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018-03-07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文化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德国人

邓 舒(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一、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

据了解,文学界认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囊括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民族文化,一个是民族语言,但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民族语言均被看成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简单来讲,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实则是指世界文化领域中德国人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其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德国资本主义制度所提出的新的发展诉求。[1]换言之,新兴资产阶级想要将新的一个更加统一、更加强大的资本帝国构建出来,便需要结合新资产阶级的特征,构建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民族国家。通过翻阅《威廉退尔》有关资料可知,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实际上显现着十分明显的民族资产阶级形态特征。[2]

众所周知,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及整个的文化民族主义相比,德国先前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及整个的文化民族主义性质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德国人喜欢将文化民族主义与反封建专制、封建神权及民族主义等内容结合一起应用。对德国新兴起的资产阶级而言,他们倾向于把道德、知识和个性当作思想内容核心,简而言之便是想要通过利用思想来反对封建神权及民族分裂,主张无神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一个民主平等且强大的国家构建出来。

但从实际发展看,那时德国新兴起的资产阶级并未受到其他阶层人民的重视,可以说他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偏低,受封建专制影响,难以获得持续发展机会,急于想要从神权中脱离,紧接着便拉开了“文化运动”序幕。受文化因素影响,德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意识慢慢觉醒,他们开始关注并强调民族团结。如,《社会契约理论》提出者沃尔夫认为应当进一步维护公民利益,而这只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才能做到,因此他主张人民应当利用身边的各种物质来重塑国家,抵御外敌。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些民族主义文学家(德国)开始运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宣扬自主意识,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文学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唤醒德国人的民族意识及情感。如,莱辛强调的民族精神、民族平等,他不主张封建专制,号召自由平等,而这些正好契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需求。在这一时期背景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应用了特别多的艺术形式来表述思想意识及政治诉求。可以这样认为,长时间受封建思想压制的新资产阶级欠缺政治实力,大多时候他们只能依靠文化、思想来抨击封建制度,而这正好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出现与发现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内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家不再将君主看成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对象,此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的便是“人”,以“人”为突破口阐述自己的思想。

“人”是研究当前历史的主体,大部分民族主义文学家作品中表达出的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即是民族意识。因这些文化作品的出现加快了德意志民族团结统一的步伐,且德意志人民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文化被世人传颂,为后世记载,在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思想意识形态后,这些民族主义文学家们便开始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及文学等多个方面猛击封建统治,鼓励民族一起扛起民族主义大旗,强调自由反对分裂,强调平等反对专制,由此便可看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本身就带有非常浓厚的资产阶级色彩。

二、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众所周知,德国文化民族主义一直提倡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与其他国家文化民族主义相比,德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注重在文化领域弘扬与发展德意志民族精神和特性。基于此种背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创造出更和谐统一的德意志文化,实现民族富强,便开始主张民主平等自由,反封建反神权。从兴起时间上分析,可追溯到17、18世纪,这一时代的德国刚开始出现文化民族主义一说,且涉及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容均囊括在哲学、文学及音乐等领域。民族统一是民族主义文学家最大的诉求,他们应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征及民族风格的文学作品,统一表达着对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与爱戴,这是一种最朴素、最传统的民族情感[3],于近代所形成的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来讲,意义重大。

首先围绕哲学领域探讨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据了解,“思想启蒙运动”开始前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有两位,一位是莱布尼茨,一味是托马修斯,受启发于法国启蒙思想,他们开始关注与强调“理性与人权”,在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里,“绝对神权”就是一个谬论,于是他们开始倡导自由,批判神权专制。待进入康德思想时期后,即进入启蒙运动发展最鼎盛阶段,人们开始崇尚和平自由,开始注重自由言论、自由思想。显然,这是先前哲学思想的延伸,康德在18世纪末期发表的《纯粹理性判断》便强调人性的自由与平等,该文章不仅被奉为“德国人的精神革命”,而且还成功推翻了受传统自然神论思想压迫已久的平等自由思想。以此为背景,越来越多的思想启蒙家们开始注重与强调德意志民族文化作品创作,在他们的眼中,德意志民族文化有义务体现出更多的资产阶级意识,并且他们也系统地通过这些形态意识的形成打破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有力抨击了封建神权。

如海涅在18世纪中期发表的《汉堡评剧》讽刺了前人一味照搬德国古典戏的做法,加之受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加大,他在文章中提出国人(德国)戏剧表演有理由去反映民众生活,戏剧表演应当是国人生活的影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德意志民族意识。然而从实际发展看,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并不十分契合德国本质需求,人们在借鉴法国思想时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一些较消极的东西。很多德国本土的文学家受法国思想影响,开始模仿极具法国浪漫主义风格的文章体裁,而此时的思想极易出现偏差,进而便出现了诋毁本土文学作品、风格的情况,显然文化民族主义者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表达人民平等统一的民族意识及愿望。

在文化民族主义未兴起与发展前,德国上层社会把“说法语”当作贵族身份的象征,他们耻于说本国语言,而随着启蒙运动日益高涨,进入正轨,他们的民族意识开始慢慢觉醒,重拾本国语言,如17世纪末期的托马修斯(德国启蒙运动之父)便开始使用德语教授大学课程。在他的眼中,德语好于拉丁语,纯粹的德语所表达出的思想与内容更能彰显出德国人伟大的民族意识。托马修斯之后很多的德国教师都开始使用德语教学,且这一行为逐渐辐射到其他文化领域,如音乐界。巴赫(18世纪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便是应用德语创作音乐作品并进行音乐演唱的第一人,其对德语的推广贡献巨大。

时代因素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但因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最开始并未获得社会大面积的认可,特别是资本主义、封建统治者,他们并不接纳会给他们个人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的文化民族主义,因此导致文化民族主义发展的过程十分缓慢。查阅大量资料可发现,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出片面性、狭隘性等特征,这不仅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本身势力庞大,更是因为新兴资产阶级“羽翼未丰”,不具备政治反抗能力。也正因如此,这些新兴资产阶级才会想要从文化领域来表述自己的诉求,而这正好为后期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4]

18世纪初,此时的德国还是一个山河破碎、小邦林立的国家,除了在国家上无地位可言外,国民与统治者也都未意识到封建统治的弊端,这显然阻碍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如同恩格斯在相关著作中描述的18世纪的德国那样:“辅修与解体混合在一起,没有人会感受到舒服,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的糟糕,不满情绪笼罩全国,我们却束手无策,该怎么办,该如何做,人们似乎都懒于思考,可怜的商人气息浸染全国,糟糕到连一丝腐烂尸骸的力量好似都没办法存在。”可见,生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德国人对生活充满迷茫,而真正给予其希望的是法国大革命及北美独立战争,他们想要从混沌的生活圈内解脱,他们想要打破封建束缚,而此时的一场文化大革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就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并朝着非常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查阅历史资料可知,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均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手无寸铁的德国文化民族主义文学家们只能依靠手中的笔来宣扬自由平等,强调统一和平,只有改变德国人自有的思想意识形态,其才能为国家的和平统一提供支撑力,也只有这样,文化民族主义才能获得持续性发展。

[1]常维.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探析[J].商业故事,2015,(12):112-113.

[2]王艺璇.《威廉退尔》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衰[J].商业故事,2015,(13):128-129.

[3]于萍萍.浅析近代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J].商业故事,2015,(12):20-21.

[4]孙慧.德国的民族主义与德国的统一[J].怀化学院学报,2010,(8):20-22.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德国人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德国人为什么1年能休假178天?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