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材知识把握视角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与教

2018-03-12李泓泽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科书生物学学科

李泓泽

一、引言

如何阅读,如何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我国的中学生物的现实情况是:一个课程标准,多个教材版本。因此学或读教科书,更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就解读教科书,探究生物学习与教学做一些探索。

我们或许更应该理清一些问题.诸如:生物学的目的?教科书的出发点?看教科书的出发点?何谓生物学核心素养?如何学习?

生物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必备品格和关建能力。但其养成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以什么内容为支撑?怎样达成?或许更值得我们思考。

教科书是供学生读的,也是供教师用来教学的。学生看教科书,首先要关注它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逻辑的严密性,概念表述的准确性。其次要关注它如何反映生物学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如反映生物学学科特点和生物学思想。最后,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领域,教材应体现科学的基本要求。

读教科书,须从学生、教师两个维度关注。

二、学生对生物教科书的学习与探索

首先,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翻阅教材,教材中的内容,或是有趣,或是前沿,或值得推敲的地方,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别人都无法代替这一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从应试教育考试的现实,还是从提高生物学的核心素养高度,都需要自己去深入教材,去发现,去质疑,去思考。教材是诸多编写专家智慧的结晶,或者说每段文字,每个图表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后所得的精品。但矛盾的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教科书也是如此,并不完美。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生物教科书哪些地方编写的很好?哪些地方又需要改善?生物教科书是否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因此,应该以一种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去看教材。作为高中生,在阅读中,要有超越教科书的勇气。 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教科书的优点:教材的语言通俗而科学 ,精炼而准确。因此,教材上的一字一句都值得仔细思考。但同样的,其缺点也不可忽视,内容稍显陈旧滞后且有限,而我们所要探索的生物科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又日新月异,研究方法也十分丰富。

其次,我们发现问题后,不是首先想着问老师,而是应该自己先去查资料(包括纸质印刷版)、网络媒体(注意,查阅网络资料需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网上的信息比较混杂),要更多地自己寻找相应的答案,这是获取新知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查找资料后个人仍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与同学讨论,向老师、专家请教才是必要的辅助手段。经自己查资料,思考后,再讨论,无论是在知识获取,还是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方面,都将会更有收获。

最后,在生物教材中始终贯穿有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渗透,这也是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生物学科。教材中体现的相当充分,例如必修一第三章分离各种细胞器所用方法----差速离心法,就涉及物理学方面向心力,离心作用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再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就与物理学方面的布朗运动以及液体压强有密切关系;还有必修二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既有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假说演绎法, 又要有数学思维和统计学知识,否则是不可能发现规律存在的;还有DNA分子的发现过程,更是向我们揭示了多学科的融合和应用,才是科学发现的开始,沃森和克里克,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是物理学家,学科间的合作,有力地推动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还有必修三,内环境稳态中PH值的相对稳定,需要缓冲物质的作用,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作支撑,种群数量增长率与数学的联系,种群密度统计与数学统计的联系等等。综上所述,生物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科融合交叉的结果,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学生需要教师在此方面加强引导和指导作用 ,努力学习多学科知识,一方面涉猎知识,另一方面则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师对生物教科书的把握与处理

首先,作为生物学,有太多未知未尽的现象,因此,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教师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生物学现象,而是从已知的生物学现象中,抽离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生物学素养。但与此矛盾的是学生的好奇是无穷的,故当教师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好奇或无法解决其问题时,教师应注意处理方法,即可以给予一些资源查询的途径,或者教师亲自抽空查询,亦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学府求学、以获得所期待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笔者认为此时教师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为学生点燃了一颗生命科学的火种。

其次,中学生物教师的普遍弱点之一,是希望把某一问题讲的更确定些,而不是模棱两可,希望把某一个复杂问题高度概括化,固定为一个可循的答案,并用这个固定的答案去考察学生。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情况确实不利于我们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虽然学生也习惯于所有问题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笔者高中的经历来看,此情况确实比较常见,学生也都适应于此)。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更值得我们思考。

再其次,教师专业知识须扎实,应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素养,对教材一字一句一图都应有自己的见解,对《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等应有一定的研究。并在适当时候为学生讲授其相关内容。

最后,教师应努力理解吃透教材,学习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同时教师应敏锐地认识到教材的缺点,即被广大同学所诟病的“内容陈旧”以及“教材更新的速度慢”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补上漏洞。例如推荐大学基础性(通识性)教材或其他有关生命科学的书籍供有兴趣者学习;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上网)学习,接受新鲜知识与前卫的学说。

我們同时不妨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起源在哪里?生命的未来又在哪里?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我们这代高中生要敢于担当与挑战,积极探索和抢占生命科学制高点,从教材开始,遨游生命科学的海洋。

四、结语

愿每一位生物课教师都能为学生留下一颗生命科学的火种;愿每位理科高中生都能扛起生命科学的大旗,高擎生命科学的火炬,以照亮未来的天空。

猜你喜欢

教科书生物学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