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阅读训练之散文

2018-03-15唐惠忠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孙犁斑点作家

唐惠忠

答题要点

1.找要素。阅读叙事类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六要素,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理顺序。阅读时,应理清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分析文章是怎样进行过渡和照应的,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中心、主旨决定的。凡是能贯串材料,体现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凸显中心、主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要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即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接触过的,有交往的,有时甚至是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中融入作者深切且独特的情感体验。

5.析哲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其对生活的高度认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寄寓其中的道理。

美文阅读1

付钱的时候,小贩又重复了一次:

“我卖你这玛瑙,再便宜不过了。”

我笑笑,没说话,他以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

“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

“我知道,它有斑点。”本来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说了,免得他一直啰唆。

“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沒有瑕疵。哇,那价钱就不得了啦!”

我取了项链,尽快走开。有些话,我只愿意在无人处说给自己听。对于这串有斑点的玛瑙,我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它的斑点如此清清楚楚。

买这样一串项链是出于一个女子小小的侠气吧,然而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水晶里不是有一种叫“发晶”的种类吗?虎有纹,豹有斑,有谁嫌弃过它的皮毛不够纯色?

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作瑕疵,可世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见的缺点就不该算缺点。A.纯洁完美的东西是神器,可供膜拜。但站在一个女人的观点来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爱,正是由于他们那些一清二楚的无所掩饰的小缺点吧?就连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接纳和纵容,不也是看准了自己的种种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吗?

所有的无瑕都是一样的——因为全是百分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面目各自不同。有的斑痕像藓苔数点,有的是沙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走,更有的是铁索横江,玩味起来,反而令人欣然心喜。想起平生好友,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知道一两件对方的糗事,不能有一两件可笑可嘲可詈可骂之事彼此打趣,友谊恐怕也会变得空洞吧?

有时独坐品味“瑕”字,也觉悠然意远。“瑕”字左边是玉字,是先有玉才有瑕的啊!正如先有美人,而后才有“美人痣”;先有英雄,而后有悲剧英雄的缺陷性格。缺憾必须依附于完美,独存的缺憾岂有美丽可言。天残地缺,是因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补天的改造的涂痕。一个“坏孩子”之所以可爱,不也正因为他在撒娇撒赖蛮不讲理之外,有属于一个孩童近乎神明的纯洁真诚吗?

“瑕”的右边是“叚”,是“赤红色”的意思,“瑕”的解释是“玉小赤”,我喜欢“瑕”字的声音,自有一种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烈。

B.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在现实的人生里,请给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伪玉。

(节选自《张晓风散文自选集》,有改动)

读后一思

1.文章从“买玉”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请分点说出作者欣赏、喜爱“白璧微瑕”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阅读2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差不多可以背诵。

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两位编辑热情地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作家韩映山嘱咐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者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做了转载。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是永远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勞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选自《从梦想出发——铁凝散文随笔集》)

读后一思

1.文章开头部分的“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我差不多可以背诵”等句想表达什么意思?在全文起着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中的“妄想”一词,语含贬义。

B.“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中的“高墙大院”一语双关。

C.“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中的“亮”字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D.文章以“带袖套”作为抒情的“线索”,抒发了作者对孙犁由衷的钦佩。

E.“带袖套”不仅仅是劳作的需要,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这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3.篇末写了“多年之后”的一件小事,这件事与孙犁“带袖套”有怎样的联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孙犁斑点作家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作家的画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斑点豹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孙犁装外行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