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车机房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2018-03-15何良德彭天驰李元青王学新

水道港口 2018年1期
关键词:圈梁环向圆形

何良德,彭天驰,李元青,王学新

(1.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2.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3.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 300204)

现代化大型煤炭码头的翻车机房工程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历来被视为最关键的项目。翻车机房的基坑支护常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结构[1-3],主要包括墙体、帽梁、圈梁及竖向连系梁。圆形支护结构由于拱效应,使部分坑外土压力转化为围护结构的环向压力,可充分利用材料的抗压性。在相同条件下,圆形地连墙的变形和弯矩要比其他形式的地连墙要小得多。

目前,支护结构模型有3种:①简化为能够考虑墙体、內撑环向效应的竖向梁;②壳或板单元模拟墙体,梁单元模拟支撑体系;③三维单元模拟支护结构。地基土模型有两种:④简化为土弹簧;⑤实体单元模拟地基土特性,设置接触单元反映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圆形支护结构常用的计算方法有:①+④组合的一维竖向地基梁法[1,4-6]、②+④组合的三维弹性地基板法[5-8]、③+⑤组合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法[5-7]。竖向地基梁法原理明晰,计算简便,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弹性地基板法能更好反映结构、地基、开挖施工的空间特性的影响,但它与地基梁法一样有地基反力系数、土压力合理确定的问题。三维有限元法能充分考虑施工工况、土的弹塑性、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但是建模复杂,运算时间长,计算分析成本高。

本文依托日照港石臼港区翻车机房项目,根据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特性,建立了空间轴对称计算模型,采用横环各向同性材料本构关系模拟结构环向折减效应,利用接触面、摩尔库仑准则合理模拟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施工开挖全过程,深入研究了支护结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实例表明,轴对称问题建模计算简便,可避免地基梁法的缺点,吸收实体有限元的优点,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工程概况

日照港石臼港区翻车机房工程支护结构有两部分组成,翻车机房的圆形支护结构和相邻输煤廊道的对撑支护结构。圆形地下连续墙[9]内径D=76 m,墙厚δ=1.3 m,墙厚与直径之比δ/D=1∶59;墙体顶高程6.5 m,底高程-24.0 m,墙高H=30.5 m,δ/H=1∶23;基坑底高程-12.65 m,基坑深度19.15 m,嵌固深度11.35 m,入土系数0.59。地连墙是由48片槽段浇筑而成,为提高其环向整体性,由上到下设置五道环梁支撑。帽梁宽高为2.3 m×1.0 m,第1、2、3道圈梁为1.5 m×1.5 m,第4道圈梁为1.5 m×1.0 m。在各道圈梁之间均匀设置12道竖向连系梁(竖肋),梁的高宽为1.5 m×1.0 m。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翻车机房基坑支护结构断面图Fig.1 Section of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of dumper shed

1.2 几何模型

本文重点分析离开廊道较远处圆形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内力,假设基坑均匀开挖,取各土层的平均高程及其厚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圆形基坑进行数值模拟,将圆形基坑简化为空间轴对称计算模型(图2)。考虑到边界效应,模型宽度取200 m,基坑外侧宽度约为半径的4倍、墙高的5倍;墙底以下强风化岩,厚度取26.5 m,模型总高57 m。经验证,边界处土体基本不受圆形基坑的影响,可认为选择的模拟范围基本合理。模型底部全约束,侧面施加水平约束。

1.3 本构模型

图2 基坑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圆形地下连续墙、帽梁、圈梁和竖向连系梁的材料均为C30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E=30.5 GPa,泊松比υ=0.17,重度γ=25 kN/m3。研究表明,槽段接头对圆形地连墙的环向效应产生影响,一般环向刚度(模量)折减系数[10]α=0.5~0.7,本文α=0.5。在轴对称模型中需将12道竖向连系梁比拟为竖向板,竖向弹性模量Ez折减为1 532.9 MPa;竖向连系梁没有环向刚度贡献,环向弹性模量Eθ折减为30.5 MPa。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物理参数[11]共12个,其中独立参数9个。对于圆形支护结构,可假设径向r、竖向z为同性,环向θ异性,本文称为横环(rz面)各向同性材料。弹性模量Er=Ez、Eθ,泊松比vzr=vrz、vzθ=vrθ、vθz=vθr,剪切模量Grz、Gzθ=Grθ。其中,vθr、Grz为非独立参数,独立参数减少为5个。

(1)

考虑到材料应变能W>0要求,vrθ、vθr应满足以下条件

(2)

钢筋混凝土材料vrz=0.17,-vrθσr/Er为径向应力产生的环向应变,宜取vrθ=0.17,再按式(1)确定vθr,一般情况下均可满足式(2)要求。按式(1)计算Grz,轴对称问题剪应变εrθ=0、剪应力τrθ=0,Grθ不影响计算结果,可令Grθ=Grz。环向异性材料参数见表1所示。

表1 支护结构材料参数表Tab.1 Parameters of retaining structure material

摩尔库伦(Mohr-Coulomb,简称M-C)模型原理简便,参数易于选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模型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土层主要由粗粒砂和风化岩构成,土质较好,回弹量小。基坑开挖完成时中轴线上回弹量最大,达63.6 mm,为开挖深度的0.063 6/(6.5-(-12.65))=0.33%,与常见的经验值[12]相符,所以本文采用M-C模型。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本文不考虑硬化规律,不考虑土的剪胀性。

表2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Tab.2 Physica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oil

1.4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基坑的土体开挖可以通过ABAQUS软件单元生死(激活和移除)技术进行模拟。由于本文模型较为简单,可在交互界面进行操作,实现单元在各分析步中的“生死”[13]。要注意的是,将与接触对相连的单元移除时,需要手动将相应的接触对移除,而单元移除后作用在单元上的荷载会自动移除。

基坑外地下水位高程5.5 m,基坑内采用边开挖边降排水方案,考虑渗流对水压力分布的影响[14],净水压力差在坑外水位、墙底处为零,坑底处等于渗透水头差,呈三角形分布。为更好地模拟基坑开挖及其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共分为以下6个计算步骤。

首先地应力平衡;(1)施工圆形地连墙及帽梁,并在墙外侧施加20 kPa施工荷载;(2)第1步开挖至高程0.65 m,施加水压力,浇筑第1道圈梁及竖向连系梁;(3)第2步开挖至高程-3.95 m,施加水压力,浇筑第2道圈梁及竖向连系梁;(4)第3步开挖至高程-8.55 m,施加水压力,浇筑第3道圈梁及竖向连系梁;(5)第4步开挖至高程-12.65 m,施加水压力,浇筑第4道圈梁及竖向连系梁;(6)施工完成,撤去施工堆载。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墙内外侧土压力

圆形地连墙前和墙后土压力如图3所示。基坑尚未开挖前(第1步),墙体径向位移较小,内外两侧接近静止土压力分布,在高程-12.26~-13.45 m为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弱夹层,泊松比υ减小,该层土压力陡然变大。随着开挖的进展,向内位移增大,外侧土压力变小、平均土压力系数由0.389减小到0.318,而在内侧开始进入被动区,总土压力在减小,但平均土压力系数由0.427增大到1.465。

在开挖面以上基本呈现为直线变化,由于墙体环向刚度的贡献,使得墙体径向刚度较大,未呈现“R”形分布规律。对比两侧土压力可见,开挖面以下净土压力由正变负,但在接近墙底端时,土压力开始内侧减小、外侧增加,净土压力转为正值,底部外侧有明显的土抗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墙体入土段的嵌固作用。

2.2 径向位移与竖向弯矩

径向位移ur曲线如图4所示,向坑内位移为正。在开挖前圆形地连墙受施工堆载的影响,径向位移很小,几乎为零。随着开挖的进展,径向变形逐步增加,但顶端和底端位移始终较小,最大径向变形的位置不断下移,最后停留在坑底上部2.56 m处,距离墙顶以下16.59 m。从总体上看,地连墙的径向变形较小,最大约为12.5 mm。

小变形条件下,竖向弯矩Mz与径向位移ur的曲率1/ρr正比,有

(3)

式中:EIz为竖向抗弯刚度,kN·m2;δ为圆形地连墙厚度,m。

竖向弯矩Mz曲线如图5所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向基坑内侧的正弯矩逐渐增大,在圈梁支撑处弯矩有局部减小。开挖完成时(第5步),最大弯矩为1 130 kN·m,直接由墙体竖向应力σz分布整理的弯矩曲线,与间接由位移曲率1/ρr整理的弯矩曲线,两者相当接近,说明墙体δ/D=1∶59,为薄壁圆柱壳,且δ/H=1∶23符合竖向地基梁的变形特征。墙体下部有向基坑外侧的负弯矩产生,弯矩零点不断下移,负弯矩也随之增大。第5步最大负弯矩为390 kN·m,约为最大正弯矩的1/3,可见墙体入土段有明显的嵌固作用,而且入土深度恰当。

图3 地连墙两侧土压力图Fig.3Earthpressureofdiaphragmwall图4 地连墙径向位移图Fig.4Radialdisplacementofdiaphragmwall图5 地连墙竖向弯矩图Fig.5Verticalbendingmomentofdiaphragmwall

2.3 环向应力和环向弯矩

设薄壁圆环初始半径r处,产生径向位移ur后半径为r+ur,环向变形2πur,环向应变εθ=ur/r,可推导得

(4)

(5)

式中:σθ、σθm分别为环向应力及其平均值,kPa,压为正;Eθ为环向综合模量,kPa,Eθ=αEz,α=0.5~0.7,当Rm较大,或槽段数较多时取小值;Rm为地连墙平均半径,m;Mθ为环向弯矩,kN·m,内侧受压为正;I为惯性矩,m4。

图6 地连墙环向弯矩图Fig.6 Hoop bending moment of diaphragm wall

由图4可见第5步最大径向位移12.5 mm,按以上两式估算得最大环向应力σθm=4.96 MPa、环向弯矩Mθ=23.5 kN·m。由墙体环向应力σθ分布可直接整理得σθm、Mθ分布曲线,可以发现曲线中最大值与公式估算值相当接近,环向应力曲线、环向弯矩曲线与径向位移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比较图5、图6可见,由于内撑环向刚度、地基嵌固的作用,使得竖向弯矩,远大于环向弯矩,而且分布规律有极大的不同。随着开挖进展,环梁依次浇筑后才开始承受荷载。环梁应力与相应高程的墙体应力,近似按环向模量比同步增长。开挖到最后第4步时,上部环梁的轴力有所减小,但环梁总轴力仍在增大,而此后才浇筑底梁,因此第4道圈梁在撤去施工荷载前不受力。

3 影响因素分析

考察圆形支护结构的1/4部分,水压力、内外侧土压力的合力应与墙体、内撑的环向轴力平衡。将水压力、外侧土压力作为外荷载,整理得出墙体、多道内撑的环向轴力以及基坑内土压力,三者分别与外荷载的比值称为荷载分担比。以前文第5步结果为例,墙体、内撑的环向轴力,入土段抗力分担的荷载比为70.7%、7.4%、21.9%。各部荷载分担比可以反映墙体、内撑的环向效应以及入土段嵌固效应的大小,它们分别与环向刚度、内衬刚度、土层模量有关,也将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的位移、内力的影响。

3.1 环向刚度的影响

圆形地连墙是支护的主体结构。取环向刚度折减系数α=0.01、0.25、0.50、0.75、1.0时,顶端和底端径向位移始终较小,最大位移点位置基本不变,竖向弯矩变化如图7所示。

当α=1.0时,墙体、内撑、土体荷载分担比分别为76.6%、4.4%、19.0%。随着α减小到0.25时,径向最大位移增大1.86倍,竖向最大弯矩增大1.38倍,三者分担比为60.0%、13.7%、26.4%。当α=0.01时,墙体仅分担7.9%,环向效应接近消失,荷载主要由内撑分担44.0%、土体分担49.1%,此时径向位移、竖向弯矩迅速增大。由此可见,墙体的环向刚度对支护结构变形、内力有重要的影响。

3.2 内撑刚度的影响

圈梁和帽梁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内撑刚度折减系数β=0.01、0.1、1、10时,底端径向位移保持不变,内撑刚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对入土段尤其是深部的影响较小,竖向弯矩变化如图8所示。

当β从0.01到10时,内撑荷载分担比由0.9%(接近无内撑)提高到20.8%,墙体分担比由77.3%降低为57.6%,而土体分担比保持在21.7%左右。随着内撑刚度的增大,圈梁、环梁受力增大,墙体径向位移、环向应力同步减小幅度19.2%。最大正弯矩变化不大,但内撑处弯矩局部减小现象更加明显,下端负弯矩有所减小。

3.3 土层模量的影响

基坑内外土体对支护结构产生土压力,同时提供入土段的嵌固作用。η为同时折减内外土体模量的系数,η1为仅折减内侧土体模量的系数,不同η、η1折减系数时,顶端径向位移基本不变,土层模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入土段范围内,对基坑深度段尤其顶部的影响较小,竖向弯矩如图9所示。

图7 环向刚度对竖向弯矩影响Fig.7Effectofhoopstiffnessonverticalbendingmoment图8 内撑刚度对竖向弯矩影响Fig.8Inner⁃supportstiffnessonverticalbendingmoment图9 地层模量竖向弯矩影响Fig.9Soilmodulusonverticalbendingmoment

两侧同时折减系数η从0.1到10.0时,墙体分担比由74.7%降低为57.9%,土体分担比由15.4%提高到35.2%,而内撑荷载分担比变化不大在9.9%~6.9%。随着土层模量的增大,墙体径向位移、环向应力同步减小24.1%,最大正弯矩变化较小。η=0.1时,下部几乎没有负弯矩,η=10时最大负弯矩较大,已达正弯矩的88%,此时径向位移曲线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弯点。土体内外两侧折减和坑内单侧折减的结果差异很小,说明坑内土体对入土段嵌固作用的影响明显大于外侧土体。

4 结论

(1)据圆形支护结构特性,建立空间轴对称模型。通过横环各向同性材料、摩尔库仑本构模型、接触面,可较好模拟结构构造和施工对圆拱效应的折减影响、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轴对称模型计算简便,可避免地基梁法缺点,吸收实体有限元优点,有较高计算精度。

(2)实例计算表明,随着基坑开挖的进展,圆形支护结构的位移、内力不断增大。圆拱效应使得径向位移较小,开挖完成时仅12.5 mm,而环向应力为4.96 MPa、竖向弯矩为1 130 kN·m,是支护结构设计的两个控制指标。

(3)墙体的环向刚度对支护结构变形、内力有重要的影响。当环向模量折减到1/100时,环向效应接近消失,位移、弯矩迅速增大。内撑环梁刚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各层环梁内力与施工步有关,底梁受力极小。

(4)圆形支护结构的径向刚度较大,在开挖面以上的外侧土压力呈直线分布,未见有“R”形分布规律。对比分析表明,坑内土体对入土段嵌固作用明显大于外侧土体,土体的抗力作用是否与圆形支护结构半径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1]刘树勋.秦皇岛港煤码头四期工程翻车机房圆形地下连续墙设计[J].港工技术,1995(4):28-35.

LIU S X. Design for Round Diaphragm Wall of Car Dumper Shed of the Fourth Stage Project of Coal Terminal, Qinhuangdao Port[J]. Por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1995 (4):28-35.

[2]孙勇.地下连续墙在黄骤港翻车机房廊道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3]赵志斌.天津港煤炭码头翻车机房圆形地下连续墙变形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4]罗耀武,凌道盛,陈云敏,等. 环形超深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J]. 岩土力学,2011,32(2):617-622.

LUO Y W,LING D S,CHEN Y M, et al. Mechanical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closure structure for annular extra-deep excavation[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11,32(2):617-622.

[5]李昀,李华梅,吴昊,等.大型圆形深基坑设计分析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5):938-944,967.

LI Y,LI H M,WU H, et al. Study on Design Method of Great Cylindrical Foundation Pits[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1,7(5):938-944,967.

[6]翟杰群,谢小林,贾坚.“上海中心”深大圆形基坑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0 (S1):392-396.

ZHAI J Q,XIE X L,JIA J. Design method for large-deep circular foundation pit of Shanghai Tower[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S1):392-396.

[7]沈健,王卫东,翁其平. 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分析方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08 (S1):280-285.

SHEN J,WANG W D,WENG Q P. Analytic method of diaphragm walls of circular foundation pits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8 (S1):280-285.

[8]沈健,王建华,高绍武. 基于“m”法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三维分析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4):530-533.

SHEN J,WANG J H,GAO S W. 3-D Analysis Method of Retaining Structure of Deep Excavation Based on "M" Method[J]. Underground Space,2005 (4):530-533.

[9]王学新.圆形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7.

[10]陈富强,杨光华,张玉成,等. 圆形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中α系数取值探讨[J]. 岩土工程学报,2012 (S1):203-206.

CHEN F Q,YANG G H,ZHANG Y C, et al. Discussion on value of coefficient α in structural design of circular diaphragm wall[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2 (S1):203-206.

[11]沈观林,胡更开.复合材料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徐彪, 刘佳. 对深基坑坑底隆起问题的探讨[J].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4, 15(1): 66-68.

XU B,LIU J. An inquiry into the problem of upheaval in the bottom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 15(1): 66-68.

[13]费康,张建伟.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4]罗汀. 圆形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受力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6(1):76-81.

LUO T. The analysis of circular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during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1994,26(1):76-81.

猜你喜欢

圈梁环向圆形
自承式钢管跨越结构鞍式支承处管壁环向弯曲应力分析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块体混凝土圈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不等厚P92钢弯头的球形缺陷应力分析及预测
环向对齐相邻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研究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英国MACAW公司依据CEPA 2015提出管道环向应力腐蚀开裂预防处理改进方法
圆形变身喵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