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语言的超学科研究
——评《传媒语言学概论》

2018-03-08陈佑林谭照亮

武陵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言学范式学科

陈佑林,谭照亮

(1.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活力在于语言符号的活跃性,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语言研究的开放性和多学科性。现代传媒科技的飞速发展丰富了传统大众传媒语言风格,各种新兴媒介呈现出鲜明的语言特征,引起国内外部分学者的关注,但受研究背景及视角等因素所限,目前尚未有从整体上对传媒语言进行系统论述的著述出现。令人欣慰的是,湖南文理学院丁文教授所著《传媒语言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系统梳理了传媒语言和语言传媒,从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充实了我国传媒语言研究。

《传媒语言学概论》共分五大部分12章,研究范围涵盖传媒语言学基础理论、传媒语言与语言学分支学科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传媒语言类型、传媒语言范式、传媒语言应用研究等。全书主要有四个特点。

首先,从宏观上确立了传媒语言学的研究体系,明确了传媒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理论,论述了传媒语言学与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分支学科的关系,以及传媒语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全书立足于传媒语言发展现实,聚焦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语言“正能量”,提出要重视对传媒语言规范使用的引导、监督,加强对传媒语言新现象和新问题的跟踪研究,完善传媒语言舆论监督途径,促进传媒语言社会道德约束力,确保社会言语交际秩序良性发展。同时,传媒语言体现出特定的经济价值以及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度,传媒语言及其研究要服务于国家传媒语言发展战略。

其次,从微观上厘清了传媒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关于传媒语言的内涵与外延,宽派认为传媒语言包括各种传播符号系统,窄派特指在传播媒介使用的语言、文字,中间派认为媒介的有声语言、副语言、体态语、文字、音响、相关图表、字母等都属传媒语言。《传媒语言学概论》全书详细研究了传媒语言的语言特征、语域类型及语篇功能,从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方面描述了报刊语言、广播影视语言、网络语言、新闻语言、广告语言、外宣语言的语言特征、结构变异、话轮类型、衔接、话语连贯保持方式及修辞类型。作者基于语料研究,发现了传媒语言的信息差异及推进类型,认为电子和网络的同质性决定了其有相近的、较高的冗余特质,广播电视话语推进模式种类最多,语篇结构灵活多样;不同媒介新闻语篇中主述位信息频率基本一致,报刊新闻语汇重复较高。

再次,在方法论方面体现了跨学科特色。传媒语言学属于正在兴起的超学科领域,该书研究横跨多个学科,在理论上开创传媒语言研究新范式,实践中创新传媒语言跨学科研究新机制,是传媒语言系统研究的大胆尝试,增强了语言学理论研究生命力,促进了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作为国内首部传媒语言学专著,它创造性地提出传媒语言学理论的宏观构想和建构内容及方法,有助于从总体上鉴别和把握当今国际语言学界繁杂多样的语言学理论和流派的各自特征,中肯地认识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现状,为促进基于语言学的新兴学科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全书突破了西方传媒语言研究以话语分析为主的窠臼,通过综合定量/定性、文献分析/语料库、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范式,在研究理念和范式上较为主动地掌握了国际传媒语言研究话语权。

当然,该著作也有可改进之处,如对不同类型传媒语言的描述过多关注其语言学特征。应该指出,由于传媒语言的复杂性和它作为一门学科的争议性,该书在交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上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实属不易,其不成熟之处恰恰说明我国的传媒语言学研究应唤起更多业界学人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来。

猜你喜欢

语言学范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