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018-03-12毛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探究

摘要:《学记》中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育,是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学生的发展是能动的、具有自主的完成、完善的规律;学生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二)》为例,尊重、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律,指导再度探究,推进个体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探究;适度指导;个体学习;思维能力

《条形统计图(二)》是学生在二年级《条形统计图(一)》初步认识一格表示1或2个单位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1格所表示的数(单位)与形(直条长短)之间的关系,根据1格所代表的单位正确画出条形统计图,布局合理。学生对新知学习有一定的基础,然而画图会比较费时,因而将第一次探究前移至课前,课上进行适度指导后进行第二次探究。本次研究,聚焦:1.第一次探究移至课前如何操作?2.如何利用时间优势进行学情分析?3.如何适度有效的指导,使学习在学生个体上得以真正的发生与发展?

一.、初次探究,呈现真实起点

第一次探究内容:

请根据统计表,从下面3幅图中选择一幅你认为合适的,画条形统计图。

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第7周得星统计表

课前第一次探究时,通过调查研究,材料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即班级每周得星情况的统计,引发学生积极探究,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产生确定间距的要求。绘制统计图的过程在校内进行,学生独立思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确定每一格表示多少,完成画图,初步感受每格表示的数量,感受条形统计图的布局,真实客观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初次画好统计图后,我们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图②每格表示4画图(选择合理),三分之一不到的学生选择了图③每格表示10画图,没有学生选择图①每格表示2进行画图,4个学生思考方向错误。

我们对出现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A全对。B选择图②,其中B1直条位置对,长短对,缺标题或单位;B2直条位置对,长短错;B3直条位置错,长短错。C选择图③,C1直条位置对,长短对,缺标题或单位;C2直条位置对,长短错。D思考方向错误。根据分类制定学情表,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个体差异。

二.、适度指导,推进个体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教师作为指导者,把握什么时机进行指导?“明”着指导,还是“含”着指导?指导得“简单”些,亦或是指导得“详细”些?指导时节奏快一些还是慢一些?基于平时的实践,依据我们学生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行为习惯,专注度高、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且愿意表达、分享,我在《条形统计图(二)》的课堂上展开适度指导。

课上,对第一次探究出现的典型的4组资源对比、指导。通过资源的对比和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分享,学生在比较、交流、讨论过程中自主提炼确定每一格表示多少、布局合理的方法。

(一)感悟布局合理

比较资源,哪种画法更合适?说说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普遍认为一格表示4的画法更合适,纷纷表示“一格表示4画法更合适……”学生有过第一次探究的经历,经过观察、比较,恰如其分地指导后,能自主感受到由于每格表示的數量不同,带来条形统计图整体很高或很矮,感受条形统计图布局合理。教师的指导可以“含”一些。

(二)确定直条高度

同学们是怎么找到26的位置?

学生探讨:“因为每一格表示4,26在24和28的正中间。”对于直条高度的确定,在二年级每一格表示1、每一格表示2时,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并且第一次探究时,有过充分独立地思考,在本节课上,通过适度地指导,学生不断思考、相互交流、补充、就能完善判断条高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可以“简洁”些。

(三)调整直条位置

比较资源,你有什么想说的,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有了前两组资源比较、交流、分享的经验,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更高,通过直观地观察,很快指出,“直条的位置和班级没有对准。”成功分享了直条位置的调整。教师的指导可以“少”一些。

(四)规范图形格式

比较资源,你来做小老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呢?

“我要提醒小伙伴,记得写上标题和单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格式是有过学习经验的,是规范式的,不需要深入探究,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指导可以节奏快些。

在以上这个过程性指导中,基于第一次探究充分把握了学生的学情,关注了个体差异,依据资源的实际生成情况,认识到学生作为生命主体具有的内在能力,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合作、分析、归纳等丰富的形式,恰到好处的指导,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感悟、自我整理、自我完善的空间,学生投入到对条形统计图的探究过程中,真正在探究学习中进行了一次主动而充分的课堂生命活动。

三.、再度探究,开掘思维深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渗透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适度有效地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适度指导之后进行第二次探究,完善第一次思考。在第二次思考时,同时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具体表现在:画好图后是否有检验过程?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求如下:

1. 在第二次思考中按要求画条形统计图。

2. 画好后思考,跟第一次画的图比较,你做了哪些改进?

3. 根据所画的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

完成任务后充分探讨,各种情况的学生经过适度指导,第二次探究时,完善

了条形统计图。

教学是开放的、多向的,是学生真正学习活动的过程。如《论语》所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带着差异性、能动性,带着内在的能力,在和谐的氛围中,在最佳的情绪状态中兴趣盎然、主动探索、积极研究。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呵护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的指导,推进个体学习,使学习在学生个体上得以真正的发生与发展,展现教学的美感、启迪思维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述春.刘晓军. 教育与数学教育:史宁中教授教育研究录[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联系人:毛静

电 话:13801764131

地 址:上海市闵行区北松公路2258号

强恕学校

邮 编:201111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探究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设问引导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