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贴敷膏治疗膝痹病(风寒湿痹证)疗效观察*

2018-03-14甄朋超王倩倩刘春玲赵环宇胡永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痹证膝骨性活动度

甄朋超 王倩倩 刘春玲 刘 钢 赵环宇 胡永文 吴 冰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2.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北京 100120)

膝痹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1],,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2-3]。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显示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软骨损伤因子在关节炎的发病中意义重大[4]。笔者自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治疗膝痹病(风寒湿痹证)患者79例,分别采用夏季贴敷膏与麝香壮骨膏外用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风湿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患者;感染性关节炎,如结核病、化脓性关节炎等者;反应性关节炎,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性关节炎、皮肤病性关节炎等者;代谢性关节病,如大骨节病等者;关节内肿瘤者;药物过敏者;合并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者;依从性差,没有按要求完成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骨科门诊患者79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 54例;年龄43~66岁;病程2~6个月。所有患者均诊断为膝痹病风寒湿痹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13例,女性 27 例;平均年龄(53.76±8.53)岁;平均病程(5.23±1.67)个月。对照组39例,男性12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4.13±7.54)岁;平均病程(5.32±1.59)个月。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夏季贴敷膏外用。将鸡血藤30 g,赤芍、川续断、伸筋草、寄奴、乳香、没药、透骨草、羌活、独活、制川乌、草乌、藤黄、杜仲、松节各20 g,大黄15 g共粉碎为细粉,过80目筛,混匀。取凡士林加热融化,放冷至半凝,分次加入粉碎细粉,搅拌均匀,加入樟脑与液状石蜡研磨成细糊,继续搅拌,至凝即可用。清洁膝关节皮肤,取适量药膏,把药膏涂于6 cm×6 cm的方形棉料上,药膏厚度约3 mm,将膏药贴放在膝关节相应部位,每日换药1次,14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麝香壮骨膏(西安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外用,每日1贴,共2周。

1.4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度积分、WOMAC[6]评分、膝关节滑液中 IL-1、TNF-α 数值,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7]进行评估。

1.5 观察项目 临床疗效按照2002年北京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3]: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疗效。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性别等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分析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活动度及WOMAC评分、IL-1、TNF-α数值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度及WOMAC评分、IL-1、TNF-α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各项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活动度及WOMAC评分、IL-1、TNF-α 数值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活动度及WOMAC评分、IL-1、TNF-α 数值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 别 时 间 疼痛积分(分)肿胀积分(分)活动度积分(分)WOMAC评分(分)IL-1(pg/mL)TNF-α(pg/mL)治疗组 治疗前(n=4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7.98±1.51 7.77±1.58 8.49±1.88 2.89±0.52*△ 1.45±0.49**△ 2.97±0.63*△△8.23±1.35 7.51±1.66 8.55±1.72 47.98±10.75 14.12±6.61**△48.13±10.66 96.97±25.92 75.86±8.99 72.19±12.57*△△ 60.31±11.25*△△99.83±26.57 79.65±9.52(n=39) 治疗后0.75±0.35**0.69±0.41**0.89±0.53**12.08±5.53**51.42±10.33**38.55±6.83**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理改变为患者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与继发性的骨质增生[8]。早期的临床表现以疼痛最为明显,活动时剧烈疼痛,此外疼痛及关节处炎症往往会引起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多数患者此时关节活动会明显受限[9]。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膝痹病”“骨痹”范畴[10],其发病原因多与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及久病体虚、劳逸不当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痰、瘀等邪气阻滞肢体筋脉,经络痹阻,不通则痛[11]。《素问·长刺论》有云“骨痹,骨重难举,骨髓酸痛,关节疼痛不用,关节拘挛,步履艰难,骨节沉重,活动不利”。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生血,人至中年,肝肾渐亏,气血生化不足,筋骨失养,不荣则痛;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中医治疗本病,治以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肝肾充盈则筋柔骨坚,关节滑利[1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夏季贴敷膏传承于清代宫廷正骨机构上驷院绰班处御医吴定环先生,是骨科熥药[13]的创新与发展。自2010年开始笔者应用至今已有6年,夏季贴敷膏在药物组成、配料上选择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中药为主,以川乌、草乌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以杜仲、川断补肝肾、强筋骨;以鸡血藤,赤芍、寄奴、乳香、没药、藤黄、松节,大黄活血通经、舒筋通络;以独活、羌活、透骨草、伸筋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综合全方,使其温经通络、补益肝肾、活血舒筋、通痹止痛,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14]等作用。诸药合用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局部病变组织新陈代谢,降低炎性因子刺激导致的关节疼痛,促使病变组织恢复[15],本研究结果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夏季贴敷膏应用时间多以每年农历立夏开始至立秋前2周为止。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气血的变化与自然界相统一,随着季节更替而出现节律性变化。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至巅峰,对于风寒湿痹证膝痹病患者此时病情多较轻,如顺势而为使用夏季贴敷膏外敷法引导人体旺盛的阳气,则可便于驱散体内的阴寒之气。治疗时机选择恰当及时,可预防秋冬的加重,达到治未病的效果,更体现了中医的时间治疗方法的优势[16]。

本观察显示,夏季贴敷膏治疗膝痹病 (风寒湿痹证)疗效确切,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1]葛鸿庆,王君鳌,陈文治,等.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时效性初步研究[J].新中医,2012,44(10):97-99.

[2]宋素艳,于素静,刘建春,等.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98 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2):45-46.

[3]尹成新.小针刀配合施沛特关节内注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3,19(2):111-112.

[4]侯亚平,陈太金.骨痹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滑液中MMP-13、IL-1、TNF-α、TIMP-1 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2,7(6):488-4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3-345.

[6]Moskowitz RW.Osteoarthritis: diagnosis and medical surgical management[J].Philadelphia Saunders,1992:213-232.

[7]王强,盛伟斌,吴兵,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367-2369.

[8]曾小烈,林颖珣,冯思敏.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3):78-80.

[9]麻圣达.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急性加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41-542.

[10]浦建枫,曹晔.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9):181-183.

[11]苏睿.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59-161.

[12]徐新玉,柏华民,赵玉玲.加味四斤丸汤剂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发作 40 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72-1674.

[13]甄朋超,刘钢,胡勇文,等.骨科熥药联合骶管点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1):2101-2104.

[14]黄永辉,陈杰彬,杨晓红,等.从冬病夏治浅析“三伏贴”的治病机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96-97.

[15]敖金波,郭俐宏,吴松.浮针激光联合自制金黄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705-708.

[16]宋天文,李俊杰,李秀娟.三伏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3):161-162.

猜你喜欢

痹证膝骨性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我国中医传统功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热点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痛敏点特征与规律的动态临床观察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8例临床观察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