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社课中的君子人格教育

2018-03-12李秀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品德

李秀娟

一、君子人格阐释

(一)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篇中,在西周、春秋时期,“君子”这一概念最初产生时,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君子”一词通常意义上是与“小人”相对的。君子见于《论语》107次,孔子的所谓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身份意义上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可以没有道德的人;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即有道德而无贵族身份的人,其中表示“有才德之人”的“君子”共106次,指“在高位”的“君子”只有1次。本文中的君子取《论语》中表示“有才德的人”的“君子”之意。

(二)《论语》中对君子人格的具体阐释

1.仁是君子人格的第一要义

仁是君子人格的第一要义,是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也是儒家经典学说的核心理念,孔子一生都为“天下归仁”而奔走呼号,《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09处之多,子曰:“仁者爱人”,仁爱最初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爱,孔子将“爱亲”推广到“爱人”,不仅爱自己的父母兄弟亲人朋友,也爱陌生人,爱所有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的本质在于爱人,就像《论语》中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义是君子人格的价值标准

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是君子内心的道德约束,君子的言行都是以仁义为原则的。

3.礼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

礼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是内在道德的外显。“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美国芬格兰特认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孔子主张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

4.智是君子人格的科学精神

智是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君子人格的科学精神。冯友兰先生说:“智是人对于仁义礼的了解。”君子知的范围很广泛,《论语》中要求君子有知识,有智慧,爱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知言、知人、知耻、知礼,也就是要能和被人进行沟通交流,有羞耻心,知道礼仪规范等。

5.信是君子人格的道德操守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信,即诚信,信任,信用。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君子义以为质,信以成之”。有信,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国家才能长盛不衰,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二、在品社课堂进行“君子”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一)《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对品德与社会学科(以下简称“品社学科”)的课程性质作了如下阐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品社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则是理想人格的化身,集各种良好品德于一体,与品社学科的核心素养高度契合,所以对学生进行君子人格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君子人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我们把君子人格的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照,发现君子人格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君子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君子仁爱天下,爱所有人,更爱自己的国家,“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的最高理想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要为国家和百姓做出应有的贡献;君子对人友善,仁义为先;君子诚实守信,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这些与“爱国”,“诚信”,“友善”,“文明”“和谐”不谋而合。因此,对学生进行“君子”人格教育,正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三、君子人格教育融入教学的途径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在课堂内外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非常大,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位君子,那么学生耳濡目染,也会受到教师的感染,渐渐成为像教师一样的君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发挥好道德表率的作用,做到知行合一,作君子人格的践行者。

(二)开展主题教学

在品社课教学中开展“君子人格”主题的活动。对学生分五个主题——“仁”“义”“礼”“智”“信”开展主题教学,让学生知道何谓君子,为什么要成为君子,以及怎样成为君子。教学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小组,每组负责自己组主题,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在课上合作完成该专题内容的讲述;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短片,让学生了解君子是怎样做的,让学生看到君子的谦逊有礼,正直刚毅,厚德载物等,让学生感受君子带给人的正能量,并学习君子的行为,将“君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国学经典赏析

在品社课教学中,设置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的主题为“君子之道”或“国学经典德育故事”,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每节课轮流上台分享,学生可以直接口头讲述,可以通过PPT图文并茂展示,也可以通过小组同学表演情景剧向大家呈现,学生对不懂的可以提问,台上学生解答,最后教师补充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感悟,将中华传统美德和君子之道深深根治于学生内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德育书籍放置在班级图书角,并鼓励学生也将自己适合的国学经典书籍分享在班级,有书共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拓展实践内容

对学生进行君子人格养成教育,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可能会觉得是空洞的说教,难以激起强烈的共鸣,更加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还要注重实践,拓展实践内容,教师可以以举办学科特色活动的形式,比如可以在孔子诞辰开展《论语》“君子文化”的主题演讲比赛。也可以充分借助学校社团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弘扬传播君子文化的活动。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渠道进行君子文化的学习,比如利用《百家讲坛》、君子文化的网页及论坛等。教师还可征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体现君子人格的事例,比如体现学生诚信品质的拾金不昧事件,比如体现仁爱的乐于助人事件等,这些都体现了君子人格,要大力表扬而且展览出来,并且让学生知道,“君子”就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里的一件件小事里,鼓励学生积极去践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道,然后在课上再交流践行的感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君子人格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这样才会更加丰满,更具有教育意义。

四、总结

“君子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高峰”。君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世人所传诵,君子人格的高尚品德不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今不断崛起的中国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孔子的君子文化,仍然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对学生进行君子人格的教育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推进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品德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