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8-03-14宋玉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隐匿性平片后处理

宋玉文

筠连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宜宾 645250

下肢关节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具有较高发病率,由于下肢解剖机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X线平片和轴位CT等检查难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患者的骨折全貌,难以对患者的骨折移位程度、骨折碎片、关节面塌陷等进行准确诊断,从而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延误患者治疗,引发骨折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着CT扫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具有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经济无创等优势,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骨折位置、数量以及骨折线走行等情况,从而多方位观察患者骨折情况,提高对下肢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该次研究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诊治的55例下肢关节隐匿性的骨折患者作为对象,探究了在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该院诊治的55例下肢关节隐匿性的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行多层螺旋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与X线平片诊断。所选患者之中30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23~79岁,均值(44±2.84)岁。该次所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的方法

CT诊断均由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具体扫描的参数如下:髋关节130 kV、150 mA、层厚为 1 mm、重建间隔为0.5 mm、螺距为2.0,进行骨算法的重建。膝关节为130 kV、100 mA、层厚是1 mm、重建的间隔是0.5 mm、螺距为2.0,进行骨算法的重建;足踝关节如下:130 kV、75 mA、层厚为1 mm、重建间隔为0.5 mm、螺距为2.0,进行骨算法的重建。X线平片主要是对患者的下肢关节摄正位片、斜位片和侧位片。

1.3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通过例数(n)、百分率(%)描述计数的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并且计数资料经χ2来检验,计量资料经t来检验,将α=0.05当作具体检验的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检查,X线平片诊断为下肢隐匿性骨折10例,其诊断阳性率为9.09%(5/55)。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有51例诊断为下肢隐匿性骨折,只有8例诊断为阴性,其诊断阳性率为92.73%(51/55)。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诊断阳性率比较

2.2 隐匿性骨折CT后处理技术的表现

在CT确诊的51例下肢隐匿性骨折患者中,有9例患者是髋臼骨折,2例患者是股骨头骨折,12例患者是胫骨平台骨折,7例患者是胫骨髁间隆起骨折,6例患者是后踝骨折,3例患者是外踝骨折,2例患者是内踝骨折,15例患者是跟骨骨折,1例患者是距骨骨折,1例患者是足舟骨折,2例患者是第1楔骨骨折。CT的处理图像可以充分显示出关节面腔内骨碎片的情况、关节面骨折线的方向与塌陷程度。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伤事故、车祸等导致的创伤性骨折也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隐匿性骨折也就是常规X线难以发现的骨折,这些骨折主要发生在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很容易因骨折细微、影像重叠等导致漏诊或误诊[1]。下肢部主要由多块骨骼构成,其解剖结构复杂,比如足踝部包括内外前后四踝、跟骨、跖骨、距骨、跗骨、趾骨等,在遭受创伤后很容易导致多发性骨折。下肢隐匿性骨折主要由外伤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下肢隐匿性骨折,能够给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下肢关节骨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传统X线平片是临床诊断骨折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能够对大部分骨折类型做出准确判断,但是X线平片检查也具有一定不足,该检查方法无法直观显示患者的骨折情况,其影像为重叠的二维图像,在对下肢关节骨折进行诊断时具有较大难度。另外,下肢与其他部位相比,软组织较多,细微骨折比较难发现,且X线平片的密度分辨率有限,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常规CT轴位扫描与X线相比,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患者的骨折位置、骨折断端形态等情况,但是患肢移动所致运动伪影、多骨重叠部位边缘所致角度伪影等也会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尤其是隐匿性骨折,由于关节部位多骨重叠,骨骼体积小和形态不规则,很容易导致漏诊,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

随着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不断改进,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在下肢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也受到更多关注。多平面重建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在任意平面进行图像重建,通过逐层对其进行观察,能够有效减轻不同结构相互重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提供更为直观、立体的图像,从而观察到患者的细微骨折、关节面塌陷和骨碎块移位等情况,对患者的骨折类型及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且具有图像质量高、重建速度快等优势,所以可将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为常规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由于下肢关节解剖结构复杂,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应注意对各类骨折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尤其是未闭合的继发骨化中心应与内、外踝骨折准确鉴别。李杰等人[2]研究中显示在下肢关节的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的CT后处理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为获取高质量SSD与MPR图像,需要选取合适扫描的参数,但是在进行螺旋CT后处理时,图像质量会因为图像后处理的软件、扫描的厚度、螺距与重建的间距等受到影响。因此在选螺旋CT的扫描机型时,需要选取较小螺距、薄层扫描与较小重建间隔的CT机,确保后处理的图像质量达到要求。通常情况下重建间隔的重叠是30%~50%,可以对MPR进行明晰改善,确保三维重建VE、SSD、MIP以及VR图像的质量,如果重叠>50%,对于三维后处理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的改善。SOMATOM SPIRIT层厚最薄达到1.0 mm,能够达到真正向同性的成像,对多平面的重建技术进行扩展[3]。该次研究中显示,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X线平片与多排螺旋CT检查,X线平片诊断为下肢隐匿性骨折10例,其诊断阳性率为9.09%(5/55)。经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有51例诊断为下肢隐匿性骨折,只有8例诊断为阴性,其诊断阳性率为92.73%(51/55)。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确诊的51例下肢隐匿性骨折患者中,有9例患者是髋臼骨折,2例患者是股骨头骨折,12例患者是胫骨平台骨折,7例患者是胫骨髁间隆起骨折,6例患者是后踝骨折,3例患者是外踝骨折,2例患者是内踝骨折,15例患者是跟骨骨折,1例患者是距骨骨折,1例患者是足舟骨折,2例患者是第1楔骨骨折。CT的处理图像可以充分显示出关节面腔内骨碎片的情况、关节面骨折线的方向与塌陷程度。

综上所述,在下肢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图像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明确疾病发病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供临床治疗有效性,可推广。

猜你喜欢

隐匿性平片后处理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