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立散穗型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的选育

2018-03-12,,,,,

种子 2018年1期
关键词:底肥区域试验高粱

,,, , ,,

(1.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阳 550006; 2.贵州粱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阳 550006;3.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阳 550008)

高粱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原产于非洲,是世界五大粮食作物之一[1]。高粱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年种植面积达70×104hm2[2],年产量逾200万t。我国高粱每年有80%用于酿酒[3],其余用作饲料以及传统食品加工[4]。

贵州是高粱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以酒用糯高粱为主[5],年种植面积5.4×104hm2,种植品种多为由地方原始品种杂交选育的常规糯高粱,平均产量250~300 kg/667 m2,年总产量(20~25)×104t。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贵州省气候条件及生产上对酒用糯高粱品质的需求,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出了红粱丰1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合贵州省及相似生态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

1 选育过程

红粱丰1号系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1年发现并筛选的优良变异单株。2011年春季在贵阳市花溪区贵州省农科院内种植的黔高7号中发现直立半紧穗型变异单株,进行套袋自交,同年通过南繁选优株自交,得到Q 7 B-F 2;2012—2014年通过正季、南繁,连续选优株自交,得到Q 7 B-F 6;2014年定名为红粱糯14-2,在贵州省参加第1年区域试验,同年在海南进行扩繁;2015年春季在贵州省参加第2年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同年在海南进行扩繁;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粱2016002号),定名为红粱丰1号。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和生物学

红粱丰1号为直立散穗型酒用高粱品种,全生育期122.3 d,属糯性中早熟常规品种。幼苗叶片、芽鞘呈绿色,分蘖弱,叶片数13~15片,平均株高233.4 cm,颖壳呈红褐色。平均穗长32.84 cm,籽粒红褐色,卵圆型。单穗粒重56.3 g,千粒重22.2 g。

2.2 抗性及品质

抗倒、抗旱性较强。抗病性较好,田间观察丝黑穗自然发病率为0%,叶面病害发生率低。成熟的红粱丰1号籽粒总淀粉含量为81.77%,直链淀粉含量6.97%,支链淀粉含量74.80%,单宁含量为1.40%。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在贵州省进行了共计14点次的区域试验。其中,2014年平均产量为384.36 kg/667 m2,比对照黔高8号增产11.41 %;2015年平均产量为389.17 kg/667 m2,比对照黔高8号增产10.05%。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386.77 kg/667 m2,比对照黔高8号增产10.72%,13点次12增1减,增产点次率92.3%。产量表现见表1。

表1 红粱丰1号2014—2015年贵州省区试的产量表现

3.2 生产试验

2015年在贵州省进行了4点次的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406.00 kg/667 m2,比对照黔高8号增产7.96%。产量表现见表2。

表2 红粱丰1号2015年生产鉴定试验的产量表现

4 配套栽培技术

4.1 整 地

红粱丰1号耐旱、怕涝,应注重排水。整地前要清除杂草、施底肥,底肥以农家肥、厩肥、绿肥、饼肥等有机肥为主,用量为1 500~2 000 kg/667 m2。施底肥后深翻地15~20 cm,条播或穴播,以行距60 cm、株距20~25 cm为宜。

4.2 播 种

用种量为0.8~1.0 kg/667 m2,4月中上旬开始播种,播种前晒种48~72 h,然后浸种、拌种、催芽。选择土壤温度稳定在15 ℃左右时开始播种,每窝播5~6颗,播种深度为3~5 cm。

4.3 间苗、定苗

在红粱丰1号生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窝留苗2株。生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留苗约1×104株/667 m2。

4.4 追 肥

首次追肥在拔节前1周内,选择晴天施用尿素8~10 kg/667 m2。再次追肥为拔节后1周内,选择晴天施用尿素10~15 kg/667 m2。

4.5 防治虫害

红粱丰1号的虫害以蚜虫、粘虫为主。6、7月份为粘虫高发期,若叶片受损,可采用2.5%溴氢菊酯稀释后喷洒,用量为30~50 mL/667 m2,兑水30~50 kg/667 m2。7月中下旬为蚜虫高发期,一旦发现蚜虫,可采用2%苏·阿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喷洒,用量为50 g/667 m2,兑水30~50 kg/667 m2。

4.6 收 获

9月下旬,籽粒达到蜡熟末期时收获,捆小捆,及时拉运、晾晒、脱粒。

[1]游录鹏.高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初步定位[D].南京大学,2013.

[2]蒋兰.酿酒高粱淀粉含量测定及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3.

[3]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高淀粉高粱杂交种吉杂123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10,29(8):126-127.

[4]田晓红,谭斌,谭洪卓,等.我国主产区高粱的理化性质分析[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32(4):10-13.

[5]彭秋,邓小锋,李青风,等.优质酿造糯高粱黔高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9):20-22.

猜你喜欢

底肥区域试验高粱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高粱名称考释
番茄“2+x”试验总结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