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书画真伪和装裱的联系

2018-03-09师晖

艺术评鉴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发展

师晖

摘要:传统的书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瑰宝,历代著名字画之多浩如烟海,它是用毛笔在特殊的宣纸和绢上或写或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字画装裱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未经装裱的书画作品,不能算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书画艺术的墨妙笔精,一经装裱方能神采若现,精神焕发,跃然生动,不仅能锦上添花,增强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保护宣纸绢素,延长保存流传观赏时间。书画装裱后,还具有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正因如此,催生了一些人为了个人私利,作伪古字画,利用装裱技术作伪古今书画。历代模仿作伪者甚多,有的作伪者的手段极其高明,以至于古现今字画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以辨认。

关键词:书画艺术 装裱 真伪 发展

中圖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178-03

传统的书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瑰宝,是用毛笔在特殊的宣纸和绢上或写或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构图绚丽多姿,设色富丽典雅的绘画和龙飞凤舞的书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神韵,是世界艺术园地中一束绚丽无比的奇葩,中国历代都有造诣很深的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名家。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人杰地灵,书画名家枚不胜举,其作品之多浩如烟海。但因历史的发展,大地沧桑巨变,天灾人祸等,致使绝大部分书画艺术珍品化为灰烬,留下来的艺术作品为数极少,而且大多产生残破朽烂的变化,因此,很多书画作品必须通过装裱进行加固保护。

字画装裱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云:“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南朝宋时)范晔时能装背”。还说南朝刘宋时的虞和论述裱画云:“于理其畅”,对于浆糊的制作、防腐,用纸的选择以及除污、修补、染黄都有独到的见解。从这些文字记载,可以看出我国字画装裱技术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了。字画装裱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很早就受到社会的重视,《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唐贞观年间,皇室重视装裱,“列经、史、子、集四库,其本有正有副,轴帯帙签皆异色以别之”。又云:“国朝太宗皇帝典仪王行真等装裭,起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监领”。不仅对装裱重视,而且有了装裱理论,技术也作了较大的革新。唐代的书画装裱是从宫廷装表开始的,因为从唐太宗开始帝王大都是收藏家,收藏的书画都要进行装裱,形成了宫廷装裱风格,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装裱人才,当时中国装裱工艺随着书画艺术已经流传到国外,特别是日本,奈良王朝曾派使臣来到中国学习书画装裱技术,唐太宗命典仪官张彦远亲自教授。

从唐代开始,装裱艺术才真正地发展起来,严格意义上讲,未经装裱的书画作品,不能算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书画艺术的墨妙笔精,已经装裱方能神采若现,精神焕发,跃然生动,不仅能锦上添花,增强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保护宣纸绢素,延长保存流传观赏时间。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张大千所说:“三分画,七分裱”,意义就在其中,书画装裱后,就如同少女穿上了精美的衣裳,除美观之外,还具有对书画的保护作用,所以说,装裱行业好比医者为患者治病,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严格要求装裱工作者要具有高超的装裱技术和对书画一丝不苟的责任心,技术低劣和粗心大意,会使文物更加残伤,甚至面目全非,揭裱残破字画的过程好比外科医生为病人做手术,揭裱签字画前必须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观察与分析,有把握如实而准确地做出方案,方能进行操作运行。遇到古旧名贵字画,揭裱字画之前,先将原物破碎、霉变污染的情况进行拍照,作好记录,以备查考。古旧书画传世至今,必然气沉色暗,尘积烟熏,颜色失艳,霉污渍斑,虫蛀鼠咬,残卷纸碎。首先我们要观察纸绢的色气,检查字画的污绢情况,辨明绢纸的时代、质地,充分透彻了解字画之厚薄,需要心细如发,别具慧眼,双手动作熟练,不过,关键在于预先审视气色。古人所谓:“审其思,施其巧”“以神遇而不以力会,然后为得”。也就是要求不仅具有“因材施教”的技巧,而且做到胸有成竹,还具有手上有数,因其所宜,合理施工,恰到好处的达到预期目的。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字画,有些已经揭裱保护,有些正待揭裱保护,但是这些极少数的古字画,多为国家宝物或被个人珍藏,社会上众多的文人墨客是可望而不可及。为了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需求,历代模仿作伪者甚多,有的作伪者的手段极其高明,以至于古现今字画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以辨认。人们为了掌握辨认字画真伪的知识,必须了解古字画作伪的手段,这样才不至于被蒙骗上当,一般来说,古字画的作伪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临摹古字画:把宣纸压在原作上,先用铅笔勾出轮廓线,然后,根据原作的设色,按照原作的色彩变化,照原作画上颜色。

第二,影写古字画:把宣纸压在原作上,照原作的上的点线颜色情况,画出作品。

第三,仿制古字画:在制作时如无蓝本,作伪者或取某原作的一部分进行伪造,仿制某名家名款的落款、印章,仿制者本身也是书画家。

第四,伪造古字画:这种伪造无任何根据,有的根据被仿制古字画的特点去伪造,有的凭空想象,仿制某名家名款的落款、印章。

其实这些作伪手段并不高明,有经验的人只要认真观察,即可看出里面的破绽,例如临摹时用铅笔勾出轮廓线再填色,未必不露出一点痕迹,仔细观察即可找出来,作伪者也是书画家,其风格与被仿制书画家的风格未必都一样,只要认真对照就可以分辨出来。但是,利用装裱技术伪造古字画,其辩伪难度就很大。

利用装裱技术作伪古字画,有其自身的特点,难在用其作伪的也是古字画,装裱作伪的有以下手段:

第一,金蝉脱壳:一副古字画,在原装裱成轴的,上隔水有题词,装裱的边上有作者的题跋和收藏印,作伪者将画芯挖去,旧画芯配上新装裱,拼成一副成画,再将旧装裱配上新画芯,装裱成另一幅画,该手段称之为“金蝉脱壳”,也叫“套棺材”。旧画芯新装裱尚可以称之为真画,也是古字画,因为旧画可以重新装裱,不能先有装裱后有画芯。若以旧装之题跋和收藏印来判定画芯作者和年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endprint

第二,切割法:这种作伪古字画多见于手卷,手卷的行首和拖尾有鉴赏者的题跋,作伪者将手卷的行首和拖尾分段切开,把书画部分配上新装裱的行首和拖尾,在上面临摹行首和拖尾上的题跋,或者不上别的旧款识,或给旧行首和拖尾配上新的字画,如此则使其变成两幅作品,此两件作品均有一半是真一半作伪,这比较容易辨别。

第三,揭层古字画:对于现代人来说,明清花鸟画比较盛行,作品的内容大多为大写意画法,粗笔浓墨创作完成,这类画多用夹宣纸(即厚纸两层装裱在一起的)或稀绢画成。画作由于着墨浓重,墨汁会浸透下层纸,作伪者在揭裱时把夹宣纸两层揭开,上层颜色保持原作原样,重新装裱,下层色淡按原作加墨着色,加盖仿制原印章。有的按原印章的痕迹用朱砂画出来,谓之“揭二层”,这样就把一幅古字画变成了两幅,这种作伪的手段是对书画原作品的破坏,上层书画受到严重损坏,下层的书画颜色涂色生硬而且很不协调,失去了原作的神韵,是装裱古字画作伪的赝品。

利用装裱作伪是历代书画作伪的手段之一,识别这一作伪手段,还只能从装裱的角度去认真仔细地观察审视,才能辨别出古字画的真伪。比如“金蝉脱壳”之术,对画芯重新揭裱这是常见的手段,不足为奇,而给旧装裱的外框配上新画芯就不情理了,既是把画芯做旧处理也不可能和自然的旧字画的装裱相一致,一看便可看出是旧罐子装新药。“切割”古旧画也是这样旧画芯重新揭裱配上新的行首和拖尾,可以视为真画,若在行首和拖尾上伪造题跋和鉴赏印,那就视为“伪装”,但是不能否认画芯的真实性。

书画装裱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总是和当代的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若掌握了各个时代装裱的不同用料和不同特点,对书画的断代和辨伪,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们知道,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以宣纸纸和绢为材料,质地柔软纤细,经过长时间的保存,时间一久字画极易破碎,因此,为了人们欣赏的需要和长远保存,就要进行装裱。据历史记载,史书中提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装裱行业的出现,当时称之为“装背”,但至今未挖掘到真实的字画作品,考古也未曾发现遗物,文字的记载著述也较为简单,目前尚不明确当时装裱的用料和装裱的特点。至唐朝盛世,李世民方书大力提倡书画的装裱,他曾亲自装裱顾恺之《清夜西园图》,宫廷开始有专业装裱匠人,但唐代所用的装裱材料和装裱特点,因实物未能保存至今,故也不得而知。

装裱的变化和特点,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和不同的审美情趣形成的,现存宋代以前的书画几乎没有,宋时期的书画也比较少,现存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这些古代的书画作品一般是原装的,没有经过揭裱的,这样从装裱的时代特点去鉴定作品时代和真伪是一种手段,一幅书画手卷如题款是明清某年,其行首和拖尾都比较长,而且引首上写有题跋,还是原装的作品,这基本可以怀疑为赝品。因为这种引首和拖尾较长,而且有题跋的装裱形式,是清嘉庆、道光以后才出现的。因此说,只要掌握了历代装裱的不同用料、不同格式和特点,对于我们去识别古书画的真伪,以及对古书画的断代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孟东平.从装裱实践中鉴别书画真伪[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C],2004.

[2]李玉霞.論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的演变[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发展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书画艺术评优体系介绍
书画艺术评优体系介绍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