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3-12石蕾

医学信息 2017年26期
关键词:急诊

石蕾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94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方式,觀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脱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脱出、痰液阻塞及吸痰不适感受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脱机率、抑制死亡率,并且能够积极缩短脱机时间,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循证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6-0153-02

大部分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均会由于建立人工气道而影响其自身呼吸道防御能力[1],导致经常发生痰液堆积、呼吸道黏膜受损以及相关肺部并发症[2],为进一步改善急诊患者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临床安全性,临床在其护理方面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此类患者中,通过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急诊救治提供参考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急诊科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瑞思迈S9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4.8±4.7)岁,其中采用口腔气管插管43例,鼻腔气管插管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1±4.9)岁,其中采用口腔气管插管44例,鼻腔气管插管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方式,在实施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时依据既往经验逐一完成生命体征检测、气道干预、吸痰操作以及口腔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2.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选取急诊科资历较丰富护士8名,分别包括1位护士长、2位副主任护师与5位呼吸专科护士,所纳入护理人员均具备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可独立承担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相关护理措施。

1.2.2建立循证问题 根据既往临床经验来建立循证问题,明确吸痰操作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护理的常见操作与主要难点,主要包括吸痰时机、吸痰方法与气道痰痂的预防。

1.2.3确定循证证据 分别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中国知网中搜集相关循证证据,以“急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吸痰”、“护理”为关键词,由此检索具备参考价值的临床报道,以总结出循证护理干预内容。

1.2.4 循证护理内容 ①吸痰时机:合理评估患者的咳嗽、咳痰与呼吸音症状,通过观察三方面表现决定是否实施吸痰操作,为抑制并发症情况尽量避免吸痰操作次数,仅在明确存在吸痰指征时给予相关操作。②吸痰方法:实施吸痰操作时避免对连续机械通气形成影响,保证持续的通气支持,在应用吸痰管时尽量采用浅吸痰方式,根据人工气道及其连接管长度判断吸痰管深度,从而防范出现气道损伤。③气道痰痂的预防:合理保证病房内温度与湿度,采用灭菌射用水作为气道湿化液,尽量应用微量泵发挥持续湿化作用,积极应用温湿交换过滤器来缓解气道黏膜刺激程度。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急诊患者的脱机时间、脱机率及死亡率,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脱出、气管瘘、痰液阻塞以及吸痰不适感受等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脱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脱出、痰液阻塞及吸痰不适感受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机械通气与气管插管均为急诊临床常见治疗手段,能够维持患者气道通畅,辅助供氧通气,良好避免误吸等问题的发生,由于其显著的临床优势使其在急诊抢救中不断受到广泛认可,但部分患者接受该类治疗后较易出现并发症问题,并且其救治成功率仍相对较低[3-5]。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将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的护理干预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中针对47例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采用了循证护理模式,依次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并确定循证证据,根据循证支持内容拟定循证护理方案。本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其脱机率明显上升,死亡率显著下降,并且脱机时间大幅度缩短,证实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本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干预后,其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脱出、痰液阻塞及吸痰不适感受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进一步表现循证护理模式在抑制治疗相关并发症中也具有确切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急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脱机率、抑制死亡率,并且能够积极缩短脱机时间,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确切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香,申叶春,张凡.口腔护理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菌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5):838-840.

[2]何芹香,沈春华,许苏萍.舒适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6):15-17.

[3]孙小妹.80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舒适需求分析及舒适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71-73.

[4]张东华,曹中荣,李敏,等.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方法对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8):1652-1654.

[5]迟春妹.循证护理在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有效吸痰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81-83.

编辑/成森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诊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