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的版权问题

2018-03-11汪文迪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版权传统媒体新媒体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先进的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媒介形态日益崛起,传统媒体对传播的垄断权利被打破,不同媒介间的版权纠紛频发。版权冲突成为当前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中版权纠纷的表现,分析新媒体时代版权纠纷产生的原因,并从国家、传统媒体、新媒体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版权;传统媒体;新媒体;媒体转型

新媒体时代,高新科技飞速发展,传播媒介更新换代迅速,传统媒体时代简单明确的版权格局被打破,不同媒介间的版权纠纷频发,2011年50名作家和出版人联合发文谴责百度文库的侵权盗版行为,2013年央视网起诉土豆网盗播《舌尖上的中国》,2014年快播公司因盗版侵权被罚2.6亿元,成为国内有史以来处置侵权的最大罚单……如今,版权冲突成为当前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论是国家和社会,还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责任为解决版权问题做出努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版权纷争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网络媒介日益兴起,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环境下较为简单的版权格局,一种媒介的版权纠纷还未解决,而新的媒介已经诞生,导致不同媒介之间的版权纠纷,这使得版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转载侵权现象越来越普遍。

首先,侵权行为的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在新媒体环境中,作品的传播不再受工具、技术、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能够迅速进行复制和转载。在这种情况下,盗版作品一旦出现,便会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影响范围巨大。其次,侵权者人数众多,难以追究法律责任。在新媒体时代侵权主体多元、人数众多、隐蔽性较强,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也难以搜寻,很难追究侵权责任。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版权纷争

目前,随着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侵犯传统媒体版权的现象十分普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大多不直接生产内容,而是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还通过“深度链接”形式向受众提供更多信息,从而导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频繁发生。

2015年8月,因“今日头条”涉嫌非法转载《楚天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对“今日头条”所属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提起侵权诉讼。“今日头条”一直坚持“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对各新闻媒体发布的大量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筛选,针对不同受众的偏好,提供满足其兴趣的推送内容。因为提供的是别人的内容,能否获得他人的同意,这难免会产生版权之争。

新旧媒体之间的版权纷争,其实质是渠道与内容的失衡。传统媒体基于自身特性、运作模式等优势,能够生产出优质内容,但是受到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其网络平台发展较慢,传统媒体逐渐丧失了传播渠道优势。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在网络上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传播平台和渠道,但是受到网站采编水平的制约,缺乏原创内容,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供应,通过转载、复制等方法向受众提供新闻作品和服务。由此看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版权纠纷反映的是渠道与内容的失衡。

(二)新媒体之间的版权纷争

在新媒体环境下,除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版权纠纷,新媒体之间侵犯版权的现象更为严重。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传播者不再局限于专业媒体机构,著作权人也由媒体组织拓展到所有受众,利益主体数量庞大且分散,难以进行监测和管理,且人们很多时候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侵权行为。

近年来,我国视频网站逐步发展壮大,为了争夺受众和获取更高利润,各类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网络视频盗版行为日益严重,视频网站之间侵权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11月,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等视频网站联合发布“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宣言”,宣布将联合反抗百度、快播等网站的网络视频盗版和盗链行为,并向法院起诉百度、快播。

新媒体的用户忠诚度普遍较低,受众选择使用新媒体时主要以内容为导向,因此,拥有独特海量内容的平台才能获得受众的关注。随着技术迅速更新以及新的媒介不断涌现,渠道对于新媒体而言已不再是稀缺品,而优质内容则成为稀缺资源,是新媒体之间互相抢夺的重点。因此,新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实质上是对优质稀缺内容资源的争夺。

二、新媒体环境下版权纷争的原因

(一)传播技术发展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介由于其规模的巨大性、生产的组织性和专业性对传播内容拥有绝对的生产控制权,对作品的版权也拥有控制权,凡是使用其作品的其他传播者均需向大众媒介机构支付报酬,因此对版权的管理和保护十分简单明确。但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相继涌现,传播渠道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传统媒体的版权人地位下降,逐渐丧失了对作品版权的控制,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使用他人的作品,在互联网上随意复制、分享和转载他人作品,对版权的管理和保护十分艰难。

(二)传统媒体版权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媒体版权意识较为薄弱,这是导致版权问题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末,我国互联网发展之初,以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一直免费使用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网站有偿转载新闻的规范一直没有得以建立,导致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日益严重。

(三)优质内容稀缺

在新媒体环境中,渠道不再稀缺,而优质内容产品成为重要的稀缺资源。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需要较大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而新媒体环境注重传播时效的特点使媒体将速度放在第一位置,追求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没有时间生产自己的内容产品,只能直接复制转载他人的优质作品,从而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优质内容稀缺导致媒体之间对作品版权的争夺。越是稀缺的优质内容,其版权价值越高,拥有这类作品的版权才能留住受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占据优先地位。

三、新媒体环境下版权纷争的解决之道

(一)国家和社会

要想解決新媒体环境的版权问题,首先需要版权法根据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特征不断调整,立法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媒介的侵权行为制定较为详细法律规定,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版权格局。相关法律的完善能提高版权人在版权纷争中的地位,使被侵权对象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根本上避免版权纠纷问题。在加强对版权立法保护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和媒介行业应努力规范新媒体市场环境,维持健康良好的版权交易秩序,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协调媒介市场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管理、监督和惩处力度,减少侵权行为发生的概率和范围。

另外,普及和加强公众的版权意识对版权保护十分重要,通过组织公众学习有关版权的法律法规、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开展培训或讲座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版权知识,提高公众的版权意识

(二)传统媒体加快媒介转型

在新媒体环境下,渠道不再稀缺,真正的稀缺资源是优质的内容产品,这是各个媒介争夺版权的核心所在。传统媒体是专业的媒介机构,具有规模的巨大性、生产的专业性等新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能够生产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产品。要想在版权纷争中制胜,传统媒体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利用自身所长,在互联网广阔的空间收集、整合适合自己的资源,着力生产优质内容,创作具有较高版权价值的产品。

同时,传统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走合作共赢的道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传统媒体可以将自己的优质内容产品嵌入到新媒体丰富多样的渠道中去,从而有效避免侵权行为的产生。新旧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版权合作,可以为传统媒体搭建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使新媒体获得更为优质的内容产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新媒体增加原创内容

新媒体由于其缺乏原创内容,只能以高价购买优质内容的版权,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各种形式的侵权行为如不付费转载、传播盗版作品等便会频繁发生,加剧新媒体环境中的版权纷争问题。要想避免陷入版权纠纷,新媒体必须增加自身的原创内容,根据用户的接受习惯、兴趣偏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有自身特色、高质量的内容产品,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元、富有个性的原创内容,而不是仅仅依靠购买版权的方式企图一劳永逸。

新媒体催生了版权保护的新模式。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无论是国家和社会,还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版权管理和运营模式,针对不同属性的作品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尊重和保护作品版权,促进优质内容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打造一个健康有序、合作共赢的版权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博仪.从芒果独播和“今日头条”版权风波看新旧媒体的博弈[J].视听,2014(7).

[2]王光文.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3]王云松,刘昶荣.从“今日头条”事件看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版权问题[J].中国传播,2015(5).

[4]魏永征,王晋.从今日头条事件看新闻媒体维权[J].新闻记者,2014(7).

[5]熊英英.从“今日头条”看新闻版权保护问题[J].新闻研究,2015(19).

[6]张淼淼.版权博弈与媒体转型[D].吉林:吉林大学,2015.

[7]张培培.论新媒体版权风险的规避——以“今日头条”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5(6).

[8]张守信,宋祺灵.内容·平台·生态:对芒果TV独播策略的思考[J].南方论坛,2014(3).

作者简介:汪文迪,女,北京市三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版权传统媒体新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微信传播与版权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与建构
新闻作品权利归属与行使中的利益平衡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