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2018-03-11付婷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

付婷

摘要: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生涯和谐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它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本文将探析如何构建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从多个渠道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高职教育课程;学习能力

前言:

高职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需要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构建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水平为基准,不断扩充教学内容,创建更加开放化、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一、职业素质本位的相关内容综述

(一)内涵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职业素质本位的内涵持不同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两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素质本位是通过职业素质教育体现出的一种概念,它与人文素养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培养。

虽然两种理论都采用了“职业素质本位”这一观点,但却并没有对这一词语做出详细的界定。通过将人格本位、能力本位与素质本位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三者间既存在差异,又有共通之处。人格本位追求人性完美,能力本位则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可以得出,职业素质本位是以职业综合素质水平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它以通用性素质为基础,将职业所需素质作为教学重点,培养专业性、拓展发展性素质[1]。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也持不同观点。目前,研究者认为职业素质构成可以概括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职业素质的构成包括体质、技能、知识等因素,广义上的职业素质即为素质。从狭义上讲,职业素质的构成通常划分为职业理想、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三方面。

职业素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之中既包括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素质,又应包括从事任何职业的应当具有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此外还应当包括团结精神、对岗位变迁的适应、创新性思维等内容。

二、构建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构建思路及策略

(一)基本思路

我国目前对于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研究仍在摸索阶段,有关部门需要结合高职教育工作现状以及课程安排等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课程模式。

“四个模块”是针对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而得出的结果,它包括发展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以及通用性职业素质课程。其中发展性职业素质课程主要服务于高职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切实的为学生提供学历上的帮助;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则是针对高职生所处专业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岗位需求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它能够为学生指明未来的工作方向,并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内容,该课程的安排更趋向于专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通用性职业素质教育虽然也是职业素质本位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它却并不像基本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一样精细,它所包含的是一些宽泛意义上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专业化学习与未来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2]。

“三个转变”是根据学生的多样化诉求来构建的职业素质本位高职教育课程。它的设立能够帮助高职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从横向性课程到纵向性复合型课程的转变;实现课程目标直接指向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以及实现课程空间从学校教学到校内外结合的转变。“三个改变”的提出帮助高职审时度势,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強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核心,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具体策略

1.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导向

高职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为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就业教育。因此,高职应始终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产品的更新换代迅速,因此,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也时常出现变更,高职需要了解市场的不稳定性,提高课程的适应及变化能力。此外,课程资源库也应当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学生要想顺利就业,就需要提前对该所做的工作有详细的了解,我们要能敏锐的发掘市场需求,不断的扩充教材内容,实现市场与课程的无缝对接,确保高职人才更满足市场实际需求。

2.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职业素养指一个人组合素质的体现,他决定了高职生能否顺利的实现就业。高职院校要想全方位的提升职业素质教育内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应重视对关键能力课程的开设,能力是对一个人专业素质评判的重要标准,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是对职业素质本位最基本的认识,高职教育院校除了要想方设法的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当将实践与理论内容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核心能力课程的内容也要因专业而异,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与论证,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其次,应重视学生人格培养课程的开设。人格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职业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都忽略了这一关键教育内容,高职想要更好的求发展,就需要将人格培养列入到素质教育课程当中。

最后,注重开展知识类课程,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社会建设当中,高校应不断的完善知识体系,以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是高职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做出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其中包含能力素质教育、人格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多项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职业素质本位的研究,制定更灵活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丹.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112-113.

[2]杨艳菊.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9):29-29.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等待·自主·探究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