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态度改变提高“基础”课认同感的探析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基础课理想信念基础

田 花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1 引言

习近平同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基础课普遍缺乏认同感。学生认为基础课内容是老生常谈,左耳听右耳出,从心理上对基础课没有好感,更谈不上在生活中去践行基础课上的人生理想信念准则。

基础课是有关人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理想信念是构建人态度的基本准则。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系统阐述了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大学生认同基础课有关理想信念的思想,构建更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觉去践行,这个过程即态度改变过程。因此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来构建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同感,可以有效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

2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德提出来的,系统论述了态度改变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该模型认为说服者更具权威性、态度更公正客观、更受说服对象喜爱,说服对象更容易改变态度;说服信息具有中等差异性以及适度恐惧唤醒水平、更客观公正地呈现信息、以新颖和适度重复的方式呈现信息,更容易使说服者改变态度;说服对象对已有态度持有坚定信念、或对自己所持观点经过充分论证获得足够支持的则较难改变态度;在中介过程中说服对象主动学习信息、增加对说服信息的好感、保持说服信息的一致性更容易改变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外部沟通信息对态度改变的影响,又包含这个过程中说服对象自身人格特征以及对待说服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特征等内部过程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

3 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用以增加大学生对基础课认同感的适用性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从小接受的有关理想信念的教育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强烈冲突却又无法协调,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积累的知识信息的丰富,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也随之增加,自身的信念系统也处于不断调整建构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对基础课的态度主要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特质影响,其中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因素、课堂因素,自身特质包括学生的人格特质以及学习准备状态等因素。

从影响因素来看,大学生对基础课态度受到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提供的影响因素是相对应的。从大学生价值信念系统的形成来看,大学生的信念系统正处于调整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接受外在社会的价值信念与自身观念进行对比、判断以及抉择,最终形成稳定的价值信念体系,这个过程本身就包括了对外部信息的交流与加工以及最终形成结果,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提出的态度改变过程是一致的。从基础课教学目标来看,要达到学生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层面的目标,不仅要学生在认知层面掌握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从情感上愿意接受并认同,并最终在行为层面去践行。而态度改变说服模型的结果也包括态度、行为以及情感层面的改变,因此,从目标上看二者也是一致的。

4 基于态度改变说服模型构建大学生对基础课认同感的策略

4.1 优化课堂环境,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力

根据学生需要,创新性的发挥手机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其中有相当多好的学习软件。因此,将手机变废为宝,将手机和课堂内容、师生互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中喜欢上基础课,进而提升基础课对学生的影响力。

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会增加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同。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身教”。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发展成专家型教师,以此增强所传授知识的信服力。同时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快速适应和提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就发生在真实的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个人修为的重视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最后,教师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日常所需,提供及时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其喜爱性。

4.2 根据大学生个性特点,调动学生情感投入,强化自我意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让理论知识和情感需要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领悟,将知识外化于现实行动,真正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更适合其特点的内容,如艺术类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将所要传递的思想教育呈现出来。而对于思辨能力较强的理科生,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投入。通过寻找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扬长避短,去伪存真,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这几个方面,定期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学实做中,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加深自己对于理性知识的领悟,并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4.3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教育效果的内化

目前,高校基础课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学科化倾向明显,涉及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较少,教学的育人效果较低。研究者徐迎春尝试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基础课中,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即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式的情景和活动。通过体验式活动引发学生的反思,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以及老师的榜样性经验,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实践外化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自我、快乐成长。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指导者,而是提问者、协调者、旁观者和建议者。

4.4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体现为较偏重个人理想,忽略社会价值;更依赖外部动机,内驱力不足;缺乏价值判断能力,理想信念较为模糊。针对这种现状,可以从在尊重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注重价值观引领和增加其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人为本,在尊重和认可学生追求个人理想这一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将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去追求社会理想,满足自我实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书本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切身体会相结合,丰富对自己和社会的立体的多元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课理想信念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