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业: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新视角

2018-03-07阮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阮星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作为一种新起的特殊创业活动,微创业的产生对于资金有限而风险承担薄弱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该创业活动对投资资金需求小,并且宣传、交易行为只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平台即可。投资少、渠道广、风险小、空间大,正是这些特有的优势,使得微创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首选。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逐渐深入革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旧式创业教育存在的瓶颈,认识到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合作用远大于理论传播,所以着力解决创业教育实践操作的问题成为燃眉之急。所以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简要概述,希望对当下高校创业教育在如何提升实践性的问题上有所启示。

1 “微创业”实践教育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意义重大

大学生的的大学学习阶段是比较接近社会型学习的阶段,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创业、就业的问题。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在资金、人脉、市场等方面处于劣势,再一个就是庞大的市场、复杂的行业数据以及激烈的竞争,种种因素致使许多高校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就所学习知识进行实践。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微创业的出现无疑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方向[1]。

首先,微创业实践教育的存在,是对以往高校过分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普及的教育构局的冲击,为高校创业类教育打开实践方面的大门,形成 “理论融合实践,综合促进”的教育特色,同时在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分析中,逐渐与本校教育融为一体,促生成强有力的“本土文化型教育”。其次是在有计划、有目标性的集体实践体验中,能够提升学生对微创业理念的认识,并激励学生逐步走入真正的创业实践中去,无论是成绩性考察,还是自我个体性潜能激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长期的有效性教育实践与不断的考察、总结,也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创业主体。对于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也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微创业”实践教育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本着为创业的多种发展优势,当下微创群体也在高校学生中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微店”店主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无论是卖护肤品、体育器材还是开小铺的,这些店主都在感受着来自“微创”的益处。充分借助这一创业潮流,高校创业教育探索工作方向就显得十分明确[2]。

其一是微创业与高校大学生基本情况有着显而易见的契合。既不需要高额融资,也不需要繁复工序,同时在时间安排和空间经营上都具有异于其他创业模式的便捷和灵活,微创业可以说是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创业首选。

其二是许多高校创业课程在设计中就已经加入“具体实践”的内容,即在常规性的知识学习外,还需展开实际性操作课程[3]。但是就一般性创业而言,学生很难在短时内完成,取得成效的可能性也较低,所以实践课程也就成为一句口头话,创业实践就成为创业类课程教育中的一块短板,恰好这正是学生所需的。凭借微创业的种种优势,将之纳入高校教育内容,并打造为一门实践考察特色课程,不仅益于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更提升自我操作能力,丰富创业经验。

其三,作为一个大众型创业模式,微创业在民间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因为它面对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它面向的是所有人。借助网络科技、媒体平台,微创业在民间的信用度也为教育纳入提供了依据。

3 “微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推进策略

3.1 充分融入微创业实践性课程

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中心对象。在教育行为的发生过程中,要求教育需要有足够专业的、严谨的理论支撑,同时也要求其兼具可行性和适时性,具有包容性和现实可能性。所以在一般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础之上,还需要加入微创业的成分,即将微创业课程特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课堂中,这就需要科学地、客观地设计、整合教育课程[4]。

那么具体如何体现呢?首先是能够充分应用借用相关可用资源,将之吸取、转化为课堂特色。例如,教师可就商务管理模块给出几类典型微创业示例,让学生在了解微创业在商务管理中的存在意义和管理、经营理念的同时,激发自身“微创潜质”。再者,实现各个管理机构或者部门间的相互交流,共同作用、一同指导,实现“理念—策划—行动—管理”的实践流程。例如,学校可以强化和当地就业规划、创业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联系工作,将比较单一的高校创业教育内容,转化为比较丰富、全面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引导、保障的综合体系。

3.2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实际性创业活动

对于大学阶段的许多学生而言,可能对创业的理解并不是难题,但是具体如何去实际性地操作,如何才能够把握好操作的力度和速度,如何才能够按预期完成设定目标等都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性微创业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5]。管理便捷、融资方便、实效性高的微创业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理想的创业活动中,很好地解决了大学生创业难、不敢创业、无从下手的问题。

所以,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讲解微创业的内容,比如微创业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如何操作、后期该如何处理等。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随着网络上各种平台参杂混乱,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平台好坏,防止误入售假、传销等非法组织的泥淖。

3.3 充分结合微创业教育和学校教学实践

高校的一般性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已经具备“教科书”式的启发作用,因为经历长时期的实践、探索、革新,这些教学模式已经处于一个相对较可靠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包容性和稳定性[6]。所以,作为一种较为新式的创业教育模式,在教授或者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以本校教学实践为依托,对微创业教育进行具体课程教学。同时,高校学生一般情况下寒暑假的时间是闲置的,学生几乎没有任务型作业,利用这样的条件优势,学校可以以任务式作业的布置为基础,让学生个体或者可以组成团队,走出校园对当地创业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可以展开实际性的创业活动并做好总结、分析工作。

例如,利用时间比较充裕的暑假,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以3~5人为一组,分别负责上网搜查资料,搜查对象为典型的微创业成功案例,然后再就搜查案例作分析,分析内容涉及创业方向、范围、服务对象、经营方法等,最后再以典例为思维建模,涉及创业策划书,并利用学校创业教育理论分析其可行性。

3.4 构建适宜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及时评价

一个完整的教育行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此期间的教育行为应当囊括教育设想、教育计划、施行计划、评价行为和改正工作等多个阶层。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系统的构建是必要性工作[7]。评价系统的存在作用体现在可以综合反观教育活动、总结分析教育缺漏并为进一步优化行为提供借鉴经验。教师可将一般性岗位能力考察视为教育中心,但不可忽略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语言素质等方面的考察工作,将高校学生的微创业实践活动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以具体表现出来的实践性能力为评判标准,针对性实施“一对一”考察、评价[8]。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工作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步入单一评判、单向考察的误区。即考察的组成因素应当是多样的,考察的方法、手段应当是灵活的,考察的范围限度也应当是较为宽泛的。例如教师对学生一次微创业实践考察、评价时,需要纳入的考察因素就可以包括:学生基本创业知识掌控度、策划书工作准备度、对象产品的适用性、运营状态良好度等。同时,这个评价系统还应该包括意见性评价,即教师在给出评价后,还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可行性意见。这样既可增加教师对学生创业的了解,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激情。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充分培养出创新、创业的新型社会人才,将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性操活动结合起来是首要之举。因为就当下大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所表现出来的落后性和矛盾性,如果不加以实际化革新、不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狭窄范围中“走出去”,这种模式之下产生的创业型人才将很难适应真实的社会创业环境。利用“微创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融合微创业教育实践,加强学生对该模式的认识和把握,在教育知识普及学习的同时,也需注重引导学习者学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而且必要性的评判、鼓励与协助也在教育者的教学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从质的层面提升当下高校大学生在创业学习模块的能力。

[1]叶山土,籍洪亮.微创业: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新视角[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4,29(1):16-19.

[2]吴萍.微商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107-110.

[3]蒋华斐,金微.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10):61.

[4]张项民,候晓丽.基于微电商平台的高校微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6):15-18.

[5]周佩,姚世斌,章道云,等.大学生微创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8):269-270.

[6]张微,王旗.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

[7]王微.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3):37.

[8]徐占东,梅强,陈文娟,等.大学生创业环境、创业特质与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9):108-1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