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2018-03-14张志刚王雨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熏洗水肿创面

张志刚 邹 勇 △ 王雨来 张 杰 孔 赛

(1.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1;2.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黄石 435001)

痔疮临床上主要分为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其中尤以混合痔较为难治[1]。痔疮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且无明显性别差异。近几年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可达68%,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2-3]。其临床治疗方法众多,尤以手术治疗疗效最为确切。但由于其解剖位置较特殊,患处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术后极易出现肛门局部疼痛、肛缘水肿、出血等并发症,是困扰肛肠科医师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患者惧怕手术的主要原因[4]。因此,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手段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减轻患者痛苦,笔者以自制中药坐浴方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混合痔的西医诊断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5]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年龄 18~65 岁;肛门功能与形态正常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异常等疾病者;哺乳期、妊娠期、月经期女性患者;严重过敏、结直肠恶性肿瘤、肠道特异性感染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肛肠科收治的混合痔住院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 22 例;年龄 20~57 岁,平均(41.16±8.71)岁;病程 1~10 年,平均(6.16±2.01)年。 观察组男性 20例,女性23 例;年龄 23~59 岁,平均(40.37±9.53)岁;病程2~11年,平均(6.32±2.36)年。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并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第2日采用自制中药方熏洗坐浴,药用:黄柏25 g,蒲公英 20 g,苦参 20 g,乳香 15 g,没药 15 g,地肤子 15 g,蛇床子15 g,地榆15 g。中药加水3000 mL,煮沸后文火浓缩至1500 mL,快速置于便盆中,先趁热熏蒸,待水温降至40~45℃时进行坐浴,熏洗、坐浴共计20 min。对照组与观察组同一时间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 mL,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熏洗坐浴,每次20 min。上述治疗每日2次,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及创面水肿程度的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包括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疼痛程度评价采用目前国内通行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7]进行评估:0分为无疼痛感觉;1~3分为轻度疼痛,但处于可忍受的范围内;4~6分为中度疼痛,并对睡眠造成影响,但仍在可忍受范围内;7~10分,重度疼痛,无法忍受。创面水肿评分采用3分法:0分为无水肿;1分为轻度隆起,皮纹存在;2分为中度隆起,皮纹不明显;3分为重度隆起,皮肤发亮[8]。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相关内容拟定。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水肿消退,创面无渗液及渗血,局部未见感染。有效:疼痛和水肿减轻,创面有少量渗液及渗血,无局部感染。无效:上述症状改善情况不明显,甚或出现加重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 别 创面愈合时间 渗出物消失时间观察组 14.76±2.16△ 7.05±1.40△对照组 20.23±3.18 10.33±2.68 n 43 43疼痛消失时间 水肿消失时间6.24±1.34△ 5.67±1.43△9.14±2.14 7.19±1.26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创面水肿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创面水肿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VAS评分 水肿程度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5.57±1.53 2.09±0.75(n=43) 治疗后 1.67±0.64*△ 0.95±0.65*△对照组 治疗前 5.53±1.40 2.14±0.77(n=43) 治疗后 2.43±0.95* 1.43±0.66*

3 讨 论

混合痔约占痔疮患者的1/4。现代医学认为,治疗混合痔应采用内扎外切术,将病灶直接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手术治疗仍是其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9]。但是由于患处解剖的特殊性,手术过程不仅会对局部组织和神经造成损伤,还易造成开放性伤口,受到外界炎症及不良刺激引起疼痛。此外,术中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淋巴、血液回流受阻,加之局部炎症反应均可引起创面水肿[10]。因此,在寻求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案的同时,积极防治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是当下治疗混合痔的关键所在。

由于肛周血管神经丰富,又受躯体感觉神经的支配,对疼痛较敏感。单纯的止痛、消肿药物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中医药治疗痔疾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且疗效较突出。中医学认为痔疾术后所出现的疼痛、水肿等并发症多由经络受损,气滞血瘀;或湿热未尽,邪毒留滞所致,故治疗上应注重清热燥湿、化瘀止痛、收敛止血等。方中黄柏、蒲公英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痈散结;配以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增强燥湿能力;地榆止血敛疮;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全方共奏清热燥湿、化瘀止痛、收敛止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柏、蒲公英具有较广谱的抑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效果较好,同时还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11-12];地榆消肿、凝血,可明显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苦参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免疫抑制功能[13];蛇床子抗菌、止痒;乳香、没药能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同时其有效成分还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14]。诸药合用,起到了抗菌消炎、镇痛止血的疗效。

中药熏洗坐浴是中医治疗痔疾常用的外治之一,熏蒸和坐浴一方面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回流通畅,减轻组织充血水肿;另一方面可降低痛觉的神经兴奋性,使肛门肌肉松弛,从而减轻疼痛。熏洗还可使皮肤毛孔散开,药液直接与创面相接触,“热”与“药”发挥协同作用[15]。 此外,熏洗还能让创面保持清洁,利于炎症的早期消退,加速创面愈合。关于坐浴的水温,有研究显示以40~45℃为宜,水温过高会加重出血和水肿;水温过低影响中药药液的疗效[16]。坐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水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对应治疗后,疼痛评分和创面水肿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方面,观察组各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提示自制中药坐浴方不仅可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肛周疼痛、创面水肿等并发症,还能明显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临床疗效较好。

[1]邵长彪.痔疮术后并发症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87-88.

[2]王悦辉.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常规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3)107-109.

[3]郭其乐,何巧飞,罗卢华,等.中医药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三大主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2):1280-1283.

[4]霍巨,刘丽辉.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1010-1012.

[5]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2-124.

[7]刘智勇.中药熏洗配合口服中药治疗产后痔疮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4):994-996.

[8]覃兰兰,熊之焰.清热解毒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45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9):58-60.

[9]丁建华,刘肃志.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疼痛、水肿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9):1285-1286.

[10]胡智亮,毛龙飞,李春伟.中药水肿坐浴方减轻痔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698-1699.

[11]张博,张婷,王树春.黄柏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05-1507.

[12]林云,江林,蒋健,等.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8):42-47.

[13]吴世星,吕晓强,杨丽.苦参有效成分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653-655.

[14]文雯,张朋.乳香、没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2009,29(2):204-206.

[15]丁忻平.中药外洗在痔疮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3,28(10):1590-1591.

[16]王永,梁永峰.中药熏洗坐浴联合针刺改善老年肛肠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1778-1779.

猜你喜欢

熏洗水肿创面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细菌性阴道炎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研究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