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肛瘘术后疼痛的应用研究*

2018-03-14陆文强黄东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肛瘘甘草细胞因子

陆文强 黄东平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060)

肛瘘发病率高,手术是目前治疗肛瘘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发病部位特殊,术后临床常表现为创面疼痛、难以愈合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肛瘘患者的发病与炎症反应失衡有关,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3]。相关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因子在肛瘘术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能够有效缓解病情[4]。目前,临床常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肛瘘术后患者,虽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但依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不利于手术预后[5]。近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肛瘘术后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促进手术创面愈合,还可缓解疼痛症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6]。本研究对肛瘘术后患者分组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与生物治疗仪治疗,客观科学地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血清TNF-α、IL-6、IL-10的影响,旨在为肛瘘术后患者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肛瘘的诊断与治疗原则》[7]进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结合肛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拟定为主证:肛周疼痛,红肿流脓,大便不爽。次证:舌质淡,舌苔红,苔黄腻,脉弱或弦。纳入标准:已确诊为肛瘘,且肛瘘术成功;入院前未接受其他肛瘘手术治疗;年龄18~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手术禁忌证者;近期接受过其他疾病手术者;有慢性炎症性疾病者;合并有心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不全者;有肿瘤、免疫缺陷症等恶性疾病者;有语言障碍、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 24 例;年龄 18~54 岁,平均(32.72±4.36)岁;病程 1~4.5 年,平均(1.82±0.23)年;单纯性肛瘘 32例,复杂性高位肛瘘28例;肛瘘挂线术18例,肛瘘切开术20例,肛瘘切除术22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 例;年龄 19~53 岁,平均(32.68±4.34)岁;病程 1~5年,平均(1.84±0.23)年;单纯性肛瘘 30 例,复杂性高位肛瘘30例;肛瘘挂线术20例,肛瘘切开术19例,肛瘘切除术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手术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术后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健康指导、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 (上海鸿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IMP-XY-01)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取截石位,将肌电感受器置于肛内,开启生物治疗反馈仪,其电激频率为 10~80 Hz,持续时间 5~10 s,间歇时间 5~20 s,以此进行间歇性电激刺激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收缩与放松肛门肌肉训练,30 min/次,每日1次,持续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白芍20 g,赤芍 15 g,甘草 6 g,金银花 30 g,川牛膝 10 g,黄芩 9 g,蒲公英 30 g,连翘 10 g,陈皮 6 g,防风 6 g,秦艽6 g,白花蛇舌草30 g。便血者加槐花30 g,便秘者加火麻仁10 g,大黄10 g。肛门坠胀者加升麻6 g,火柴胡6 g。将上述1剂药物加水600 mL,常规煎煮至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持续治疗7 d。

1.4 观察项目 1)中医证候积分。对上述中医证候实施积分,记录中医证候积分。2)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法评定两组治疗后 1 d、3 d、5 d、7 d疼痛情况,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症状越严重。3)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及水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4)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法)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5)血清 TNF-α、IL-6、IL-10 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进食≥12 h)外周血5 mL,分离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法同批次测定两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两组治疗后肛门创面愈合程度、水肿程度、创面疼痛及排便疼痛等恢复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痊愈:肛门创面完全愈合,水肿消失,创面疼痛消失,且排便无疼痛。显效:肛门创面基本愈合,有轻度水肿,创面轻度疼痛,且排便轻度疼痛。有效:肛门创面开始愈合,水肿、创面疼痛及排便疼痛有所缓解。无效:肛门创面无愈合迹象,水肿、创面疼痛及排便疼痛加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数资料用“%”表示。基本方法如下: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F-36评分、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6.48±2.37 4.52±1.02*△对照组 60 16.45±2.34 10.78±1.6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n 治疗后3 d 治疗后5 d 治疗后7 d观察组 60 5.84±1.07*△ 4.65±0.89*△ 2.13±0.37*△对照组 60 7.15±1.22* 5.92±1.13* 4.08±0.94*治疗前 治疗后1 d 8.81±1.47 7.34±1.30*△8.78±1.45 8.23±1.36*

2.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评分均升高 (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观察组 治疗前(n=6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68.39±4.70 65.68±4.46 64.85±4.35 70.58±5.25 85.62±6.74*△ 82.75±6.53*△ 80.92±6.26*△ 87.46±6.92*△68.43±4.72 65.71±4.45 64.87±4.38 70.62±5.24(n=60) 治疗后76.82±5.63*74.92±5.42*73.46±5.37*77.82±5.6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见表4。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n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比较(ng/L,±s)

组 别 时间 IL-10 TNF-α IL-6观察组 治疗前 18.40±2.78(n=60) 治疗后 4.78±0.85*△对照组 治疗前 18.34±2.75 26.90±3.58 225.21±23.85 12.39±1.85*△ 62.74±8.63*△26.84±3.57 224.67±23.83(n=60) 治疗后 10.58±1.24*17.53±2.81* 136.52±14.75*

2.5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水肿及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n 创面出血创面愈合 创面水肿观察组 60 2.26±0.28△4.52±0.71△ 2.55±0.36△对照组 60 2.95±0.32 5.83±0.94 3.46±0.52

2.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讨 论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肛瘘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多与肛门感染、损伤及脓肿等因素有关[9]。相关研究表明,由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肛瘘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IL-6、IL-10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着机体促炎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当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时,则会导致炎症反应失衡,进而引发疾病[10];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可诱发机体在围术期释放大量 TNF-α、IL-6、IL-10,严重影响患者手术预后[11]。 资料显示,TNF-α高水平状态下能够刺激IL-6、IL-10等因子大量释放以产生炎性反应的瀑布放大效应,与机体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12];IL-6可加剧肛瘘术后创伤炎性反应,进而抑制创面愈合,使患者疼痛症状加重[13];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的产生以抵抗炎症反应[4]。由此可见,改善肛瘘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以减轻疼痛症状。

肛瘘归属于中医学“痔瘘”“瘘疮”等范畴,其临床多表现为疼痛、流脓、瘙痒、排便不畅等症状,如《太平圣惠方》记载“夫痔瘘者,有诸痔毒气,结聚肛边,有痔或作鼠乳,或生结核,穿穴之后,疮口不合,有时脓血,肠头肿痛,经就不差,故名痔瘘也”。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久病失养等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记载“寒气客于经络,血涩不通,壅结成痈。发痈之后,热毒未尽,重有风冷乘之,冷搏于肿,蕴结不消,故经久一瘥一发,久则变成瘘也”以及《外科医案汇编》记载“肛瘘者,皆属肝脾肾三阴气血不足……始因醇酒辛辣,醉饱入房,急奔久坐,筋脉横解,脏腑受伤”。肛瘘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亏、脾胃虚弱,因毒邪入侵而致湿热下注,热腐成脓而溃烂,最终形成肛瘘;而肛瘘术后,湿热余毒依然存在于患者体内,加上肛瘘手术产生的创伤,使得术后患者气血不足。由此可见,本地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应以活血止痛、养血生肌、健脾益气为主[14]。加味芍药甘草汤由白芍、赤芍、甘草、黄芩等组成,方中白芍益气养血、缓急止痛,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瘀止痛,黄芩祛除湿热、清利肠道等,诸药合用具有通络止痛、清热祛湿、解毒化瘀等功效[1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性水肿等作用[16];甘草具有抗炎、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7];黄芩具有抗炎、清除自由基而抑制组织损伤等作用[1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创面水肿、出血、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显著缩短病症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术后肛瘘患者,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6、IL-10水平以缓解疼痛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充分利用中医药“标本同治”的优势以治疗肛瘘术后患者,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发现加味芍药甘草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调节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并缓解疼痛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为临床肛瘘术后预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但本研究存在收集样本少、未做长期预后观察等局限性,结果可能稍有偏差,因此,临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Lin X,Fan D,Cai Z,et al.Similar outcomes for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tibody and immunosuppressant following seton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related anal fistula[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6,12(3):1939-1945.

[2]高来群.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31例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70-71.

[3]冯大勇,王春晖,冯月宁,等.从细胞因子生物学角度探讨痔的发病机制[J].中国医刊,2016,51(3):28-30.

[4]王杰,孟超,李书俊.TNF-α、IL-6、IL-10 在围术期手外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16,22(1):59-61.

[5]叶俊华,黄明华,赵海生.生物刺激反馈仪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76-277.

[6]戴娜,郭蓉.中药坐浴配合艾灸治疗肛瘘切除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36-137.

[7]唐宗江.肛瘘的诊断与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647-649.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133.

[9]徐惠芳.肛瘘发病因素与肛瘘定位方法概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998,14(2):156-159.

[10]刘史佳,申龙树,戴国梁,等.IL-17、IL-6、TNF-α 细胞因子在痔疮患者中的表达[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24(3):201-204.

[11]吴晨曲,靖大道.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意义[J].胃肠病学,2007,12(10):631-633.

[12]Pape HC,Van GM,Rice J,et al.Major secondary surgery in blunt trauma patients and perioperative cytokine liberation:determination of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biochemical markers[J].Journal of Trauma,2001,50(6):989-1000.

[13]范展,刘秋霞,张海霞,等.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及创口分泌物炎症介质的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997-2998.

[14]郑春菊,王业皇.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中医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207-209.

[15]赵宝林,王慧敏,祝靳,等.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33-1135.

[16]王瑞,鲁岚,李颖伟,等.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26(7):112-114.

[17]张利.甘草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47-148.

[18]徐玉田.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44-545.

猜你喜欢

肛瘘甘草细胞因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手术可以根治肛瘘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