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差异化发展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15宋寒代应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培养模式制造业

宋寒 代应

摘要:专业特色已成为高校专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学科优势、行业背景、产业发展等因素,提出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六个阶段推进的总体思路,构建了面向制造业需求的差异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发展定位,提出了基于差异化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关键词:差异化发展;制造业;物流管理;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164-02

一、引言

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组织方式和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物流产业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为推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提出“调整与振兴十大产业”发展策略,物流业被列为其中之一。2009年2月国务院提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对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这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为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论文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结合重庆市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条件和现状,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重点研究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面向制造业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有助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经教育部批准,2000年北京物资学院进行我国第一届物流管理专业招生,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物流专业招生规模以及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校数量急剧膨胀。另一方面,高考学生数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高校之间在抢占学生资源、经费资源等方面竞争日趋激烈。

第二,物流管理相对机械、电子类专业开设较晚,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根本性的变革,只是在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微调。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同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有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教育部的指导方针。

第三,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如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不能较好满足企业需求、教学内容部分交叉重复、课堂教学内容显得空洞、部分课程的知识承接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和企业需求的知识脱节。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为了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于差异化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及定位

(一)总体思路

人才培养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专业建设是涉及到办学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本文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分为六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实际调研,主要通过对高校、企业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岗位需求、技能需求,以及我国现阶段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第二,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三,从市场需求、同类高校对比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制定培养目标。第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我校的优势学科和基础等方面对我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进行专业定位。第五,根据既定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学院以及专业系三级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保障措施。第六,对毕业生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以不断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二)專业发展定位

专业发展定位需要考虑高校现有学科优势、行业背景,既要考虑和同类高校的协同发展,又要考虑和同类高校的错位发展,建设有院校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我校为例,重庆理工大学拥有重庆市的两个一级学科,即工商管理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汽车工程、材料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根据物流管理的交差学科属性、中国制造业发展需求、国家政策的支持、重庆的支柱产业发展以及我校的发展历史及背景,考虑到重庆本地的交通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的学科背景,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制造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如图2所示。

(三)实施路径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重要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不能体现专业特色、不能较好满足企业需求、教学内容部分交叉重复、教学内容显得空洞以及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等缺点。为了优化课程体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此,课题组借助学校、管理学院以及物流管理系现有资源,邀请了企业物流专家与物流管理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如一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安集团、力帆集团、重庆南方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从事采购、生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定课程体系。现阶段我国正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时期,面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今人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更是高校必须重新审视的重要问题。学校通过需求单位的信息反馈,可以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促进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代应,宋寒,李海燕,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127-130.

[2]郑筠,王赫,鑫刘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41-144.

[3]李开.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148-149.

[4]关高峰.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物流技术,2009,(1):128-129.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培养模式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