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内服及离子导入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临床研究*

2018-03-14张永健王海龙梅冬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尿酸痛风血症

张永健 王海龙 梅冬艳 佟 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嘌呤代谢及尿酸(UA)排泄障碍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尿酸分泌过多与排泄减少,UA水平持续升高,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皮下、关节周围、关节内等部位,导致急、慢性炎症及组织损伤,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残疾,极大影响患者生命健康[1-2]。其近期治疗目标为抑制患者急、慢性炎症发作,长期目标为抑制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引发关节破坏与肾脏损害。采取促尿酸排泄药、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秋水仙碱等西医药物治疗虽可起到抗炎作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疾病复发率高,影响预后[3]。而该病可归于中医学“痛风”“历节病”“热痹”等范畴,治疗方法宜补肾调肝、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利湿[4]。本研究选取96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分组对比,旨在探究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内服及离子导入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痛风临床诊断标准[5];中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拟定。纳入标准:符合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4~75岁;知晓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并发严重精神、认知障碍及心、肝、肺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并发造血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者;晚期关节炎,出现重度关节畸形、残废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门诊及病房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25~74岁,平均 (43.78±7.21)岁;病程 6 个月至 19 年,平均(5.95±3.26)年;体质量指数(BMI)20~25 kg/m2,平均(21.76±1.08) kg/m2;发病部位:踝关节9例,膝关节12例,跖趾关节27例。对照组男性 38例,女性10例;年龄24~73岁,平均(43.25±8.04)岁;病程5个月至21年,平均 (6.23±2.78)年;BMI 20~25 kg/m2,平均(21.37±1.32) kg/m2;发病部位:踝关节8例、膝关节11例、跖趾关节2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多饮水、维持尿量>2000 mL/d、保持充分休息、降低BMI与避免受冷、受湿、过度劳累、高嘌呤饮食等基础非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0.2 g,每日1次;苯溴马隆 (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35)每次5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内服及离子导入治疗。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土茯苓30 g,绵萆薢30 g,生地黄 30 g,炒杜仲 15 g,炒苍术 15g,威灵仙 15 g,怀牛膝 15 g,炒酸枣仁 15 g,川芎 15 g,赤芍 15 g,木瓜15 g,防风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均分为2次服用。离子导入治疗方法:采用中药透药导入治疗仪(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BA2008-I型)通过双侧肾俞穴及病变区域实施中药离子导入,药方组成:黄芪45 g,山茱萸 30 g,川芎 20 g,当归 20 g,女贞子 15 g,丹参 15 g,白芍 15 g,赤芍 15 g,桂枝 15 g,白芷 15 g,大黄10 g,冰片10 g,甘草6 g。水煎取汁 500 mL,并加入陈醋150 mL,于厚度为1.5 cm、面积为10 cm×5 cm纯棉垫上放置浸透药汁的药布,敷于双侧肾俞穴及病变区域,以脉冲电波、直流电使药物离子由俞穴及病变局部皮肤朝深处移动导入,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4周后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疼痛等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情况[8]。入院时、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5 mL晨起时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层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血尿酸(UA)水平,魏氏法测定血清血沉(ESR)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头痛、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皮疹等)。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疗4周后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尿酸水平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无效:经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局部出现肿胀变形、活动受限与发热等临床症状以及UA水平无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上述临床症状好转,UA水平明显降低。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接近正常,UA水平恢复正常,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7]。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肿胀 关节压痛 疼痛观察组 治疗前(n=4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2.31±0.38 2.34±0.41 2.60±0.25 2.46±0.39 0.53±0.17*△ 0.56±0.16*△ 0.65±0.14*△ 0.53±0.16*△2.28±0.41 2.30±0.45 2.58±0.27 2.42±0.44(n=48) 治疗后0.76±0.19* 0.79±0.23*0.87±0.18*0.78±0.20*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L-8、IL-1β、ESR、UA、WBC水平比较 见表 3。两组治疗后血清IL-8、IL-1β、ESR、UA、WB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IL-1β、ESR、UA、WBC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IL-1β、ESR、UA、WBC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IL-8(ng/L) IL-1β(ng/L) ESR(mm/h)UA(μmol/L) WBC(×109/L)观察组 治疗前(n=48)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4.02±7.60 39.12±7.23 42.07±12.76 12.05±4.26*△ 12.92±4.53*△ 16.24±5.39*△43.67±8.42 38.41±7.68 41.74±13.25 531.42±134.69 1.45±0.39 305.49±43.28*△ 0.73±0.12*△527.54±136.72 1.41±0.43(n=48) 治疗后18.94±5.23* 18.23±5.04* 23.47±6.21*376.95±62.84* 0.96±0.14*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14.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2.5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经随访,无失访病例,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4/4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34.29%(12/3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具有密切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9-10]。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虽疗效尚可,但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近年来临床开始逐渐关注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效果,中医古籍中对该病有较多描述,《格致余论》中亦记载“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立湿地或涉水……致使寒凉外搏,热血得寒,寒浊凝滞,因此作痛”;王冰《素问注·卷三》有如是记载“肾合骨,其荣发,甘益脾,胜于肾,肾不胜,故骨痛而发堕落”;《医学传灯·痛风》曰“痛风者,遍身疼痛……皆因肝经血少火盛,热极生风而致”[11]。故临床常将其归于中医学“痛风”“热痹”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为素体禀赋虚弱,阴阳失调,加之后天嗜食肥甘厚味,日久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肝脉失养与肾脏升清降浊功能受损,津液代谢障碍,聚湿生痰,经络失于濡养,日久瘀血内阻,湿痰瘀蕴结为害,流注经脉、筋骨、肌肉、关节而引发,治疗方法宜补肾调肝、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本研究所用自拟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中土茯苓可清热利湿降浊,入络搜剔湿热邪毒;绵萆薢可通利关节、健脾燥湿;生地黄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炒杜仲补益肝肾,强筋骨;炒苍术能祛风散寒、健脾燥湿;威灵仙、怀牛膝通络止痛;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赤芍行瘀凉血,止痛消肿;防风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木瓜消肿散结,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活血散瘀、通络解毒、补肾调肝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土茯苓可促进尿酸盐排泄,改善肾功能,且可起到排毒作用;绵萆薢可抗炎,加速尿酸排泄,降低机体UA水平;炒苍术能够改善脾脏代谢功能,抗氧化,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2-13]。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联合离子导入治疗,采取中药离子导入除具有中药特色功效之外,且具有热疗、电磁疗、电脉冲按摩等效果,经系统辨证用药,可起到改善微循环,止痛消肿,修复病损组织,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且其还具有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患者耐受性较好[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疼痛评分及血清ESR、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亦较对照组降低。结果充分表明采用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内服及离子导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尿酸排泄,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疗效。同时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因子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IL-1β为炎症调节始动因素,可刺激软骨细胞、滑膜形成一氧化氮,加速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促使滑膜细胞生成前列腺素E2进而参与炎症反应[15]。IL-8为中性粒细胞诱导的关节滑膜炎症起始因子,其高表达与患者慢性炎症及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16]。WBC亦为临床评价机体炎性反应程度的常用指标,机体出现炎症时,其表达水平会明显提升[17]。本研究结果中,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IL-8、IL-1β、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该方法可减轻机体炎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为接近,提示该疗法与单用西药治疗安全性相当。

综上,予以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补肾调肝活血利湿方内服及离子导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损伤,加速尿酸排泄,降低疾病复发率,且安全性与单用西药相当。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故对于研究结果有无广泛效力仍需临床多中心、多渠道选择样本进一步观察。

[1]Merriman TR.An update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J].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15,17(1):1-13.

[2]宋艳玲.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58-859.

[3]李薇.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45-1847.

[4]佟颖,文慧丽,李一平,等.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近年来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66-69.

[5]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6-85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

[7]刘苇苇,倪青.倪青主任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J].吉林中医药,2014,34(4):352-354.

[8]王刚,陈晓,丁培东.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 46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81-184.

[9]Nishino T,Okamoto K.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xanthine oxidoreductase from development studies of candidate drugs to treat hyperuricemia and gout[J].JBIC Journal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2015,20(2):195-207.

[10]Kaneko K,Aoyagi Y,Fukuuchi T,et al.Totalpurine and purine base content of common foodstuffs for facilitating nutritional therapy for gout and hyperuricemia[J].Biolog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4,37(5):709-721.

[11]倪青,孟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医认识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2016,35(6):529-535.

[12]朱明,杨久云.利湿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4):681-683.

[13]吴丽,王林元,刘畅,等.利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1):134-137.

[14]汪麟,晋婷,刘培.中药离子导入及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86-188.

[15]梁翼,李敏,吴晓惠,等.IL-1β、IL-6、TNF-α 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9):14-16.

[16]杨珂,楼映,陈元,等.复方水牛角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 TNF-α、IL-8 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5,43(4):49-51.

[17]张静,邹明,池继敏,等.关节液及血液相关指标在痛风性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华西医学,2016,31(8):1376-1379.

猜你喜欢

高尿酸痛风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痛风的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