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批判性思维绕过浅写作的雷区

2018-03-10欧阳炜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摄像头校园思维

欧阳炜

随着“课程标准”的新一轮修订,“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当下学生的写作现状,浅写作泛滥成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公正的现代公民素养具有重大意义,这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但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都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就写作教学来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知道应该如何做才能形成可靠的观点。因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当下的教学研究重点不应该纠结于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意义如何重大,而是进行大胆尝试,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绕过浅写作的雷区。

【教学案例】

近日笔者任教的学校在每个教室里新装了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教室里的情况,并有学生因此受到了惩罚,学生对此议论纷纷。笔者以为,这一事件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对此应该很有兴趣。于是给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要求他们针对该事件,谈谈自己的看法。从上交的作文来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校此举不合适,但只是通篇大谈此举带给自己的不良感受,并不能全面深刻地分析出学校此举的原因,更不用说提出解决的办法。整个分析过程或者漏洞百出,或者陷入一味地宣泄情绪的泥潭之中。

因此,我把这节作文课的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抽丝剥茧,理清思路,追根溯源分析事件因果上面。

一、各抒己见

用PPT呈现讨论的问题: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对此你怎么看?要求发言有两个“有”,即“有观点”和“有分析”。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发言的要点。发言总体呈现出两种倾向:

第一,思考片面,并且缺乏深度。对于这一事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反对。但他们往往只看到事件的负面影响,如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学生隐私,而极少有学生从正面考虑安装摄像头的作用。另外,大部分学生对事件的分析角度单一,导致归因不全面,说理显得单薄无力。

第二,直觉化、情绪化倾向明显,缺乏理性的态度。理由的提出不是基于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建立在自己的主观臆测之上,说起来振振有词,其实经不起推敲。比如有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此举是校长为了满足自己不可告人的偷窥欲;还有学生认为相关领导是为了拿工程回扣。如此理直气壮地提出这种毫无根据的观点,学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倒招来一片叫好。

二、去伪存真

要求学生重新审视黑板上教师记录的内容,讨论:哪些理由是不合适的,应该删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同类的结论进行合并,如:“防止校园偷窃事件”,“给校园暴力事件取证”等合并为“校园安全”;删去不合理的结论,如:“满足校长不可告人的偷窥欲”,“解释校园灵异事件”等。理由最终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学校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其二,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其三,跟风建设;其四,建设标准化考场的需要。

三、结构化归因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追问:刚刚大家得出来的几点结论都是基于“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对象来考虑的,你们觉得“摄像头”事件除了这两个对象外,还有没有别的对象会对此事件产生影响?

学生会想到还有外界因素,比方说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教师趁机出示结构化归因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思路。

外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社会经济、教育影响

历史因素:历史影响、传统影响

内因——个体经历、个体素质、个体心理

四、类比思辨

教师提问:你认为“摄像头事件”在当下是意外还是必然?由此事件你还可以想到什么?此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由现象深入本质,探讨“摄像头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摘录部分学生的精彩发言如下:

生1:我认为“安装摄像头”并非意外。在当下急功近利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安装摄像头来进行“防微杜渐”式的全时段监控,美其名曰“精细化管理”,归根究底是粗暴的管理作风和“一刀切”的简单思维在作怪。

生2: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奥威尔《1984》里对“老大哥”的描写。书里的“老大哥”也是通过无处不在的监控来实现对人们的高压管理。我以为,教育需要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大家长”式的威吓,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不能用“我这样是为你好”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绑架。国人“民主”“平等”的意识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教学反思】

这节课试图以“教室安装摄像头”这一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归因,从而能够理性对待各类事件。针对这节课,我想谈谈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

一是缺乏因果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不能自觉地从“内因”“外因”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二是思辨能力薄弱。思辨要求能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关注事物本身的因果逻辑,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习惯于遵循情绪,只顾宣泄而不论逻辑,正是思辨能力薄弱的表现。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

这堂课我试图教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路径——因果分析。整节课我并不想给学生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一个深化思维的分析思路。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讨论的对象

这件事主要牵涉到三个对象:学校、学生、社会。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对这三者都考虑到,否则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观点。

2.搭建思维框架

学生对问题的归因显得破碎化、片面化,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分类考虑的思维模型。最常见的就是内因和外因的构架。就“安装摄像头”这件事来说,内因主要考虑学校和学生在日常管理方面产生的内在要求;外因是指外部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从内因看,学校在教室安装摄像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其一,学校对学生的不信任及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学生缺乏监督就会做出格的事情;其二,学校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模式,因为担心个别学生行为不当,就简单地将其擴大到所有学生;其三,尊重他人隐私的观念薄弱,虽然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但是在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有权要求别人不能窥探自己的生活;其四,加强校园安全,高中生容易冲动,安装摄像头有利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取证,防止校园偷盗事件的发生等。

从外因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为了设置标准化考场,应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摄像头的安装不可避免;其二,部分家长希望能够全方位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安装摄像头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的;其三,摄像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习惯摄像头的录播功能给生活带来的各种便捷。

在写作时应该看到“安装摄像头”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漠视其带来的坏处。当然,写作只停留在分析原因上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思考“安装摄像头”背后的问题。在课堂的第四个环节“类比思辨”中,笔者试图引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摄像头”事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当下社会的一个必然现象。从教育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是当下教育怪相的一个表现。但是依靠监视、威吓而“成功”的教育,到底是值得庆贺还是让人悲哀?由此,从一个摄像头而折射出的当下教育界的问题,引发人们深思。从社会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味的高压恐怖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这样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都可以任意践踏“民主”“平等”“尊严”,那么整个社会呢?学生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分析,拨云见日,那么他的文章一定是深刻的、闪耀着思维火花的。

三、“公民写作素养”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应付高考作文,实现科举写作的借尸还魂,还是让学生学会向外界表达自我的心理与精神世界?理性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后者,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前者。余党绪老师强调:“就中小学(写作)教育而言,培养学生‘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的表达素养才是首要的”。对此,我颇为认同。现在的很多作文,热衷于讨论一些抽象概念和虚假命题,看似在引导学生思考,实则将写作变成了大而不当的人生讨论和矫揉造作的道德煽情。学生惯于在作文中说假话,并且视其为理所当然。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作文中有太多超过他们理解力的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和审美要求,他们不写假大空的废话又能写什么?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既关注自我生活,又放眼现实社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人生撒谎作文始”的批评或许就能停歇了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313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摄像头校园思维
浙江首试公路非现场执法新型摄像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摄像头连接器可提供360°视角图像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摄像头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探讨
奔驰360°摄像头系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