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格高校学生

宋 卉

(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作为走共产主义路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股票非常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而社会公平的基础就是教育公平,一个人只有从小平等地接受国家素质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才有可能在社会中摆脱劣势地位,为了实现教育平等,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建设了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给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一定的资金补助,为贫困学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撑,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际上,高校贫困生资助项目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公平,而且能够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我们知道,理论上的公平不是为每个人提供一样的资助,而是为每个人提供一样的起点,为那些起点较低的学生提供平均水平上的帮助。但是受到我国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一些问题,对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的标准

我国为保证贫困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国家资助的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减免,以及一些其他项目,这样奖学金与助学金相结合的政策不仅可以促进教育公平,而且能够有效优化教育结构。

《意见》中对高校资助的对象进行了界定,即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才能得到国家的资助,并对家庭收入设定了门槛,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收入不均,再加上城乡发展不均衡,所以各大高校的资助标准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高校将资格认定分为特别贫困、一般贫困和特殊贫困三个档次,每个档次给与不同数量的资金支持,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需要给学校提供一张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调查表需要经过班级、学院的审核,甚至在一些学校还需要贫困生的户口所在地提供证明,只有通过资格认定的学生才能获得资助。

2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资助系统兼容性较低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资助保障体系以财产资金为主、以学校和社会资金为辅,也就是说,为高等学校的学生提供资金的组织包括共青团、基金会和工会等社会组织,由于这些组织的运行体系有所差别,尽管各主管部门为高校学生开通了资助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标准不统一,再加上运行程序有所差异,所以也就造成了高校的资助系统兼容性较低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资助信息很难实现共享,各资助主管部门为了完善资助工作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获取数据,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特别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系统的不统一可能会造成信息混乱,从而出现贫困生信息漏报、瞒报等问题。

2.2 资助证明程序不够严格

在高校进行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资格审核程序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因为国家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项目的初衷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伤害降到最低,国家和高校帮助那些经济起点相对较低的学生前程学业,让学生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所以一旦发生贫困资格认定舞弊现象,国家实行高校平困补助的效用就被消解了,甚至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许多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在申请书上对家庭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文字描述,而缺少量化的标准,在执行上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学生自己填写贫困证明送到生源地的村委会或社区、民政部门盖章认定,大多数情况下,村委会或社区,甚至是民政部门都未对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进行认定,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另一方面是出于老乡情节,长此以往,贫困证明就会流于形式,其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

2.3 缺少动态关注与人文关怀

高校的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通常在新生开学之初进行,其中新生贫困资格认定的结果对学生整个大学的贫困资格的认定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发生一些天灾人祸使得某个原来比较富裕的家庭陷入经济困境,还有可能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突然因为家庭成员事业的成功而得到巨大改善,所以高校有义务对贫困学生进行实时的资格认定,至少在每学期伊始,应该对贫困生数量和情况重新进行统计。

3 大数据背景下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实现资助对象的精准化

借助大数据,可以提升高校贫困对象认证的精准率。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采集到学生的数据,包括对学生的校内学习和生活数据进行采集,还能实现校方教育评价和经费支出的数据化,高校可以将校内“一卡通”作为挖掘学生数据的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就餐、购物支出进行统计,这样学校和资助方就可以得到学生的开支情况,将学生的基本消费作为评定学生贫困资格的重要参考指数。在此基础上,学校和相关资助机构为这一部分恩格尔系数较高且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转入补助,主要是用转账的形式而非直接给现金的形式,即将贫困补助打入已经经过认定的贫困生的“校园一卡通”中,这种补助手段不仅十分人性化,避免了学生资格认定的尴尬,而且为那些真正贫困的学生提供了实际的帮助,同时,通过这种手段,学校可以高效地分辨出那些填报虚假信息的同学,停止对其资助。

而资助数据的动态化作为经转化的重要内容,学校和相关部门有责任实时更新数据,以为那些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提供资助,具体来讲,做好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对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这样为贫困学生提供的资助就会更加精准同时也更加科学。

3.2 使用数据技术丰富资助形式

对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资助面狭窄和支资助力度不够的问题,借助大数据,可以丰富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形式。具体来讲,可以对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实际上,国家实行贫困生补助政策的另一目的正在于此,学生的责任是学习,高校也有责任培育出一批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对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给予资金奖励十分必要,社会各界的资助方获取到学生信息,可以有效丰富资助形式,比如为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制定包括勤工俭学、生活补贴的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的补助,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学习成绩建设“三位一体”的奖励性补助和补偿性补助。尤其是对于一些“背母读书”这样的极特殊情况,学校和社会有责任为这样的家庭和学生提供帮助,而借助大数据和网络技术,学校可以获得多方的社会资金,实现自助形式的多元化。

4 小结

我国高校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十分必要,尽管在现阶段,高校的补助机制不够完善,在资格认定和资助系统上都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能够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所以教育学界和各大高校都应该对贫困工作给予高度关注,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1] 刘玉霞.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路径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6(9): 69-73.

[2] 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3,11(06):9-12.

[3] 纪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策略[J].学园,2014(36):60-60.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格高校学生
2023年,这四类考生拥有保送资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资格
背叛的资格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