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性骨髓炎超声诊断和X线、CT对照分析

2018-03-09梁晓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骨髓炎骨膜化脓性

梁晓璐

急性骨髓炎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危害较大,可并发骨髓坏死。近年来,小儿急性骨髓炎发生率显著上升,可能与创伤病例增多、抗生素滥用与病原菌耐药有关[1]。急性骨髓炎诊断一直是临床难题,特别是非创伤急性骨髓炎,表现与骨髓瘤类似,容易被误漏诊[2]。影像学检测是诊断急性骨髓炎的主要方法,本研究试采用对照研究,分析小儿急性骨髓炎超声诊断和X线、CT特点,总结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经验。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急性骨髓炎患儿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11岁;病程0~29 d,平均病程(5.3±2.1)d。其中24例经穿刺活检与手术证实,其余经随访证实。临床表现:发热28例,局部疼痛15例,局部肿胀14例,皮肤潮红6例。病变部位均在长骨,主要为股骨、胫骨。

1.2 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4版中急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骨髓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3个月至13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未经抗生素治疗;(2)合并其他严重的骨病,如骨质疏松症。

1.5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采用病变邻近关节在内的骨正侧位片;(2)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常规CT检查,骨窗、软组织窗轴位成像;(3)超声检查:仪器主要为TOS-Xairo、Aloka-α10、Hit-Avius,具有彩超功能,多切面检查病变部位以及周围表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典型表现 骨膜下积脓,骨膜抬高,骨膜与骨皮质之间探测无回声区,表现为周围软组织水肿,见图1。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超声可见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骨膜光滑增厚,考虑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能。

图1 股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超声影像

2.2 X线典型表现 与发病时间有关,在早期表现可见肌肉下间隙消失,皮下组织与肌肉间分界不清楚,病程超过1周患儿4例出现骨小梁疏松、模糊,1例破坏、消失,边缘模糊,出现低密度甚至透明区,骨皮质吸收扩散。见图2。胫骨骨髓炎,X线见胫骨上段骨破坏。

图2 胫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

2.3 CT表现 早期可见软组织充血水肿略低密度病灶,肌束间隙消失,中心低密度脓腔,周围环状软组织脓肿壁,增强扫描环状强化,骨质破坏CT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局限性低密度影,可出现液性区,薄层扫描可见皮质中断,骨髓腔表现为密度轻微上升,轴位骨密度CT无明显变化,骨膜反应则表现为密度上升,与皮之间有软组织样厚薄不均的低密度影。

CT检出圆形类圆形骨破坏、特殊形态骨破坏等骨质改变表现37项,X线15项,超声20项。CT发现骨膜增生表现11项,X线6项、超声0项。见表1。CT对特殊形态骨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超声,CT对残存膨胀骨骨壳破坏检出率高于X线,CT对骨膜增生、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X线骨膜与皮质改变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T、X线、超声诊断骨破坏检出项目

3 讨论

小儿急性骨髓炎是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延误治疗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非常必要。从这一角度来看,超声因普及率高、无需特殊的准备、无创、家属接受率高,是诊断骨脊髓炎的首选方法[4]。超声尽管不能穿透骨骼,但随着超声功率、聚焦技术的应用,其对软组织以及骨膜附着的识别效果也较好[5]。从具体的诊断情况来看,超声较X线在骨质破坏上无明显的差异,研究中超声获得的骨质破坏表现20项,而X线15项,这与两者各自的成像特点有关。超声可以抵近检查,反映更多结构改变细节信息,而X线透射效果好,可以反映更丰富的层次表现[6]。

超声在急性骨髓炎诊断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小儿的骨膜附着比较松,早期的炎性液体容易穿透骨皮质,采用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这一病理改变,弥补了X线检查对软组织病变判断不足的缺陷。超声还可用于定位,并进行监视,指导穿刺,还可作为随访的工具,评价疗效。当然,需注意的是,超声分辨率较低,仅限于骨干骺端骨髓炎,而本研究中患儿的脊髓炎不仅仅局限于此,结果显示超声仅能显示20项骨质破坏、0项骨膜与皮质破坏,远低于CT。当然,需注意的是,急性骨髓炎早期并无明显的骨皮质增厚表现,炎细胞渗出、水肿是主要病理改变,超声可满足需求,部分因炎性介质释放出现骨质破坏,起病之初较模糊,边界逐渐清楚并局限化,超声可用于定位骨破坏区,进行跟踪诊断[7]。

X线是进行骨病诊断的必要方法,快捷方便、费用低廉,近年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发展迅速,能够减少检查的放射剂量,提高成像质量,利用后处理技术,提高X线检查的价值。但需注意的是,X线对于患病区域的软组织病变分辨能力不足,这与软组织病变结构改变表现为局限性、多样化有关,容易导致延误治疗[8-9]。有前瞻性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骨髓培养确诊的骨髓炎患儿在发病3周内接受X线检查诊断骨质改变率不足80%,本研究中仅检出15项骨质改变。X线不适合作为早期诊断方法。

CT是诊断骨改变的重要方法,近年来低剂量扫描技术发展迅速,提高了家属的检查意愿。CT不仅可用于发现骨质改变,还可分析水肿等软组织病变、骨膜与皮质改变[10-11]。需注意的是,受限于技术特点,对于早期水分子运动较活跃骨膜反应,CT无法准确的显示。CT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显示髓内与软组织的气体,及早发现骨盆、脊柱等特殊部位的骨髓改变,对骨皮质的侵蚀、破坏诊断效果甚至优于MRI[13]。本研究中,CT检出圆形类圆形骨破坏、特殊形态骨破坏等骨质改变表现37项,还发现了骨膜与皮质改变表现11项,主要为骨膜增厚、局限性改变,是炎症因子刺激骨膜所致,CT对骨膜的改变检出率远高于超声、X线,可作为治疗方式选择的依据[14]。需注意的是,CT价格较昂贵,同时对早期骨膜、髓腔改变容易受水分子运动影响,可能不及MRI[15]。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和X线、CT均可用于小儿急性骨髓炎的诊断,CT获得的信息更多。从诊断效用、普及性、家属接受度等因素考虑,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可联合应用,实现互补。

[1] 李婷婷,崔拓,朴美英,等.婴儿急性骨髓炎3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12):954-955.

[2] 张军,丁晶,张颖,等.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7):829-830.

[3]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74.

[4] 郑云鹏.浅谈化脓性骨髓炎的综合诊断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3):77.

[5] Aytac S, Schnetzke M, Swartman B,et al.Posttraumatic and postoperative osteomyelitis: surgical revision strategy with persisting fistula[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4,134(2):159-165.

[6] 陈斌,裴国献,刘晓霞,等.骨组织结构显微形态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03-406.

[7] 杨丽萍,李祁伟.小儿骨科关节疼痛常见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4):294-295.

[8] 李文波,张超,石杰,等.慢性骨髓炎感染复发诱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2):1099-1102.

[9] 蔡春水.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6):809-810.

[10]衣蕾,孙珊珊,刘凯.影像学检查对儿童骨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2):172-174.

[11]Ene R, Sinescu RD, Ene P,et al.Proximal tibial osteosarcoma in young patients: early diagnosis, modular reconstruction[J].Rom J Morphol Embryol,2015,56(2):413-417.

[12]李杰,钱伟军.MRI与X线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6,37(9):2303-2305.

[13]张玉双.MRI与X线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21):100-101.

[14]刘峰.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77-379.

[15]刘永强,尹森琴,郑忠勤,等.磁共振诊断急性骨髓炎患者骨髓与软组织病变临床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36-138.

猜你喜欢

骨髓炎骨膜化脓性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