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研究

2018-03-09钟国富王瑞宋尧尧

艺术评鉴 2018年2期
关键词:鄂伦春语言

钟国富++王瑞++宋尧尧

摘要:鄂伦春民歌是森林文化中土生土长的,是经过历史变迁风雨的洗礼而形成的地方歌唱艺术的瑰宝。森林游牧文化赋予鄂伦春民歌演唱独特的语言艺术。本文以鄂伦春民歌语言语音构成为依据,以鄂伦春民歌语言构成要素为基础,以鄂伦春民歌语言语句关系为切入点,并结合唱腔的特色运用,充分说明鄂伦春民歌语言语句的粘着性艺术魅力。

关键词:鄂伦春 语言 粘着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2-0030-03、

鄂伦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鄂伦春族有语言没文字,其歌唱语言依赖口头传诵,创造发展。鄂伦春民歌演唱中风味独特,圆润连贯、富于旋律线条美,源于鄂伦春语言典型的粘着性。首先,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是以语音语调的特征为基本元素;其次,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源于歌词结构特征;再次,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充分展现在唱词与唱腔有效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特征。

一、语音语调特征

首先,元音在韵学理论中称为韵母。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中单元音是在语言中起着支柱性作用,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中元音(韵母)是构成单词首、腹、尾的最为重要音素。鄂伦春民歌演唱“圆韵率”较为完美,声音的圆润饱满,延音收音、归韵有效和谐等都源自元音运用较多较好。另外,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中元音具有和谐现象。元音和谐搭配现象构成鄂伦春民歌语言独特的元素之一,从而使鄂伦春歌唱语言在咬字部位、行腔、旋律线条展现出粘着性艺术特征。其次,辅音在音韵学中又称声母,鄂伦春民歌歌唱中字的清晰度、感情色彩及风格韵味的艺术性美感与辅音的运用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清辅音与衬词结合增强歌唱语言的旋律线条的连贯性,并增强了歌唱的语气,使歌唱感情色彩更加丰富,音乐艺术表现力赋予内涵。第二,浊辅音的运用中浊鼻音、轻擦音、浊边音、颤音最为特色,使演唱声音宽阔嘹亮,高亢粗犷。另外,浊辅音中唇舌部发音运用较多,唇舌音的数量构成了语言发音基础及民歌演唱“发音位”的主要特征。第三,鼻辅音在鄂伦春族民歌演唱中运用最多,几乎演唱中都带有哼唱特色,这充分显现出了鄂伦春民歌演唱的科学性及粘着性。第四,辅音词头词尾具有限定性。辅音词头词尾具有限定性是指辅音与元音结合时,辅音可以同时出现在元音前后和两个元音中间,但元音的前面只能有一个辅音,后面最多只能有两个辅音。辅音的限定性限制了辅音在构成中的自由性,增强了歌唱语言的规范性及艺术性,对歌词发声发音,咬字吐字有着重要改变,使歌唱语言具有粘着性特色。再次,音节重音的运用。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音节重音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鄂伦春民歌语言词尾下压特征展现在双音节词里,当重音落在第一音节时,末尾音发音处理应当较轻,音调到词末部分会有所减轻。鄂伦春民族语言中可以通过组合重音与元音辅音的方式形成一种有高低起伏感的语音形式,在歌唱方面有较高的可塑性。最后,鄂伦春语言的语调掺杂着语言本体的黏着性特点,这一特点使鄂伦春族语言在语调声调的处理上非常黏附,没有相互分离的感觉,四声连贯且高度统一,演唱者可以通过合理搭配使用四声的方式,突出阴平音色。当阳平、上、去音紧密衔接后,阴平直音持续在长音上,声调较高平直保持住原音高平直送出,这种语言语调特征形成鄂伦春民歌的长音直声演唱的技术技法。在鄂伦春民歌演唱中上滑音的运用,源自语调的阳平声调运用,阳平声调稍低,发音时带有向上滑的趋势;而下滑音来自声调从最高降到最低的直滑去声。从语言读音的表面看,上声恰似去声与阳平的无间断的链接,然而在发音方面,实质上是将阴阳平声进行了结合处理。在语言实践中,上声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蕴含了鄂伦春族语言独特的婉转感与律动感,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综合以上分析可见,鄂伦春民族语言语调、音调的特殊性是导致该民族民歌在演绎中呈现出婉转、绵延质感的关键所在,这种特性在鄂伦春族语调特征中可窥一二。

二、歌词结构特征

首先,歌词的构成特点。歌唱中歌词是以单纯词的音节旋律特点为基础而形成歌唱旋律的基本线条,但是,歌词的旋律个性又受到非单纯词的复杂性所影响。鄂伦春语的派生词法是以部分固定单词词根为基础,通过添加各种附加成分组合而成各种新词的构词方法。鄂伦春语言按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分为联合型、偏正型、补充性和主谓型四种类型的复合词。这些复合词的构成特征影响着句子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粘着性,其在演唱运用中主要体现在鄂伦春“摩苏昆”和叙事为主的“坚珠温”及“吕日格仁”的民歌歌唱之中,充分彰显了鄂伦春族民歌作品在歌词上的艺术性与黏附性。而在歌词法方面,歌词类型会直接对歌词在歌唱中的作用产生影响。以鄂伦春族民歌作品中长出现的各种语气词、感叹词为例,这些词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歌曲作品中却能够起到渲染气氛,体现歌曲独特性,增强语句艺术色彩等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鄂伦春民歌词句的独特之处体现在首尾韵上。鄂伦春民歌几乎每个词句的结尾都押“脚韵”,同一乐段中每个乐句或乐节的第一个词以相同的韵母开“头韵”。并且在韵头和韵尾处大多都添加“那耶”“希那耶”“那耶那耶”“那吚斯那吚斯”等衬词来加强谐韵功用。鄂春民歌歌词讲究对声、头韵、谐尾声合辙押韵,也有压中韵和押尾韵,可以称之为是诗歌的代言体。

三、唱词与唱腔的结合

首先,衬词与衬腔结合。鄂伦春民歌中衬词与唱腔结合运用表现抒咏性音乐旋律。鄂伦春民歌歌唱中,用有音调的感叹词来加强语气感,感叹词在歌唱中的运用就是衬词,感叹式的音调经过艺术化处理后就发展成为了歌腔中的衬腔。编唱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歌曲演唱中合理应用衬词衬腔,让听众产生对艺术作品产生一种简洁、多变的感觉,且衬词衬腔的合理应用还能够承载歌曲作品的思想情感,彰显艺术价值,在民歌艺术作品演绎中扮演者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鄂伦春民族而言,在民歌作品的演绎中,经常涉及到“嘿呦嘿”“哪依耶”“哪也”“哪呀耶”“加威加呼威”“哪耶希哪耶”“库尧勒库尧”“阿加拉”“鄂呼蓝得呼蓝”“罕拜、罕拜”“扎嘿、扎嘿”“介本、介本”“扎嘿扎、达呼达”等一系列的叹词、助词、衬词衬句。总的来说,鄂伦春民族中衬词衬腔的合理應用高度彰显了民歌歌唱语言中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特征。而从唱词与平腔的结合角度上来说,鄂伦春民族民歌中对平腔唱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所谓平腔唱法是指以真嗓为主的真假嗓结合或直接用真嗓完成演唱的特殊演唱技术,如“吕日格仁”歌舞音乐和“摩苏昆”“坚珠温”叙事为主的说唱艺术的曲调中都有运用。运用平腔演唱时,叙述抒发情感,渲染乐曲的歌唱艺术性,这些歌曲中音乐速度时快时慢,曲调旋律柔美温和,曲式变化起伏平缓,也涉及到一些四五度内跳进音程的处理方式。在演唱者使用平腔唱法演绎作品时,真嗓与假嗓的运用程度比例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发生改变,且两者基本平衡,更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演唱方式。在鄂伦春族民歌作品的演绎中,平腔唱法体现了他们在歌唱腔体技术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形势,更赋予了民歌作品以充分的艺术性与创造力。而在唱词与高腔相结合的过程中,高腔唱法在鄂伦春族民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体现在山歌小调类作品上,这些音乐作品的旋律起伏较大,句幅宽阔且节奏自由,整体呈现出激昂、宽广的情感特征,因此演唱者可以通过应用高腔唱法的方式,在高音部分借助于拖腔的处理技术来呈现一种情感上不断递增的自由延长音。在高音区中,通过运用高腔直声的方式,能够高度展现演唱者乃至作品自身激昂奔放的情感,受众所聆听到的音色也相当明亮与高亢。而在中音区中,高腔唱法的应用较少,假声比例也有所下降,伴随着作品曲调旋律的下行而体现厚实、细致的音色与情感表达,低声区中,旋律情感逐渐下落,音色也趋于低沉暗淡。以此种方式进行处理,能够使演唱者的音色与演绎更加契合作品情感变化特征。

总体来说,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是综合以上及几点艺术特性而形成富于歌唱艺术性的音乐语言,不仅能体现出歌唱的艺术美感,更体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气质。

参考文献:

[1][3]白亚光,暴侠.鄂伦春民歌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韩有峰,孟淑贤.鄂伦春语汉语对照本[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4]许讲真.语言与歌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鄂伦春语言
第五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鄂伦春原生态音乐遗产保存现状研究
我有我语言
鄂伦春的明月
凝望鄂伦春
论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