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化教育
——构建中职院校“针对性教育”的研究

2018-03-07莫庆彬河池民族农业学校广西河池546300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特色化职业院校中职

莫庆彬(河池民族农业学校,广西河池 546300)

比较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前者身上体现了更多样的个体性,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精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而中职生身上体现的多样差异,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他们的潜在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这种差异,利用好这种差异,改善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对中职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支持,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1 历史因素:特色化教育由来已久、基础广泛

蔡元培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旧式教育捆绑了学生的个体性,忽视了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良好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崇尚自然,发展自己的个性。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进,改善了班级授课制,教育质量大为改观。因此,公众对于旧式教育不顾学生的个性,反而过度重视学生的共性,以及这种做法对人才培养带来的弊端都有着很深的不满。另外,采取行动适当保存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合理的教学组织进行引导,引进和推进各种多元的特色化教育观念和理论。例如,有人认为,教学活动中的同质分组借分校、分班、留级、跳级、学分制、选课制等手段,便于协调培养人才的个别差异。对于教育行为也有所改革,知名度较大的例子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等。除了上述现象,计算机的发展也促使教学方式出现革新和进步。

2 现实困境:现存的班级授课制难以适用于中职学生群体

中等职业院校和普通中学一样,采用的是学年制教学监管形式,利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由于学校采用非流动学制,学生的学习处于固定的环境中,学习同一个专业或特色的学生共享同一个培养目标,学习的课程水平、教学归划、教学进度等都统一安排,学生受到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大体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学生培养模式,忽略人才的主体意志和个体性,那么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个体需求得不到实现。近年来,普通高校招生范围扩大,传统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选择,职业院校所招的学生素质不够高、质量良莠不齐、极端现象显著,这些难题大多数中职院校都不可避免。此外,职业院校的多样化专业之间因教学规划、教学设施不一,各专业的教学不应模仿其他专业的实践。总之,教学方式的革新,力求多元化、综合性和全面性。在职业院校中采用特色化教育,立足于现代教育思想,利用班级教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元素,尊重学生身上体现的多元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借用现代科技,综合使用班级教学、组织化教育、特色化教育的优势,强调针对性教育;此外,充分发挥人才所有的个性优化推进,提倡学生自主进步,鼓励学生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主动学习,寻求发展,这样学生的长足进步得到一定的保证。本质而言,时代的进步和新式教育理念要求院校的教育重新审视“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所作为,真正做到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3 处理机制:综合发力,进行适用并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化教育

3.1 提倡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调查发现,学生的智力水平、具备的理论知识、认知模式等认知方面的情况不一、学习目的、采取的态度、个人倾向等心理方面的个体性差异不可忽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才、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下、自发性地进步。学生是进步的主体,其个性情感因素是促进他们进步的内因,教育是帮助学生进步的外因,靠近学生的身心进步特点是教育活动的普遍要求。加之逐步流行的多样智能理念微发展智力理论提供了新选择,院校的教育不应整齐划一,反之应主动结合学生的多元智力。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有所不同,涉及的培养对象不一样。现实是学生的素质低下,很多学生在大型考试中名落孙山。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智力的高低不是绝对因素,影响较大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倾向、学习行为、心理诉求等。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主张的学习掌握理论,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在心理资源,发掘其内在潜力。教育者应积极促进学生利用自身的特点和长处,用正面的心理,综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对教育活动进行定位,促进学生发挥长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进步。

3.2 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激励和协调的作用。对于职业院校要培养的人才对象,需要明确,即能力和道德兼具的高端劳动者和操作人员。中等职业教育要摆脱旧式教育的缺陷,面临现实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个性发展。故此,本着综合发展的目标,针对学生整体,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提升人文修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其个性,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根据针对性原则,立足于专业的学生教育方法、开课水平、专业发展的需要,把我学生的真实水平,整理出有特色的目标层次;增加适应性,合理调控授课形式和进度,使其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符合学习规律,院校通过行动能够实现上述要求。

3.3 提供适合特色化教育的平台和设施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职业教育要采用“结合工学、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首次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为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利用顶岗实习、产学研结合、工学交错、定制教学、后订单规划、教学工厂等校方和用人单位的合作,鼓励形成课外学习团体,形成新式教育模式。利用既有的资源,合理重塑学习人员组合。另外,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地方特点、校方情况和学生的专业,努力开创具有个别化的教学,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创新教学和课程,完善选修课程,提供多样的选择,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3.4 施行适合学生个性的特色化教育方针

不同于工业的规模性复制,在教育中,应采用适合学生的策略,而不应让学生迁就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结合班级和小组等形式,加强个性化指导,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形式上的针对性教学。然而,我们追求的班级授课制中特色化教育,指的不是纯粹的特色化教育,而是综合利用班级教学和特色化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如自主学习、团队作业、针对性辅导等,注意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实情—基础弱、进步慢、情况复杂,创新信息化的特色化教育等。

3.5 采取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

“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价值评价逐步趋于多元化,目标不仅是为了考试过关,对象不只是知识水平,途径不只是考试,主体不只是教师。职业院校的学生差异千差万别,职业规划也是不尽相同,合理公正的评价会改进特色化教育的质量。根据学生个人发展的状况,不能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个标准,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实现其个性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另外,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给自己设立标准,明确目标和人生航向,不懈奋斗,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断获得阶段性成功。具有特色化、充满人性的评价标准,综合 “做学教合一”的教学评价,通过团队交叉互评,借别人的眼睛客观合理地衡量学生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中要擅长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找出其个体发展的根本,帮助他们做最能够最充分显示和发挥其天赋的事情,在所在的年龄实现潜力赋予的最高水平。特色化教育要求既看到差异的多样性、选择的合理性,又注重客观的发展,适应现代职教体系,科学地做到个性化教育,给教师更大的教学成就感的同时,给学生多一分学业的成就感,促进培养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背景的人才。

[1] 姜新生.特色化教育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人利.班级授课制下的特色化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88-90.

猜你喜欢

特色化职业院校中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