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质疑能力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3-08单丹丹付宪杰王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价值观知识点思政

单丹丹,付宪杰,王强

(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2.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大学生三观基本成型,但是道德素养与核心价值观依然处在较为朦胧的阶段,大学阶段教育与高中教育有天壤之别,学生从高中阶段走向大学,必然能够感受到大学带给自己的不同体验,与此同时,缺乏监管的环境容易让学生们迷失方向,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不仅是要培养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学生,更要培养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明确的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要让学生要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树立远大理想,这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1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概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概述

2.1 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2.2 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1)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2)大学生批判质疑能力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

2.3 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各专业普遍开设思政课程,为的是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传统思政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转变教学理念,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性教学,讲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讲解知识点背后一些人文故事,吸引学生眼球。例如教师在讲解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向学生们分享一些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故事,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别开生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浓郁的环境下自觉地投身于学习,通过两人艰苦奋斗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理论是一条曲折发展的伟大成果,更是伟人崇高的价值观体现,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课外一些伟人奋斗史,让学生在榜样明确的前提下树立崇高志向。

2.4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程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利用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性,帮助学生们逐渐建立知识网络系统,打通学生知识经络,将重要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教学课堂并且融贯教材,通过知识点的对接性和适应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无缝衔接地理解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理解水平到了一定高度,教师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深度挖掘,让学生们通过表面看到核心价值观本质和内在,将教材知识点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内容要体现对先进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让学生们在先进价值观的熏陶之下提升内在涵养,在实践当中用价值观去指导方法论。

2.5 加强对话教学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教师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割裂了“教”与“学”关系,学生从高中阶段走过来,经历了艰苦的教学环境,进入开放自由教学环境当中,会出现懈怠放松自我这种普遍现象。教师要及时定位自己,是学生良师也是学生益友,转变传统教育法为教师定下的角色,建立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以学生兴趣为切口打开学生学习窗口,例如一些特色活动,专题演讲、实践探讨会、心得互换等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当中增进友情,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特色活动要辅助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与理论之中学习,培养高尚价值观与为人处事世界观。对话教学方法打破以往僵化教学局面,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当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2.6 做好校本教育

社会期望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兼具的优秀群体,思政教育在大学所开设的众多课程当中有独特作用,在学生教育教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一只脚踏入社会的群体,一方面社涉世未深,对社会实际情况不了解,另一方面专业素养仍在发展阶段,未达到社会对人才要求水平。思政教育课程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避免走向社会时因为法制观念模糊误入歧途,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抗打压能力,以便学生日后走入社会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实际情况,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利用法律制度维护自身权益。针对道德滑坡现象,思想水平高的大学生群体日后走入社会必将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以身示范,带领一些思想水平较低的群体规范自身行为。

总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教化有深远影响,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力,从学生熟悉事物着手优化教材内容组合,教材内容对口,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大幅提高,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当中卸下心中学习包袱自觉投入思政教育课堂,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有用的教学内容之下,高效吸收核心价值观内涵,在核心价值观熏陶之下培养爱国爱民情怀的科技创新精神。

[1]金春姬.高校思政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7(2):128-129.

[2]曹必文.高校思政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讨[J].教育探索,2017(2):41

猜你喜欢

价值观知识点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