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青年中的传播路径

2018-03-07杨欣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群体红色思想

杨欣仪 薛 少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文化不可或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红色文化的传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 红色文化的含义

“红色文化”一词,从2004年开始高频出现在社会视野中,学术界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讨论众多。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可知普遍涵盖以下内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创造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承载着中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革命记忆。

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斗争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远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习总书记反复提及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2 在高校青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传统教育,关注“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2014年在八一前夕看望慰问驻福建部队官兵时他谈道,要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 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红色文化,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有助于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目前,国际形势变幻复杂,一些西方敌对国家妄图实施“政治转基因”计划,利用互联网向我国青年渗透输送西方思潮下的不端价值观。 新时代的青年面临价值观念的冲击,难免会存在信仰迷茫,信念模糊的状况,甚至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只有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才能有力地打破西方思潮的阴谋论,使青年心存信仰,信念坚定,保持正确的方向。

第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青年群体的爱国情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创造出优秀的红色文化,具有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当前青年学生都生长在和平年代,物质生活优越,无法体会历史过往的不易。因而,向青年群体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能够把红色传统的基因代代相传,使民族精神、红色记忆、革命事业血脉永续,在现代社会发展以及青年群体成长过程中提供精神食粮,形成思想共识。

第三,有利于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青年学生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潮涌现。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他们了解历史,将个人的发展融于国家和集体的事业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 高校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同现状

第一,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不够。全媒体时代,青年群体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方式多样,全球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导致他们在面临选择时会产生迷茫困惑,甚至缺乏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无法用理性和智慧加以辨别,盲目追从于“历史虚无主义”,质疑革命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如质疑刘胡兰的无畏精神却称其为精神病人,否定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

第二,传播途径趋于固化,难以产生共情。近十余年来,红色文化的传播席卷全国。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人生阅历的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也完全不同。以青年群体为例,他们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多以学习历史教科书、参观烈士陵园和革命旧址、唱红歌、学党史为主,但由于年代跨度他们未曾亲身经历,仅依靠史实灌输,缺乏感染力,无法引起共情,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4 转变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而,它的传播对于增强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渠道具有重大意义。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通过互联网将青年群体需要接受的信息输送出去,能够从多个层次、多个渠道达到全面及时的育人效果,因而借助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创新转变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第一,广泛搭建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考,发起“我学我讲”的线上活动,利用微信、微博开展话题讨论、官方媒体平台等扩大传播效应;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成立专门的宣讲团,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巩固理想信念。

第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教育成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果能做到将日常学习与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就能使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其中,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感受性和理解力。以专业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以我院学生为例,如设计类专业学生可运用红色元素设计生动的艺术展示品;或以革命故事为素材绘制连环画,帮助身边更多人了解历史;或绘制系列明信片宣传红色老区与红色文化;还可通过直播的方式讲述中国革命史;或以革命人物为原型拍摄纪录片等。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第一课堂的学习相结合,借助专业优势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转化教育成果,从根本上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三,依托第二课堂计划,深化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依照《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利用第二课堂计划的平台,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依托于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紧迫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利用新平台,采用新技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内容,不断更新转变传播路径,才能使更多青年接受,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1] 曹智、李大伟:《习近平八一前夕看望慰问驻福建部队官兵时强调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人民日报》〉,2014年8月1日,第1版.

[2] 李晓伟:《丑化红军形象意在“政治转基因”》,中国青年网,2017年5月27日.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 28(01).

[4] 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

[5] 聂素丽.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群体红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红色在哪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追忆红色浪漫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