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说读写

2018-03-12吕道全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汉语言读书文本

语言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汉语言更是这语言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和精华。那么,传承这份瑰宝和精华,很大一部分责任就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现在,在大语文教学的背景之下,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不止要按着教材完成常规教学这条明线去走,还要开辟一条暗线,也就是让学生在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汉语言的美,在生活中读书中发现汉语言的美,在写作中去创造汉语言的美。其实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习惯的关键所在。

一、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

朗读是理解语文的前提。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做了这样的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能够让学生体味到文章的含蓄美、音乐美。“学文入门在于读书,学文入境也是在于读书”,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朗读并没有得到重视,我们教师往往注重“透析”重点词句,忽视了朗读教学。殊不知朗读训练既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能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

一 、 (一)教师范读

朗读是一种“口耳”之学,朗读教学基本的手段是“口授耳听”,这“口授”其实就是我们教师或学生的示范作用,通过示范朗读,能够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情感氛围,使学生走入文本意境,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初中生处于生性活泼,做事不够仔细,思考不够深入的阶段。所以他们在读课文时思考经常不够深入,理解悬浮在表面。至于语调、语速、重音、节奏等更难把握准确,特别是那些在孩子眼里枯燥难懂的文言文,有的学生甚至读不成句。而文言文句读的正误直接影响到句意。例如在学习《大道之行也>一课 时,有的学生把“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一句读破,这时我就通范读,让学生明白该句的停顿、重音和语气变化等。范读使文章的情感体现了出来,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朗读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学习《海燕》这篇课文时,我通过配乐朗读中语气、语速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跌宕起伏,从而领会了俄国在那个特殊年代所隐藏的各种“风暴”,从而也体会到了海燕这个勇敢的象征意义。

(二)二、学生诵读

培养与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是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大声的诵读课文,有感情的读,流畅的读,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学生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节奏美。

注重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我们教师应该对文章的感情基调、语句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诵读文本,才能在诵读中感受文本的节奏,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引导学生诵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时,我要求学生要读得抑扬顿挫,“母亲的手”与“抚摸”这两处要重读,要有一定的情感,要读书春风的柔情与温暖。

(三)三、学生品读体验语言魅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道出反复诵朗读对理解文本意义的重要。我们只有进行细细的品读,才能体验文章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才能更好的体验语言的魅力。

1、.展开丰富联想。

美文佳作具有极美意境,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将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展示出来。因为想象是情感激发的关键。如《社戏》有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我就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想象自己置身于在优美的环境中。

2、.了解写作背景。

文学作品由着一定的情绪色彩,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与作者情感相同,才能通过情感体验语言魅力。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背影》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1916年,我家境况大不如以前,父亲和我筹办祖母丧事后,并送我到北京大学读书,再加上父亲失业。同学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读那“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时,才会体会到父亲和作者依依惜别的深情,才能体会到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才能体验到“探、穿、爬的语言魅力.

二、与书结缘——发现语言美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我想说:教师智则国智,教师强则国强。

每一位老师都很重要,既然登上了三尺讲台,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尤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传承的是文明,撒播的是爱心。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到汉语的绚丽多彩,接受美的熏陶,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现下,课改天天翻新,无非就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春节贴春联,我让学生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学生去收集春联,开学后上一节春联赏析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成果,教师再讲解一些对联的常识和特点。这时候学生有了自身的积累,接受起来就快了,也乐于接受了。此外,

清明节,我们品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品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秋节,我们开“月”的专题,与李白共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教師节,我们开办送给老师的一句话,师生相互交流。

国庆节,我们放声高歌,歌颂祖国母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春天到了,我们背诵朱自清的《春》,贺知章的《咏柳》,杜牧的《江南春》。

夏天到了,我们感悟《夏》的热烈,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品味做人的高洁。

秋天到了,我和学生一起诵读《香山红叶》,一起去分享《秋》的收获,去欣赏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与众不同的秋思。

冬天到了,我们去读鲁迅的《雪》,去体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充当学生与书的桥梁,充当学生与书的红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成为书和学生缘分的红娘。介绍成一对,胜造七级浮屠。一个人的读书个性,很大程度受家庭、教师读书个性的熏染。让学生默默的去感受,与书为友,其乐无穷。一路有书,心灵不枯。

在刚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这些书在考试的时候用的到吗?我告诉学生,阅读是语文的内涵。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语文是学不好的。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每天睡前十分钟到半小时用来读书,读什么都行,可放松心情,不求甚解的去读,这样没有负担,但日积月累,渐渐就会有成效。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读,来愉悦自己的心情。不规定时间,不求阅读量,哪怕只读三言两语就睡着了。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是不小的收获。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中,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就接受了美的熏陶,语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三、破茧成蝶——创造语言美

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的量,当心中的美沉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就有了一种展示美的欲望,想把心中的美,看到的美,向别人展示出来。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开始写作,以我手写我心,抒发内心真实的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灵性,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借鉴前人文中的精华,加上孩子纯真的心灵,在他们的作文中往往会有令我惊叹的美句出现。这时候,作为语文老师,会有一种欣慰:汉语言的魅力在学生身上依然会大放异彩。

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听说读写。如果这些能让学生主动去学,快乐去学,点燃起学生心头对汉语言美的欣赏之灯,这应该就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的使命。

作者:吕道全

工作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大张中学

猜你喜欢

汉语言读书文本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