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的思考

2018-03-09张俊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繁殖技术马尾松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重庆地区的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包括马尾松的扦插技术,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术、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施药技术等,通过说明以上方法,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73

马尾松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尤其是重庆地区。马尾松适应能力强,枝叶能够入药,因此,具有非常出色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但由于砍伐严重,重庆地区的马尾松数量不断减少,通过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进行马尾松培育,能够解决马尾松生长缓慢、易衰退的情况,从而优化重庆市的生态环境,实现“绿山富民”的效果。

1 马尾松无性系繁殖的扦插基质技术

在马尾松扦插繁殖后,技术人员要注重控制水分和温度的调控,由于水文过多或者温度变化,会影响马尾松的幼芽生长,因此,技术人员要注重温度控制。在嫩芽扦插生长后,要为插穗提供必要的水分,来保证叶面附近的枝芽空间有较高的湿度和水分。在插穗生根后,长到2~3cm长时,要注重保插穗的水分。当根部长到2~3个月时,插穗要移植薄膜塑料棚内,如果棚内的土壤干燥,就需要定时浇水,要注意穗条的湿度合理,保证室温的温差在0.3℃以内,太潮容易导致插穗发霉,太干容易导致死亡;种植人员在控释棚内的温度时,要视天气而定,晴天时,棚内的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导致烧苗现象。如果棚内温度过高,种植人员为了降低温度,可以将棚内的薄膜打开进行通风,或者替换成薄材质的塑料薄膜,但要注意,打開塑料薄膜的时间不能过长,否者会影响扦插成活率。一般来说,在棚内温度高于基本要求的1°以内,不用打开塑料薄膜,只需要在棚顶60cm处加盖遮蔽阳光的挡板或者遮蔽网,从而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降温作用。

2 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术

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术,能够影响马尾松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注重抽穗技术,主要有以下3点内容: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马尾松只会分化出较少的主、侧枝干,将会大大降低其繁殖能力。对此,可通过“剪顶”的方式促进马尾松2次萌芽:对于树龄2a以内的马尾松,如在8月减掉其当年的原生枝梢,在同年的11月左右即可获得4~10条新生萌芽,继而将其繁育能力提高5倍以上;在插穗时,应尽量选用当年正处于木质变化中的新枝,此时枝干内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伤口的痊愈能力远强于其他时期,使得其扦插生活率显著提高,优化了扦插的工作效率;在扦插马尾松时,为了保证扦插工作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其基质的处置。一般来讲,可在树苗的苗床底部铺垫厚度为6cm左右的无菌黄心土,并在土层上方覆盖厚度为4cm左右的细沙粉末。究其原因,主要是黄心土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能力,且土质松软,能在满足树苗顺利发根,提高穗条与基质的贴合性,继而提高马尾松扦插的成活能力;从时间上来说,马尾松扦插工作应尽量选在10月左右进行。此时的插穗已经具有半木质化的特点,其内部的养分还在溶解期内,有利于修剪后表面伤口的愈合。秋冬季节的环境温度较低,树体与基质中的水分不易蒸发,有利于扦插穗的健康生长。

3 马尾松无性系扦插繁殖施药技术

在技术人员采用马尾松无性系繁殖技术进行扦插时,需要保证插穗枝条水分充分,于清晨剪取为宜,选择空气清爽、露水较多的环境下进行采集。在扦插前需要保存于阴凉处,将其修剪成利于扦插的状态。为了保持其新鲜状态,必须保证水分的充足,需要予以喷水。根据预定行距,在苗床上划线,并使用削尖的竹片在苗床或营养袋插洞,然后进行扦插。考虑到马尾松的生长特性,由于其生根较难,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激素,用以刺激生长。与其他易生根植物相比,在扦插时使用的生长激素浓度应更高。使用吲哚丁酸、萘乙酸、滑石粉以及活性炭调配生根粉,将其蘸在插穗切口后,将插穗置于洞中,扦插深度约为4~5cm,根据穗条长度进行适当调整,并在掩土压实后进行浇水,确保插穗与土壤的密接,为马尾松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也要注重马尾松的穗条木质化程度和生根的关系,一般来说,马尾松的嫩枝颜色鲜绿时,是尚未木化的新枝,枝条柔韧度较低,只有20%左右的木化率,但当木质化或者半木质化时,枝条的纤维率能够达到80%左右,就代表移植成功[1]。

4 结语

在重庆地区使用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能够提高马尾松的种植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注重保持插穗的水分、加盖遮蔽阳光的挡板或者遮蔽网,能够增加插穗的存活率、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降温作用,通过尽量选用当年正处于木质变化中的新枝,将新枝修剪成利于扦插的状态,能够保证枝干内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保持树枝水分的充足。因此,在遇到提高马尾松种植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解决。

参考文献

[1]朱林海,何丙辉.重庆地区马尾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33-37.

作者简介:张俊(1980-),男,重庆万州人,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保护。

猜你喜欢

繁殖技术马尾松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叶黄杨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荷叶铁线蕨生长特性及繁殖技术研究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马尾松初级种子园复壮技术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