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罗的空想世界空想世界

2018-03-14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米罗达利巴塞罗那

宋梦寒

有人说:“所谓的艺术大师,就是让评论家和历史都感到为难。”翻译得通俗一些就是:“有些大师的作品,不光你看不懂,在当时许多专家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大师”的名号?难道是“皇帝的新衣”?

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有其历史必然性,特别是要理解像超现实主义这类普通人看不懂的作品,就一定要从它们产生的背景说起。

超现实主义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导致人们精神上的焦虑不安,促使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寻求一种反抗传统的表达方式,以否定和逃避现实,从而达到自我慰藉的目的。

除了特殊的社会背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对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不仅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而且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正是他对精神病人思维方式的分析,启发了一些人的创作灵感,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文学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

于是,像精神病人那样思考,就成了超现实主义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时的思维方式。

大家熟知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是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启发,用极其精细的写实手法描绘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幻境。

但是,如果按照超现实主义“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和梦幻世界的采求”的标准来分析,达利的作品还是相对理性的,只是在形式上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其内核还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因此,达利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或“古典的超现实主义”。

真正践行了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不受理性支配的、与自然主义相对立的本能和想象”的画家,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胡安·米罗。

胡安·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他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

所以,在14岁那年,他就去了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学习。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老师认为他不但不适合学画,而且是“罕见的愚笨”,无奈之下,他只好中途退学。再后来,迫于生计,他违心地做了一名商界职员,但不久就因为工作枯燥而积郁成疾。在乡下养病期间,他充分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身心获得了极大的释放和满足。病好以后,米罗重新进入美术学校学习,开始了美术创作。

1919年,心怀梦想的米罗已不满足于巴塞罗那的艺术氛围,他只身前往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巴黎。在名家云集的巴黎,米罗一度穷困潦倒,直到他的西班牙同胞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幅画,并介绍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才逐渐受到关注。

1925年,米罗参加了第一次超现实主义画展,这时的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并被称为“梦幻画家”。

《哈里昆的狂歡》也叫《丑角的狂欢》,是米罗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画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形态各异、活泼跳动的线条是图像化了的轻快旋律,各种造型奇特的小动物使画面充满童趣。窗外原本宁静的夜被搅动得兴奋起来,也随着室内的音乐起舞。画中还有一张不开心的红蓝脸,留着可笑的长胡须,音符敲击着他的圆脑袋,让他感到无比心烦。红蓝脸痛苦的表情没有影响画面愉悦的基调,反而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天真,富有幻想,荒诞而又幽默,在自由抒情的画风中呈现出孩子式的轻快活泼,这是米罗独有的艺术气质。这些类似于儿童涂鸦的形状和奇异的线条,是他基于对艺术的理解而实现的自我表达。他把来源于记忆或梦境的无意识的图像用象征性的手法呈现出来,最终形象地传达出鲜明的情感,比如单纯明媚的热爱,比如浓郁的想念,比如发自内心的恐惧,比如孩童般的信任,等等。这种强调直观感受、追求非理性表达的超现实主义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

米罗虽然追求创作的无意识性,强调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但他的画面所呈现的奇幻感觉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靠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得来的,对20世纪的美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

猜你喜欢

米罗达利巴塞罗那
米罗:一生像孩子一样画画
“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2015/10/31 — 2016/01/03芮欧百货(上海)
裤子上的红太阳
“地图”
纸盒垃圾箱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来自地中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