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养成学生的想象思维

2018-03-10戚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事物思维能力想象

戚辉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中,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是通过对事物整体的概括和记忆表象进行创新、组织的一种思维。写作是通过想象和构思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来构思和组织材料。不管是观察、想象、构思还是阐述,都离不开想象思维。所以说,想要在高中作文中出类拔萃,就一定要将思维能力运用在写作中。创造性思维源于想象思维,想要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就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但是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1.积累阅读,培养想象能力

写作是学生以文笔形式将事物展示出来,好的文章与想象思维密不可分。随着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生也逐渐远离了纸质阅读。思维能力是以意象、想象、概括等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要提高思维能力一定要在阅读和复述中训练。良好的阅读过程,能够让阅读者再造想象。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根据所接收的语言信息,唤起和调动自己头脑中的表象,然后经过归纳、整理,从而构思出所描述的形态,获得审美的感受。学生在分析语言信息后,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形成作文。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就一定要坚持写作。想象思维如果仅仅只是在脑海中形成而不去表达,那也无法运用到写作中。

2.调动记忆表象

再现于阅读者头脑中的形态越具体越清晰,读者就越能在细微中体验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境,长久下去必将增强阅读者的再造想象力。如讲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教师语调轻缓,伴着相应的一些表情、手势、动作等,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乡村生活的各种意象积累、提取和组织,从而形成一幅生动、祥和、安宁的山村生活图景。

3.運用具象化训练

何谓具象化训练呢?就是要求学生将某些抽象的概念、思想,比如“初夏”“得意”“大吃一惊”“骄傲”等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语言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当教师有意识地去启发学生那种亲身经历的生活感受,一篇篇构思巧妙、想象独特的好文章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在解读作文题目时应重视解析关键字。比如“探险”“山洞”“蝴蝶”这些词,让学生对这几种事物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由此为想象力的运用提供方向。又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第5题,对于漫画里线条化的人物,学生也可通过激发想象,对拥有的和缺少的进行思考,进而提练出主旨。

二、思维条理的训练

1.利用教材进行训练

想要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最直接的范文就是课文了。教师平时要借范文引导学生,通过参考、模仿、改写、缩写等方式进行训练。例如,学习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散文后,可以抓住文章中作者对死难烈士的悲痛和对反动派的愤怒两股感情的发展,学写一篇《纪念逝去的青春》;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就可以写《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诸如此类的文章。这样结合教材的学习,不但掌握了所学文章的条理,而且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写的文章引出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

2.结合文体结构进行训练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明论点(论证过程)、得出结论。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可分为四种:①找出事物的主干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进行分析,用明确的、全面的语句加以概括;②发现事物不同形态下的特点,从而进行段落的安排;③通过事物本身的特性安排段落层次;④将比较复杂的部分分成几个小部分,然后再根据一定顺序安排段落。

比如江苏省高考引用的《韩非子·说难》中的一篇寓言《智子疑邻》,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寻找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类似的故事,同时探究生活中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探究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进而形成明确的主旨。再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去确定题目,将定好的论点和用来证明的论据组织起来,完成全文写作。

三、依据积累,开拓创造性思维

1.推测想象

推测想象其实就是一种假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物都能启发我们的想象。比如天空、绿色、时尚等,也可以在这方面加强训练,“怀想天空”“山洞探险者与蝴蝶”“绿色生活”能让让学生发挥想象去构思那些奇妙的世界,也可以通过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来。

我们平时学过的诗歌也可以作为想象的材料,使用诗歌中的名句依照某种表述加以说明,将一个抽象的物象转化为一个具体的情景。这样按照要求展开创造性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再现想象力。

2.挖掘记忆,再现想象

教师也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一些历史场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现代,对于过去的事物和人物形象只能靠想象了。比如可以让学生大胆去想象“刘备”“杨贵妃”“秦始皇”“武松”等人物形象,结合历史典故“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桃园结义”等事迹,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人物的经历,去想象其中的故事。

另外,学生可以去观察生活中动物的模型,然后想象它们各自的习性和生活环境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天马行空,从而形成想象的习惯。

3.根据生活中的积累,创造形象

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故事、语句等素材拿来反复练习,这个过程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通过反复练习来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发挥想象。先给学生一些材料,让他们大胆想象,放手去写。比如“好奇心”“不朽的青春”“破茧而出的蝴蝶”等,这些训练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指引学生触类旁通,训练他们寻找关联性的思维。如写一篇《刺客列传》读后感;学生就往往容易受到思维的局限,会想到“荆轲如何刺秦王”“秦王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后造成的历史局面”等问题,这样会出现很多种写作现象。这时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去联想,去思考相关的问题,将反馈的心理环境进行整合立意。然后让学生选择更有深度的一面来完成整篇文章的创作。

综上所述,创作源于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写作中若缺少想象思维,那么整篇文章都会因缺少生动性而变得平淡,也会使阅读者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想要继续阅读的兴趣。上文所述的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事物本身,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积累来构思。学生想象思维更加的丰富,就能展开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创造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想象思维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文章的写作和下笔的方向。当然,这种想象思维想要更好地运用在作文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煅练。日积月累,一定能提高创作思维能力,也能够在作文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想象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2216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物思维能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美好的事物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