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浙西六家论词词

2018-03-07韩鹏飞

人文杂志 2017年8期

韩鹏飞

内容提要 作为词学批评的载体,论词词体现出浙西六家的地域意识和超越意识。这既与清人词学批评的自觉性有关,又与清人自立气度的词学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浙派领袖,朱彝尊词则集中显现了清人对词学的深入探索。他们以《迦陵先生填词图》为中心,所展开的以词论词的批评活动,不仅对词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全面把握陈维崧词风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他们对词学取向、集句词的探讨,又进一步丰富了浙派的词学理论。这对清代词学和浙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浙西六家一些颇具理论色彩的篇什更是清代重要的词学文献,与词论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浙西六家 论词词 朱彝尊 迦陵先生填词图 词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7)08-0048-07

从现存的文献看,浙西六家词论主要集中在词选凡例和词集序跋上,但他们没有专门的词学著述和词话,这表明浙西六家“对词学理论是较为忽视的”。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44页。然而浙西六家毕竟不是普通词人,他们是积累了丰富创作实践感受的名家,论词词作为他们创作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浙西六家词学理论的不足。因此,探究浙西六家论词词,有助于全面把握早期浙派的词学建构。

陈水云认为:“论词词主要专指专题性论词词或词集题咏,它或是以词的形式谈文学见解,或是通过词集题评,就词的问题发表意见。”陈水云:《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46页。浙西六家论词词亦有此特点。具体情况见下页表格。依据表格内容看,浙西六家论词词在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征:

其一,从数量看,朱彝尊对论词词的关注程度不仅超越了其他五位词人,也超越了前人。论词词虽始于宋代,却只是少数词人的偶然之作,传世之作共有12首。整个明代也只有9首。而朱彝尊12首论词词不仅突破了前人论词仅限于词人、词作、词选的模式,还涉及到“自批评”的词学问题。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以词论词已成了清代词学常见的普遍现象。特别是朱彝尊自评词,出自词人内心的真实感悟,并非浮泛而论。这种“开创性的‘元批评”欧明俊:《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对清代词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浙西词人邵瑸〔行香子〕《自题词集》、陈廷焯自评词〔蝶恋花〕(采采芙蓉秋已暮)等一大批自评词,就与朱彝尊的词学影响不无关系。此外,从表格内容看,朱彝尊评《词综》、浙派词人的论词词,几乎成了他实践词学主张的载体。这对浙派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见,对论词词的重视不仅是朱彝尊词学主张的集中显现,也是清代词学兴盛的具体表现。

其二,从词题看,浙西六家论词词带有明显的地域意识。如表所示,在27首论词词中,浙西六家评论浙籍词人的词作共有14首,占总数的52%。可见,浙西六家对浙籍词人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浙西六家互评词集的论词词,在切磋词艺中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如沈皞日评朱彝尊说:“自许玉田差近,向碧城梦里,飞下清绝。”南京大学中文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4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7046页。(〔疏影〕《再题蕃锦集》)李符评《红藕庄词》说:“说藕庄词,似草窗词。”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3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7504页。(〔一剪梅〕《题红藕庄词》)周密、张炎皆是宋代著名的浙籍词人。即使浙派所推崇的姜夔,虽非浙籍词人,但其主要活动范围仍在两浙地区。这说明,浙西六家在宣扬浙派词学主张的同时,还兼有对地域文学传统的体认。这种乡邦文化的自豪感,不仅对培养地域文学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扩大了浙派的词学影响。非浙籍的戴锜、邵瑸等人,就是受浙派的影响而趋学浙派的典型作家。与此同时,浙西六家论词词所具有的赠答酬唱特点,则在一定程度上更明确了浙西词风的趋向。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47页。比如龚翔麟评蔡耀词笺:“问而今、填词好手,几人肯学姜史?”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7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10158页。(〔摸鱼子〕(问而今))就带有鲜明的词学取向。总之,浙西六家论词词中的地域意识,既拓展了浙派的词学影响,又推动了浙派的发展。

其三,从评论对象看,浙西六家论词词重当代词人的词学倾向,体现出他们超越前代的词学意识。比如他们经常把清代词人与宋词名家相提并论:

银筝低按,绝胜当年秦柳。(〔三部乐〕《题曹侍郎寄愁集》)

新词赠我,居然黄九秦七。(〔百字令〕《酬陈纬云》)

胜飘泊周郎,薲洲渔笛。(〔霓裳中序第一〕(红丝小砚北))

试付与、尊前仿佛薲洲住。(〔摸鱼子〕《舟中读雪客梨庄词漫题》)

练裙纨扇,到处有柳情周思。(〔瑶华慢〕《题徐皆山丈演溪词卷后》)

从这些论断看,浙西六家对当代词人期许之高,可见一斑。并且词中所论之词人,如曹溶、陈维岳、曹贞吉等,皆是当时词坛的名家。这些词人对宋人所开创的境界,加以深化,创造出了更广泛、深微的艺术境界。可见,浙西六家的超越意识并不是倡导单纯的摹拟复古,其最终目的是革除浮靡香艳的词风,為词开拓出新的疆域:“去《花庵》、《草堂》之陈言,不为所役,俾滓窳涤濯,以孤技拔于流俗。绮靡矣而不戾乎情,镂琢矣而不伤夫气,夫然后足与古人方驾焉。”朱彝尊:《孟彦林词序》,《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490页。当然,对当代词人的赞誉与推崇,还包含着清代词人“自立气度”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95页。的词学意识。

综上所述,浙西六家对论词词的重视,反映出初期浙派在词学批评上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又与浙派力图振兴词体的词学理想有着一定的联系。endprint

如表所示,浙西六家论词词一大特征是对《迦陵先生填词图》的关注。此图是清初名僧大汕所作。清人描述此图说:“《迦陵先生填词图》设色横幅,髯敷地衣坐,手执管伸纸欲书若沉吟者,意象洒如。旁一蕉叶,坐丽人按箫将倚声,云鬟铢衣,神仙中人也。”沈初:《陈检讨填词图序》,《迦陵填词图》卷首,乾隆五十九年刻本。由于“清初的词学‘尊体呼声获得了超乎以往的影响与认可”,欧明俊:《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以及陈维崧突出的词学成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幅以陈维崧创作实践为主题的画作,一经出现便引起了词坛的轰动,很多词人竞相填词题咏此图。沈初论词绝句就是明证:“名流题咏似编珠,喜有吾家二老俱。黑蝶庄荒星阁杳卷中题者二沈为余初祖,一号覃九,著《黑蝶词》;一号融谷,著《茶星阁词》,数行遗墨见斯图。”孙克强、裴喆:《论词绝句二千首》上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37页。浙西六家作为陈维崧的至交好友,自然也注意到了此图的价值与意义。

除个人情感因素外,浙西六家一致推崇陈维崧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陈维崧的词学取向与浙西六家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朱彝尊说:“窃谓南唐北宋,惟小令为工。若慢词至南宋始极其变,以是语人人辄非笑矣。独宜兴陈其年谓为笃论。信夫同调之难也。”朱彝尊:《书东田词卷后》,《曝书亭集》下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630页。可见,初期浙西词人并不排斥陈维崧,还将其视为词学知音。正是缘于此,相似的词学取向,使早期浙派词人与陈维崧有了进一步的相互沟通、交流的可能。其二,陈维崧的词学成就是浙西六家推崇他的重要原因。陈维崧通过创作实践,极大地改变了清初词坛的艺术风貌,他变婉约为豪放,化香艳为激扬,使稼轩词风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对此,朱彝尊盛赞陈维崧词说:“宜兴陈其年诗余妙绝天下,今之作者虽多,莫有过焉者也。”朱彝尊:《陈维云红盐词序》,《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487页。不独如此,朱彝尊合刻的《朱陈村词》,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浙西词人对陈维崧的认同和肯定。其三,填词图作为以现实中的词体创作为主题的艺术反映,它的出现与清代词学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与绘画作为相邻的艺术门类,“在词体地位提高并与诗并称之后”,“词体渗透至原有的绘画传统”,这使得填词图成了传递“词体创作中人、物交感的种种信息”夏志颖:《论“填词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题画词评论词人词作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总之,浙西六家对填词图的关注,既体现出早期浙派对词学批评领域的拓展,又显现出清人词学视野的开阔。

作为浙派领袖,朱彝尊对清代词学走向复兴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朱彝尊评论陈维崧的词作在清初词坛尤为令人瞩目。

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风烟一壑家阳羡,最好竹山乡里。携带砚几。坐罨画溪阴,袅袅珠藤翠,人生快意。但紫筍烹泉,银筝侑酒,此外总闲事。 空中语,想出空中姝丽。图来菱角双髻。乐章琴趣三千调,作者古今能几。团扇底。也直得、樽前记曲呼娘子。旗亭药市。听江北江南,歌尘到处,柳下井华水。朱彝尊:《江湖载酒集》中卷,《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306页。(〔迈陂塘〕《题其年填词图》)

词一开篇便以“前身可是青兕”的论断,强调了陈维崧词师法辛弃疾的创作特点。朱彝尊认为,迦陵词“横霸”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第352页。之气,也与稼轩词十分相似。陈维崧专力于词的创作,以抒写“人生快意”为准绳,这使迦陵词在寄情山水间,不同于普通词人的吟风弄月。正因如此,陈维崧词具有深沉而激昂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朱彝尊还盛赞陈维崧的不俗才情与词学成就。他认为,陈维崧以想落天外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上千首的词作。仅凭于此,陈维崧在词史上的成就可谓古今罕有。他的词如同柳永一样,被大江南北所传唱。这首最早明确评价迦陵词师法的论词词,对清代词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蒋兆兰的《词说》、陈匪石的《旧时月色斋词谭》等词学论述,以及清人的论词绝句和论词词,在论及陈维崧的词学渊源时,几乎都沿袭了朱彝尊的词学观点。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01页。正是缘于此,朱彝尊对陈维崧词精当的评断,使此词成了清初词坛颇具代表性的词论文献。

龚翔麟、李符虽然也称赞陈维崧的词学贡献,但他们的词学见解却迥然异于朱彝尊:

片玉情怀,向罨画溪边,惯欹吟帽。教翻箫谱,桃叶春江迎到。按湘江、七点排星,趁柔声绕指,填写双调。斜行香墨,洒破蜀笺花鸟。 旗亭偶然贳酒,听翠鬟捧拍,歌残多少。更攀垂垂琐柳,霞鞍骢小。赋铜楼、月昏云晓。都不是、乌丝旧草。元九姓氏,应早有、宫眉知道。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7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10168页。(龚翔麟〔三部乐〕《题陈其年填词图》)

填词老手,笔非秋垂露。髯也风流玉田侣。把金眉小砚,付与红儿。携教坐,长在国山青处。 乌丝栏乍展,回顾桃鬟,写出花间断魂句。蕉叶当轻茵,听谱参差,纤指下、缠绵如诉。千二百、轻鸾定飞来,须挽住榴裙,莫教乘去。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3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7457页。(李符〔洞仙歌〕《题陈其年填词图》)

从词作的表述看,龚翔麟注重陈维崧词风演变的特点,李符则看重陈维崧兼蓄并容的词学态度。前者认为,陈维崧断然舍弃香艳小令,专力于长调的创作,这一转变直接影响到迦陵词风的演变:陈维崧一改早年词作“多为旑旎语”,陈宗石:《迦陵词全集跋》,《清词序跋汇编》第1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92页。转而以沉郁、狂逸的格调为主。他的词学贡献犹如唐诗史上的元稹,既扭转了清初詞体以小令为主的发展格局,又纠正了清初词坛“极意《花间》”、以“矜香弱为当家”陈维崧:《词选序》,《陈维崧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4页。的弊端。后者以为,作为“填词老手”,陈维崧词学成就不只是词作数量的巨大,还在于他为清代词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词学门径:陈维崧在宗法张炎词“骚雅”的同时,也吸收了花间词的雅丽。正因为陈维崧能融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故而他的词往往有着感人肺腑、缠绵如诉的艺术效果。尽管龚、李二人的评断,不如朱彝尊那样有影响,但他们的论词词对迦陵词的精准把握,对把握迦陵词词风多元化的创作特点,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endprint

此外,浙西六家对陈维崧创作心态的评论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沈皞日认为,迦陵词的悲凉沉郁与词人的心态有关。坎坷辛酸的经历使得陈维崧词寄寓着词人无尽的悲慨:“认当年羁旅,瘦马茸衫,晓鸦衰柳,踏六街酥雨。”张宏生:《全清词·顺康卷补编》第2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183页。(〔醉蓬莱〕《题迦陵先生填词图》)正是缘于此,陈维崧词往往词短情长,字字血泪,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这番言论看,沈皞日显然是以“穷而后工”的诗学标准来衡量陈维崧的词作。李良年虽然也认为,迦陵词与他的遭遇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更欣赏陈维崧在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元和才子,爱倚声、长只傍珊瑚架”“误了宫商再写”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1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6634页。(〔瑶华〕《题其年填词图》)。总之,沈、李二人对迦陵词细致入微的词学感悟,对我们全面了解陈维崧的创作心态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之,由于批评角度的不同,浙西六家对陈维崧的词学评价各有侧重。尽管他们的论词词不足以全面概括陈维崧词的艺术风貌,但他们对陈维崧的词学渊源、创作特征、创作心态、词学成就等方面的评论,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作用和意义与词论文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浙西六家注重填词图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清代词风评论的兴起也有一定的贡献。据笔者统计,在59首《迦陵先生填词图》题词中,浙派词人就有11首,占总数的19%。这表明浙派词人不仅对《迦陵先生填词图》的题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清代词学风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浙西六家词体创作与浙派词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他们以词论词的词学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又进一步丰富了浙派的词学理论。

第一,为了确立雅正的词学规范,浙西六家论词词在词学门径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这方面,朱彝尊论词词的贡献最大。朱彝尊认为,清初词坛的萎靡不振与《草堂诗余》有着很大的关系:“《草堂诗余》所收最下最传,三百年来,学者守为《兔园册》,无惑乎词之不振也。”⑥朱彝尊:《词综·发凡》,《词综》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1、14页。为了矫正《草堂诗余》带来的浅陋平俗之弊,《词综》“就是朱彝尊照方炮制的一剂良药。”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24页。并且他评价《词综》说:“别裁乐府,谱渔笛薲洲,从今不按,旧日《草堂》句。”朱彝尊:《江湖载酒集》下卷,《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322页。(〔摸鱼子〕(小舟纡))可见,《词综》主要目的是沿袭“宋人选词,多以雅为目”⑥的选词传统,确立一种新的词学规范:“斥淫哇,删浮俗,取宋季姜夔、张炎诸词以为规范。”王昶:《姚茝汀〈词雅〉序》,《春融堂集》卷41,嘉庆十二年塾南书舍刻本。为此,朱彝尊阐释了宗法南宋的原因: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朱彝尊:《江湖载酒集》中卷,《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311页。(〔解佩令〕《自评词集》)

朱彝尊自述词学宗尚,很明显与其身世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国破家亡、飘泊江湖的惨痛经历,使朱彝尊对张炎词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认同感。可以说,“朱彝尊对南宋词人的认识更多着眼于深沉、复杂的思想情感,推尊南宋,亦是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选择。”B11孙克强:《试论朱彝尊词学理论的成就及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与此同时,朱彝尊还极力推崇姜夔:“词人试数诸姜,算尧章擅场。”朱彝尊:《江湖载酒集》上卷,《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288页。(〔醉太平〕《题姜开先赠歌者李郎秦楼月词》)这表明,朱彝尊对姜、张的推崇“既是对南宋中后期雅词思潮的继承,又是对明代以来词坛尚俗风气的反拨”。B11

尽管朱彝尊宗法南宋,主要是从追求清空醇雅的立场出发的,但他对北宋词并非一概排斥。比如下面一组论词词的论断:

不事形摹,秦七与黄九。(〔祝英台近〕《题丁雁水韬汝词稿》)

风流异代许谁并,是柳耆卿,是史邦卿?(〔一剪梅〕《题汪季甪舍人锦瑟词》)

新乐府,早和遍薲洲谱筼房句。(〔摸鱼子〕《寄龚蘅圃》)

梅溪乐府真同调,把袂偏迟。(〔采桑子〕《寄赠史云臣》)

新词赠我,居然黄九秦七。(〔百字令〕《酬陈纬云》)

从这些论断看,“竹垞推尊白石、玉田,攀驾邦卿、草窗”邱世友:《词论史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38页。的词学取向,其最终目的是构筑一个新的词学规范:以清空醇雅为主的艺术追求。这与他的词学理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对此,前辈学者多有论述,故不再赘述。朱彝尊在倡导雅正的词学规范同时,也注意到了北宋词的价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朱彝尊早年师法北宋词的创作特点,这对他的中后期词作及词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小令当师法北宋”朱彝尊:《鱼计庄词序》,《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490页。的词论,就是明证。其二,朱彝尊关注柳永、秦观、黄庭坚三家词,与他重视慢词的词学主张有关。“柔情曼语,标新竞异。然宜于小令,而不宜于长调,宜于闺情春思,而不宜于登临、感遇、咏物、怀人诸作。”冯金伯:《词苑萃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1949页。而柳、秦、黄三人皆是慢词的行家里手。特别是柳永,他对慢词的兴盛与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柳、秦、黄三家词对浙西词派倡导的清空醇雅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比如柳永词的“秀淡幽艳,实不可及”,周济:《宋四家词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1页。秦观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张炎:《词源》卷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267页。以及黄庭坚词拔俗绝尘的气韵,与朱彝尊强调的清空醇雅本无太大的冲突。并且这三家词对医治清初词坛香艳柔靡之风,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为秦观就是张炎所极力赞誉的词家,而早年师法北宋词的倾向,使朱彝尊在词学渊源上找到了理论依据。此外,朱彝尊提倡的清空醇雅,还融入了诗学的审美观念。如他评价查容词说:“新词好,沈鲍同时矜许。朗吟且漫携去。别裁懊恼回肠曲,转觉良工心苦。”朱彝尊:《江湖载酒集》下卷,《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第320页。(〔迈陂塘〕《用前韵题查韬荒词集》)就借鉴了杜甫的詩学观点,“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这表明朱彝尊论词也注意到了深沉壮阔、浑化无迹的审美风格。令人惋惜的是,朱彝尊只注重了词体的工丽典雅,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索。综上所述,朱彝尊在词中所体现出宗法南宋的词学取向,对构建雅正的词学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学习南宋词成了当时词坛创作一股潮流,并且他的词学主张得到了龚翔麟、李符等人的支持,这对浙西词派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他注重北宋词的词学取向,既反映出早期的浙派“门户壁垒,尚远未森严”,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35页。又反映出朱彝尊对宗法南宋的词学取向做了一定的修正。endprint

第二,对集句词的探讨。尽管人们对朱彝尊集句词集《蕃锦集》褒贬不一。但《蕃锦集》的出现,却在清初词坛引起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蕃锦集》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同时或此后词人写作此类词的积极性。如钱琰《集唐百家衣词》、徐旭旦《集唐诗余》、董元恺集句词等。另一方面,在浙西六家的影响下,清代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现象,使得张炎词作受到越来越多词人的重视,比如江昉《集山中白云词》以及仇梦远、方成培等人的集句词,张明华:《论古代集句词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原因》,《文史哲》2016年第3期。这又间接地扩大了浙派的影响范围。对此,浙西六家当然不会等闲视之,他们在论词词中对朱彝尊集句词也做了相应的评价。比如沈皞日的论词词:

短长句。试与歌、垂柳旗亭去。爱他蕃锦裁成,巧夺鸳梭仙杼。云蒸霞举。是镂冰、丝丝映千缕。甚闲情、南浦西楼,月影苔痕携取。 一似赋别吟愁,賸多少、蜀江笺纸题处。几向尊前,搴蓉采菊,併入烟绡霜纻。胜剪綵、飞花无数。况醉倚、新声才人谱。想挥毫、点染春风,药栏几度时序。②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4冊,中华书局,2002年,第7942、7946页。(〔尉迟杯〕《题蕃锦集,和钱葆芬舍人韵》)

丹霞惜别。寄蛮烟障雨,画图一阕。枫影秋江,梅影春江。尽入离愁时节。最高楼处歌金缕,将凤纸、吹花题叶。记罗浮、道士相逢,句里斜阳曾说。 自许玉田差近,向碧城梦里,飞下清绝。七孔神针,缝六铢衣,襻带多安无缺。笔床垂老心情在,好付与、满庭香雪。倩虫虫、宛转红牙,不数晓风残月。②(〔疏影〕《再题蕃锦集》)

沈皞日认为,朱彝尊以唐诗为主要集句对象,独出机杼,妙于剪裁,这使《蕃锦集》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然而《蕃锦集》却不是普通词人笔下的“文字游戏”,它融入了朱彝尊身世遭遇的感受,这使集句词获得了如诗赋一样的艺术功能:朱彝尊集句词在解放词体抒情功能的同时,提高了集句词的审美价值。马大勇:《朱彝尊〈蕃锦集〉平议——兼谈“集句”之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因此,朱彝尊集句词既远胜于花间词的香艳柔媚,也不同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但朱彝尊集句词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遵循了浙派的词学主张。因而《蕃锦集》的词风酷肖张炎词的幽绝之风。龚翔麟〔绿意〕(尊前调别)则着眼于朱彝尊集句词的贡献。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篡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第17册,中华书局,2002年,第10130页。龚词认为,朱彝尊集句词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蕃锦集》虽以小令为主,却与《尊前集》香艳词风相去甚远。这对扭转清初小令以香艳为主的创作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二,朱彝尊集句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质量上,都大大超越了宋人。尽管沈、龚二人的论断有爱屋及乌之嫌,但他们对《蕃锦集》的评价基本符合事实。他们对《蕃锦集》的赞誉,是对朱彝尊集句词的极大肯定。沈、龚二人在破除集句词为“文字游戏”的传统观念中,还非常重视《蕃锦集》的美学价值:朱彝尊极大地提高了集句词的艺术品位。但凡事皆有两面性,集句“佳则一斑斓衣,不佳且百补破衲也。”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653页。“《蕃锦集》运用成语,别具匠心,然皆无甚大过人处。”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齐鲁书社,1983年,第293页。浙西六家对《蕃锦集》的过分拔高,难免会影响词人创作的主动精神,从而使词陷入到文字游戏的怪圈中。但瑕不掩瑜,浙西六家对集句词的评论,依然能够反映出他们锐意探索的词学意识。

总之,虽然浙西六家论词词大多是为了切磋词艺而作,但他们在词中所表述的词学见解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对词坛弊病的探讨,对《词综》的评价,以及对集句词的评论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浙派的词学理论。因此,作为词学实践的理论积累,浙西六家论词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尽管浙西六家论词词的数量较少,但他们以词论词的举动,既极大地拓展了论词词的论词范畴,又间接地推动了清代词学的繁荣兴盛。他们一些颇具理论色彩的词作更是清代重要的词学文献,其意义与价值丝毫不亚于词论文章。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浙派词人如孙致弥、邵瑸、陆进等,都积极地参与到论词词的创作中,这对浙派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魏策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