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2018-03-12钱彩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提高素养

钱彩英

【内容摘要】: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简介而不简单 ,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读国学经典,为孩子们从小增添生命的底色,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诵读好国学经典。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呢?

【关键词】:诵读国学 浸润心灵 提高素养 弘扬传统

一、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在于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而他们的记忆正处于黄金时期。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小学生大多是不能理解的,教师不必过多讲授。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反复诵读,孰能成诵。与其讲得多而学生又不能理解,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孩子,把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让他们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学生今后随着古汉语知识的不断增加和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会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我的一名同事讲道:“‘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小学诵读时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想起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要面临着取舍问题。”。我们指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犹如播下文明的种子,期待着未来的收获。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为孩子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

二、浸润心灵,引导言行,激发兴趣

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我们在组织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言行十分必要。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用核心精神引导。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善言行举止。如,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身先士卒,提高素养,为人师表

要开展好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教师诵读必须先行,以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更要用国学经典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体现良好的言行风范,为学生作出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教师诵读不等于将学生诵读的内容先行备课,而是要把握国学经典的核心精神,又因为时间、精力所限,因此必须有选择地进行诵读。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授课前,我必须细细品味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要自觉地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

四、尊重经典,去粗取精,弘扬传承

有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国学经典中有些内容体现着封建色彩或统治阶级利益,對学生身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担忧自然可以理解,如何处理好精华和糟粕的问题,的确值得研究与思考。这里做个比喻:普通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也含有杂质,纯净水无杂质但也失去了营养成分,究竟喝什么水?我认为,喝普通水总比喝纯净水要好,因为这样首先可以摄取大量的营养成分。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态度:

必须诵读经典名著,不必躲躲闪闪。这样以便能整体把握其内容,又体现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尊重。不同朝代著作中所谓糟粕内容都有其历史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历史地看问题,这也体现对历史的尊重。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用国学经典内容引导小学生言行方面则取其精华,对不合时宜的内容避开即可。至于社会上修改《弟子规》和编写《新三字经》的做法,我们认为并不足取,这样会导致国学经典失去原貌,不利于文化传承。

五、注重激励,督促落实,多元评价

在诵读课中进行评价。既然诵读活动纳入课程,我们就应该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以使诵读活动更有效地落实,并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成绩评价,这样学生可以在诵读课中不断得到肯定。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作业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与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

及时激励肯定学生的点滴变化。如,学生活智慧的展现运用、言行举止的逐渐规范、口语交际与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肯定,以激励他们坚持国学经典诵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读国学经典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国学经典中,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学生,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学生,每位学生都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古诗芳香,韵味悠长,浓浓的经典文化萦绕在校园里,也培养出一个个具有正气、志气、雅气、才气的中国娃。小学阶段正处于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当是功在千秋的有为之举。

【参考文献】

(1) 古诗文诵读(小学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池秀珍.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度”〈J〉.科学教育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提高素养
在有滋有味的品读中成长
让课堂从“无效”走向“高效”
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提升记忆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数学日记”的探索与思考
快乐阅读能够成就人的精彩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探索
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