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分析与干预
——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为例

2018-03-09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二维码分子诈骗

侯 瑶

一、案例简介

自媒体时代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往往具有新的伪装特征,此类诈骗分子大多会运用新技术、借助互联网金融,从而达到快速转移违法所得的目的。针对发生于怀德学院的典型诈骗案例,归类如下。

(一)“扫二维码”类

2017年9月8日20时许,平时做微商的A同学收到一条微信消息,“亲,我想买你家洗面奶。”随后,对方告诉A同学,自己红包余额不足,需用二维码支付,“你把付款码截图发来,我直接扫描汇款。”对此不了解的A同学遂按对方提示,点击微信“钱包”“付款”后,将截图发去。

几分钟后,A同学收到微信支付凭证,“您的商品已支付成功,付款金额499元。”A同学这才发现被骗。

由于微信中设置了两个二维码:一个是收款码,设置好金额,对方不用添加你为好友,也可扫描向你转账。另一个是付款码,商家输入金额后,用专用设备扫描,完成支付过程。“骗子抓住微信付款500元以下可免密支付这一功能,骗到对方的付款码截图进行盗刷。

(二)“伪造支付链接界面”类

2017年5月30日我院一学生在5173游戏平台上与一卖家QQ联系购买游戏金币,学生通过建行网银付款后,卖家让学生与平台客服QQ联系发货,学生与平台客服联系后,对方以支付一元手续费为由要求学生点击链接查看,学生点击链接后发现确实是一个支付一元钱的页面,页面上有一项是输入验证码,学生就将自己手机桌面上看到的一个验证码输入到页面,输入之后发现建行网银上的4949元现金被消费了,之后详细查看验证码短信,发现短信并非游戏网站所发,系建设银行发送的相关消费验证码短信,发现被骗。

(三)“兼职刷单”类

2017年9月开学以来,2017级新生中有多位同学反映自己刷单被骗。诈骗人员以新生身份混入2017新生QQ群,然后在新生群中发布刷单信息,初始刷单涉及金额较小,返利为真,等学生放松警惕之后,诈骗分子往往发布金额较大的刷单任务。一旦诈骗成功,诈骗分子迅速推出QQ群,学生发觉受骗时为时已晚。

二、案例分析

(一)主观原因

1、个人对新型网络诈骗认知不足

由于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和事物鉴别能力不足,他们成为诈骗分子实施网络诈骗的首选对象。通过对怀德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35份,有效率87%。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总结数据如下:

表1 大学生对常见诈骗类型的防范程度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对于普通的网络诈骗手段均有所了解,但对于“二维码类”新型诈骗案件的熟知程度仅有8.1%。这主要跟他们平时对网络诈骗的案例关注不足有关。

2、大学生不正确的心理状态

我们发现仅有16%的学生对“刷单诈骗”一无所知,9.6%的学生对“链接诈骗”不知道,但诸如此类的案件却不断发生。在对发生于我院的此类案件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大学生不正确的心理状态是导致这些诈骗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首先,当代大学生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辨别是非,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一些细节漏洞诈骗成功;其次,当代大学生有不正确的面子心理,在多数的“刷单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多伪装成新生或者网友,在骗取学生信任后提出刷单兼职信息,学生多碍于面子进行尝试。学生经过初期获利后多会放松警惕,直到最后受骗才恍然大悟。

(二)客观原因

(1)诈骗手段智能化趋势明显。由于市面上的手机多为智能机,一方面它可以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被黑客所控制。单单以扫二维码为例,犯罪分子就可以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或者通过扫二维码控制你的手机群发诈骗信息。

(2)网络支付工具存在漏洞。由于互联网金融便捷支付的需要,支付宝、微信支付均默认设置了小额免密支付,这使得我们的二维码成了很重要的个人金融信息,加之此类付款不易追回,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首选路径。

三、案例解决的思路

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1]。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和预防,是近几年来我院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如何解决新型网络诈骗案件,笔者认为:学生工作者需做到“保护”与“预防”并行。

(一)保护

(1)保护学生心理健康。被骗后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并不仅仅是钱财的损失,还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助”感。辅导员在介入这类案例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积极疏导,并联系学生家长、学生好友给予其更多陪伴,避免学生产生抑郁情绪引发更大损失。

(2)保护诈骗证据。学生发现自己受骗后,往往会碍于情面,不愿跟他人讲出受骗遭遇。这类行为一是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二是错失追回损失机会。辅导员应主动引导学生直面心理缺点,发现有学生被骗后,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留存相关证据,并与公安、银行、互联网公司取得联系,请求多方力量介入,尽力挽回学生损失。

(二)预防

预防校园网络诈骗是高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跨部门整体性治理机制[2],集合各方资源力量显得势在必行。为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借鉴国内在公共管理方面实行的“整合碎片化”管理模式,以怀德学院的行政机构组织结构为实际,笔者提出表2的治理建议。

表2 参与网络诈骗治理部门性质及治理内容

四、结语

在自媒体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与网络有着深刻的联系。如何辩证地对待网络,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工具,这考验着我们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时刻保持工作热情,以不轻视、不懈怠的态度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校园网络诈骗教育。

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不仅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要成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连接的桥梁。只有融入各方力量,才能为每一位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二维码分子诈骗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分子催化》征稿启事
诈骗
远程诈骗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二维码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