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个性化阅读,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2018-03-10徐海红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朦胧诗个性化阅读教学

徐海红

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学生在读完每一篇文章后,都有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因此,教师不妨“放开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世界里受到天然的熏陶。

一、个性化阅读要规范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毫无选择地去阅读不适合的文章。在阅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该读哪一类书,用哪些方法、什么方式去读,读后要怎么积累与总结,将个性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如舒婷的《致橡树》作于1977年3月,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将恋爱中的男女比作橡树与木棉树,来否定那些世俗、不平等的爱情观,强调平等、自由、风雨同舟的爱情,在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憧憬的同时,也发出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虽然在这之前,学生也接触过朦胧诗,但是在日常阅读中,几乎很少有学生专门去阅读这方面的诗歌。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找一些有关朦胧诗的书籍。朦胧诗除了舒婷的《致橡树》外,像顾城的《距离》、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北岛的《回答》《一切》等,都是不错的阅读材料。

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课外阅读的文章与课内的文章作对比,看看两者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对而言,自己更喜爱哪一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将疑惑的地方勾画或记录下来,及时跟同学或教师讨论,一起交流,获得更多的想法,读后要在笔记本上写一些感想,积累阅读经验。

二、个性化阅读要有所创造

所谓个性化,最重要的就是激起思想的火花,敢于对文章质疑、思考与联想。学生必须要树立起批判性意识,成为阅读的主体,有所创新与发展。高中生因为性格、性别、兴趣爱好等差异,致使他们对文章所理解的层次也有深有浅。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勾画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课堂上,让他们提问,向教师发出质疑。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因为白居易的作品不但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而且音调和谐,形象十分鲜明,具有强烈的政治讽喻色彩。他的古体诗难度都不高,即使在不看翻译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理解,对诗歌的内容也能大致掌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在预习时,将疑惑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学生通过阅读,往往会在以下几点理解上出现差异。比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琵琶女要千呼万唤才出来?还要半遮面?仅仅是因为害羞内敛吗?还是诗人刻意制造一种神秘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当时经历了什么才遭贬?他写此诗是想说知音难觅,还是为了赞赏琵琶女的高超琴艺能激起听者的同感?又或者只是为了借助琵琶女的辛酸经历来折射自身在官场的不幸遭遇,讽刺当时社会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怀才难遇的不合理现象?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要一一分析,仔细讲解,使学生学有所得,读有所悟。

在阅读中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可以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只起点拨、引导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知识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个性化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感知能力与阅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披文入情”,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里的人情美、图画美、形象美,从阅读中找到情趣。

例如,杨绛的《老王》简单描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比如他一辈子就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在“文革”时期,三轮车被取缔时,他的生活更加窘迫。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一直打着光棍,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小屋子破破烂烂的,而他的眼睛又不好,当作者送给他鱼肝油时,他万分感激与感动。他虽需要钱,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别人一分钱,甚至是少收钱,而且十分有责任感,重感情又讲仁义。老王是个非常淳朴的好人,所以他的逝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与伤感。在教学完后,教师不妨让学生回忆一下身边有没有像老王这样既平凡又可贵的好人,他在你的生命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可能他只是路边一闪而过的帮助险些遭遇車祸的你,回到安全地带的陌生人;也可能是每天在你家小区周围勤勤恳恳捡垃圾,只为了照顾年幼孙女的老奶奶;又或者那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的亲人,比如远在乡下善良朴实的外公、外婆,等等。

在学生表达自己生活中所遇见的,令他们感动的人和事的时候,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温柔的目光去倾听。有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动人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个性化阅读,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章里去,做出正确的引导与解析,实现阅读效果的最佳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朦胧诗个性化阅读教学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远和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