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昌宁县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8-03-12周清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发展

周清莲

昌宁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农业县,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市辖区,山区面积97.05%。总人口3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境内居住着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回族等8种世居民族。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制约和宗教思想影响,这里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状况,我对昌宁县的少数民族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 昌宁县民族教育现状

(一) 少数民族学生求学难,失学率高。

根据资料显示,近几年,少数民族学生的失学率呈增长趋势。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小学、中学、高中应平衡发展,呈“正方形”或“梯子形”走向,但我们昌宁县却呈现“三角形”的发展态势,年级越高,流失越多。

(二)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通过对部分回族,苗族学生的走访发现,少数民族对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人们往往急功近利。70%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大学,认为读书浪费钱,外出打工是更好的生存途径。加上部分学生也有着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读书无用论很盛行。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高度关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昌宁县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新建了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让教师多了一条出路,学生多了一种选择。但是硬件设施上去了,软件设施跟不上,师资成为了困扰昌宁县教育发展的难中之难。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一是外地教师不愿来、留不住,本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待提高。

2.二是对口援助不到位,支教流于形式。对我县中小学进行援助的单位很少,导致我县很难学习外校经验。同时,虽然有少数教师来义务支教,但因流动性太大,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昌宁县民族教育现状成因

(一)经济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经济落后制约着民族教育,教育的落后又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贫穷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辍学打工人数增多;教育经费拮据,大部分学校的办学设施达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二)受传统文化影响,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人们的教育思想落后,没有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社会、民族发展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严重阻碍了我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缺乏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使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道路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教育的效益周期长、见效慢,不像企业发展那样立竿见影。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仅限于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平时,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三、改善昌宁县民族教育现状对策

(一)加大投入,常抓不懈。

经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贫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如何铲除这颗绊脚石值得我们深思。教育和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是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又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当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仅靠现有的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经费筹措的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融资投资机制。确立市场经济观念,积极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实施有效的教育投资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将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心,使之成为一个长久的主题,一个历史的使命。

(二)创新育人方式,让校园变乐园。

以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上舞台、走向大自然,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1.第一,开展茶文化进校园,利用“千年茶乡”深厚文化积淀,编写地方教材3册,组建茶文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250个,以茶修身、以茶养德,使学生“知茶性、明茶理、爱茶乡”。

2.第二,开展永子围棋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以棋益智,以棋养性,2015年在“谁是棋王”中国民间围棋争霸赛暨保山“永子杯”围棋比赛中,我县114 名师生选手个人获奖38人次,团体获奖6校次。

3.第三,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发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优势,把民族文化融入传统节庆活动和文化体育艺术节,融入每天大课间活动,彝族地区学校的“左脚舞”,苗族地区学校的“打歌”,傣族地区学校的“傣族舞”,让学生喜闻乐见。昌宁一中的《苗山小罐茶》、示范一小的《吹起呜嘟出来玩》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分别获2014年二等奖和2016年三等奖,更戛中心完小的《苗家篝火宴》入选央视少儿频道看我72变栏目。

(三)优化师资配置,向农村倾斜。

1.畅通教师补充渠道。

“十二五”以來,是昌宁县教师招聘补充力度最大的时段,先后招聘教师1024人,其中引进紧缺学科专业教师92人,招聘“特岗”教师517人,事业岗位招考补充教师415人。新招教师倾斜边远贫困扶贫攻坚乡镇,定向设岗到校。

2.开展城乡教师交流。

2015年,公开选聘法人学校校长37名,在乡镇和学校之间交流聘用26人,交流面达70%;教师交流336人,交流面达14.6%。

3.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全县有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80人。其中249人属农村学校教师,占51.8%。

4.落实乡村教师待遇。

教学点教师每月补助120元,乡镇工作岗位每月补贴500元,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每月300至700元,乡村同级教师比县城教师每月多收入1020元。

(四)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机会。

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批国际、国内支持教育的项目也正在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抓住这一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大媒体宣传,积极寻求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合作、交流。

总之,21世纪,是一个教育的世纪,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柱,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创新认识与实践》刘永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 《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王根顺,李静。教育研究。2000

【3】 《梁山彝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罗凉昭,马林英。西部民族学院学报。2000

【4】 《看昌宁,品昌宁》昌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

【5】 《昌宁苗族服饰》罗金荣。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发展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传承 民族 文化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