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然而读 厚积而发

2018-03-12贾媛媛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方法与策略课外阅读意义

贾媛媛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同时也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面窄、质差、对阅读缺乏热情等问题,对此,笔者试图从明确阅读对象、激发阅读兴趣、探寻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求适宜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而让学生达到欣然而读、厚积而发的阅读目的。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意义 现状 方法与策略

一、阅读的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显然,这些要求的实现与达成,离不开阅读习惯的培养与落实,有营养地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训练并拓展其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初一抓起,制定阅读计划,步步为营,让学生欣然阅读,厚积薄发,方能为中考乃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的现状

纵然阅读这般重要,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仍令人堪忧。特别是就笔者所在初中而言,这种现象尤为严峻。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的阅读量少、面窄、质差

笔者曾对初一学生做过调查,全班全文通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仅2个。而读过《红楼梦》的占5%,《水浒传》的约占20%,读过《三国演义》约占10%,读过《西游记》的约占20%,读过外国文学名著的更是微乎其微。试想,学生对我国最经典的四大名著都读之甚少,知之甚微,更何谈其他?相反,一些学生对网络小说、漫画、特别是言情、暴力等方面的读物却非常痴迷。有些学生甚至除了书本上的文章及老师布置的读物外,对其他书籍更是未曾涉猎。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阅读热情

在当前商品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冲击下,许多学生的阅读观念淡薄,急功近利,觉得读书费时间,收效低,宁愿多做几道题,也不愿浸染在书海中自由徜徉。另外,学生的价值导向也没有树立起来,学生群体中很少有那种广泛涉猎、求知若渴的追求。他们急功近利,追逐时尚,贪图物质享受,长期远离阅读,也享受不到阅读的快感与美感,自然也就没有了阅读的热情,从而缺乏内在的阅读动力与兴趣。

(三)走马观花,缺乏方法

许多学生对阅读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理,阅读的过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好的语段缺乏品味感知,对作品思想缺乏感性理解与理性升华,甚至对主要情节都含糊其辞,因此阅读中也就无法获得独特的个体体验,无法真正地对作品进行再生发与再创造。

三、阅读的方法策略

针对以上阅读现状,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及策略,期待将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一) 明确阅读对象

近年来,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学生更多倾向于诸如电视、手机、因特网等这样的“文化快餐”,相比之下,传统的“白纸黑字”的文本阅读则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学生缺乏辨别能力,一味啃这些“文化快餐”,但却最终营养不良,导致其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力逐渐退化。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由語言构成的,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艺术营养。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明确阅读对象,舍弃那些毫无营养的“文化快餐”,回归到文学名著、经典著作中来。因为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让学生在享受文学艺术熏陶的同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从而使其精神世界不断地成长、发展与提升。

(二)激发阅读兴趣

于漪老师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学生一旦对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提高求知欲。

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发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多渠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学习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梗概、播放电影片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还有类似《百家讲坛》《朗读者》等综艺节目能够让我们直接聆听作家或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从而达到更直接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 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注重成果展示

阅读名著,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单调而重复的阅读要求往往让学生难以坚持下去,为此,学校及教师可围绕文学名著等经典读物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设立“阅读节”“读书月”,以读书沙龙、诗会、文学经典阅读协会等形式来推动校园文学阅读活动的进行。

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出版文学作品集,教师作序并挑选学生的佳作,进行点评,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刊名与封面等,当学生们将白纸黑字转化成具有纪念意义的文集时,那种喜悦与收获感不言而喻,其写作的热情自然高涨。

(三)长远规划,探寻方法

1.、三年规划,步步为营

阅读是个长期工程,没有细致而有条理的规划,很难坚持下去。这就需要教师从初一就开始合理统筹,三年规划。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全班每学期布置2—3篇课内必读名著,针对阅读积极性特别高的同学可以推荐课外名著或名家读物。其次再落实到每月每周的阅读量。如笔者在教授《西游记》时,曾在所教的班级中要求,师生共读一本书,每天读两章节,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甚至还可以建立班级每日读书汇报表,规定学生每一天的最低读书量,学生每天读的页码填写在班级公示栏的“名著读书进度表”。这样化大目标为小步骤,大篇幅为小章节,具体量化的要求,很多学生都可以一步一步跟着完成,避免了目标高远,但落实监督难的问题。若按此三年下来,学生的名著阅读可以说是有序进行的。如此而来,很多学生就会养成每天看书的好习惯,阅读成效也会在量的前提下逐渐显现出来。

2.、结合学情,探求方法

有了量的保障,还必须要有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探求出适合学生阅读习惯的阅读模式与方法。例如,我区教科培教研员温远萍老师就曾探索出名著阅读“三课一练”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说给很多长期困惑于名著阅读的教师起了很好的示范与启迪作用,让名著阅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深受教师学生的认同与青睐。笔者这里就几点阅读方法的共通之处予以强调:

(1)读写结合,培养习惯

如在进行名著阅读或其他经典读物的时候,可以采取做批注的形式,在阅读中读到对自己有较大启示的话语时可随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将来写作的素材。另外,可将周末作业固定为课外阅读的感悟或摘抄课外的一些优美的、有启发性的句子或片段,广撷博采,内化吸收,只有平时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与素材积累,在备考时才能“厚积薄发”。而对于一些热衷于写作创作的学生来说,还可以鼓励他们将经典名著改编成剧本,甚至进行初步的小说创作,教师给与适当的技巧指导。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阅读积累,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阅读交流,生发感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阅读成果,彼此交流阅读心得,针对一些共同阅读的名著经典,可以通过学习、阅读与深入分析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分享,互相借鉴学习,优势互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技巧,让学生进行学习或改良,通过有效的阅读交流课,可以在班级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名著等阅读活动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

以上是笔者就阅读方面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与探索。当然,由于笔者个人素质、学生学情、时间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成效与个人的预期仍有一定的距离,具体的落实仍有一些偏差。但阅读是一项长期而美妙的旅程,笔者坚信,只要学生乐意踏上这艘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的船舰,欣然而读,厚积薄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一定会在阅读这片包罗万象、色彩斑斓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方法与策略课外阅读意义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有意义的一天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创新企业培训制度的方法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