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验: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8-03-11江苏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吴亚琼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方块生态思维

江苏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吴亚琼

数学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生态体验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生态体验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亲身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反思,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对探寻如何从生态体验层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思维发展的困惑

1.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其实际意义,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导入而导入,为合作而合作。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上是部分人的课堂。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只是 “局外人”,缺乏亲历,缺乏体验,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2.教学本质的功利化

数学是科学,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奇妙的探究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形成数学思维习惯,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更多地传递给学生一种快乐之感。当我们审视课堂教学时会不经意发现,教育者忽视了学生的体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也仅仅是 “鱼”, 而不是“渔”。

3.学生发展的刻板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情,应该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核心内容缺乏开放性的设计,把环节的设计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生态体验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其实也说明了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这也意味着体验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生态体验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它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形式,而是强调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活动都要有其实际的价值,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一个生命成长的状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知识上有效建构与完善,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得到提升。

三、生态体验的策略

生态体验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生长、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体验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妙用,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探究生活问题的意识。

1.教得自然,激活学生思维

生态体验下的课堂,寓“引导”于“体验”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体验性学习。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能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活用教材,创设合理的情境或活动,帮助学生很好地体验,以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教师问学生:“咱们班平时加法口算强的是男生还是女生?”此话一出,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比赛欲望。教师随即出示比赛规则并要求男生先算,女生后算。男生组题为:①36+27 ②4.2+3.5 ③ 340+1260 ④2+400;女生组题为:①27+36 ②3.5+4.2 ③ 1260+340 ④400+2。学生一边口算,教师一边计时。比赛结束后,老师告知比赛结果,男生用时20秒,女生用时13秒,并得出结论:女生赢了。比赛结果立刻激起了男生的不满,男生觉得很不公平,因为女生的题目和男生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教师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在加法中为什么会存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紧接着,教师出示一组方块:左边4个方块,右边2个方块(见图1),并提出你能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方块吗?通过引导学生按不同的顺序数方块,让学生感受到两次数的顺序不同,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了,小方块的总数没有变,所以这两道算式的和一定是不变的,都是6。最后,教师通过数方块活动清楚地解释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加法交换律。

图1

通过比赛自然唤醒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已有感知,进而教者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存在的道理,教师设计了浅而易懂的数方块环节,通过数数,学生真切感受到:只是数的顺序不同,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小方块的总数没有变。教师能够从教材知识出发,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再设计,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体认知识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价值。

2.学得自主,张扬学生思维

生态体验课堂的“学”,是自主探索下的体验。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有效的教学不是教师的直接给予,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体验而主动建构的。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自然发展出发设计教学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向,利于学生自然探索,亲身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一课时,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盒小棒和一个计数器。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思考(见图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然后提出问题:车上还有多少空位?并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列式。学生很容易想到45-30,结果是多少,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说,而是通过让学生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理解算理,加深学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思考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图2

为学生提供学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能帮助低年级学生直观操作并理解算理。学生在活动中具有自主性,教师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交流活动,这样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完善认知。教师为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在注重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教师也做到了算法的直观到算理抽象的过渡。

3.过程和谐,发展学生思维

生态体验课堂中的“过程”,是多项教学元素间的和谐互动,教师要努力创设合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美国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曾说:“学生的认知过程其实是了解学生思维的重要线索,是学生思维暴露的最好机会。”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不要急于去引导、急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针对有关面积中的转化问题,教师直接出示例题(见图3),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提示学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后发现,学生主要有两种方法:数方格和转化。教师先呈现多个学生的数方格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数方格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在此基础上,再展示另外几个学生的转化方法。

图3

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操作时空,并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活动,易于把握学生最原始的思考状态。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数方格。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状态,通过将多个学生作品分类进行展示,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共鸣,即数方格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运用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容易出错。这既尊重了学生,又为转化这个策略引发了需要。学习转化的策略,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应用转化策略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萌发,必须建立在充分体验策略价值的基础上,因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

生态体验倡导以学生为本,生态体验式教学体现了“三生理念”,即生活理念、生本理念、生态理念,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是自由、自主、有生命的个体。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态的氛围中体验学习过程,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得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摸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方块生态思维
有多少个方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谜题方块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