体系,建立区域产业链人才需求智能数据库,将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在能力、素质、知识方面的需求数据,分类记录在数据库中,成为区域人才需求的标准化资源,依托数据库,按照区域职业教育链的不同类型和层次[8],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按照年度动态更新区域职业教育链人才培养规格体系,在集团内共享,作为指导区域各类职业院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标准和依据。

(三)依托专业(群)人才规格层次,建立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组合体

以本科院校特色品牌专业拉动、高职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带动、中职特色品牌专业推动的原则,按照专业(群)的形式,组建多个中高本现代职业教育组合体,围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具有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为核心,在课程建设、人才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模式和体制上,全面打通,全面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立体化改革与实践工作[9],实现院校组合在职业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教学内容上的统一,教学方式上的承上启下、一脉相承,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依托院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立跨企业联合训练中心

做强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必须坚持校企合作,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最佳状态,进一步拉动企业深度、全方位参与职业教育,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依托院校的优质资源和优越条件,引企业入校,成立跨企业联合训练中心,例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将二期校园打造成省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校企双元教育特色,积累校企合作优质资源和经验,将100多家企业免费引入学院,提供企业生产性环境,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校企在人才训练、社会培训、合作研发、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品牌。在区域现代职教集团领导、协调下,成立多个跨企业联合训练中心,实现多企业、多院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支撑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将大大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集聚院校职业教育特色优势,多方位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将区域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优势集聚在一起,才能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和教育组织参与到区域职业教育中来,开展合作办学,才能将国际化职业标准和教育资源融入,将国际名师引入课堂,才能真正的消化吸收国际优质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AHK职业教育组织合作,将双元制教育做成全国优秀教学成果、省级特等奖优秀教学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必须集聚院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优势,才能对接国际化职业教育,才能顺利开展社会化、开放式职业教育事业。为此,区域职教集团应集聚各院校特色优势,建立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国际合作办学院校示范点,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在此基础上,逐步拉动其它院校参与进来,形成规模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整体提高区域现代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国际化水平。

(六)校校联合、校企协同开展“岗学交替、轮转互动”的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从课程设置、人才定位、师资培养、教学资源、教学实施、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多校联合、校企协同”的工作机制,建立“岗学交替、轮转互动”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站、学校站、跨企业训练中心站的“三站互动”,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专兼结对子(师带徒)轮换训练,校企协同开展“岗学交替、轮转互动”教育活动,将岗位技能和工作内容融入课程、学习过程与岗位训练相融合,分段开展校企互动下的校内训练、跨企业训练、企业定岗训练,实现职业教育的行业化、职业化和生产性。

三、“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的保障机制

(一)融入国际职业标准、行业岗位规范,定期开展各类技能比赛

国际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行业岗位规范与课程标准融合,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标准化、科学性,才能体现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生产性,也是保证教学内容在知识、技术上的先进性,为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设置符合国际职业标准、行业岗位规范的各类技能竞赛,不仅是验证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一种途径,更是集團内院校教学控制的一种保障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吻合区域特色、新型产业发展,开办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评选

培养学生职业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进一步保障职业人才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吻合区域特色、新型产业发展,开办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评选,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形式。针对产业热点技术和方向,开办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评选活动,是职业院校时刻把握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工作机制。

(三)以“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能力”为培养重点,建立校企师资工作站

为了保证专业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积累生产经验,养成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更好胜任“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工作,在集团内各个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师资工作,作为教师技术培训、企业一线挂职、专兼结对研发、技术攻关的企业化工作场所,满足“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能力”培养的教师企业进修工作站,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质量。

(四)依照行业标准和生产流程,建设校企共享型技能训练基地

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的成效,不仅决定于教师和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与实训条件密切相关,只有符合行业标准、企业生产流程的现代化职业教育训练基地,才能有效地实践基于项目、产品的职业技能训练,满足现代学徒和现代职业人的校企合作培养要求,为此,将行业标准引入,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训室场所的建设和改善,满足生产性、项目化训练需要,打造企业化、生产化的现代职业技能训练基地,是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硬件保障。

(五)依照国家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规范,建立第三方人才考评机构

加强过程控制有利于保障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现代学徒教育的积极性,而教学质量的保障,就是加强结果控制,职业教育最有效的结果控制,就是依照国家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规范,建立第三方人才考评机构,分门别类地开展各级、各类人才技能鉴定、水平测试和职业资格评价,将考评机构建成集聚各行各业、各层政府鉴定机构的鉴定考评联合中心,协调完成各类第三方人才考评鉴定工作,不仅健全了职校双证书制度,更提高了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提高了整体人才评价层次和效率。

(六)集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区域现代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际资源共享、增进校企合作、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满足院校之间传经送宝、传帮带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才能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院校先进教育理念、模式、途径、方法等分享,将优质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共享、师资队伍、企业资源共享,通过开展优秀在线开放课程、优秀特色品牌专业、教学名师、优秀校企组合、明星教学企业、优秀教学成果、职业教学名师等建设评比项目,在政策资金支持下,集聚各类优质资源,打造区域产业特色、职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总结

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不是几个学校、几个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职业教育的事业,应该立足区域、吻合产业链发展、政府牵头、校企行多元参与,开展社会化、国际化的开放式区域职业教育改革,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建设“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组织机制和保障制度,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的重点,文中探讨的“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建设机制,是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是苏州区域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

[2]邓志新.利益协调机制下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创新[J].继续教育,2017(3):53-55.

[3]朱翠苗.“岗学交替、轮转互动”的现代学徒教学模式的探索[J].软件,2016(8):70-73.

[4]Gregory Mason, Teodora Rutar Shuman, Kathleen E Cook.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 [J].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3:430-435.

[5]劉晓.正确认识职教集团功能定位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

[6]聂静怡.职教集团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径与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7(1):10-12,23.

[7]邱金林.新时期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6):31-34.

[8]韩冰.从职教集团活动现状看其发展和建设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60-67.

[9]文建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7(6):1-3,27.

责任编辑 蔡久评

猜你喜欢

职教集团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浅谈基于资源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