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学体育课程融合的设想

2018-03-07康聪潘增云富平县迤山中学陕西渭南7117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中学技能

□ 康聪 潘增云(富平县迤山中学 陕西 渭南 711700)

1、“健康中国”的概念及其与中学体育课程融合的相关性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 2016年经国务院颁布的一项指导性文件,该文件对今后15年有关“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指导,“大健康”概念突出了发展的同时,对长远与当前的健康发展阶段进行了规划,明确了目标的操作性。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强调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在物质、精神、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宏观指导身体、心理、社交和生活方式等。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国强之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是青少年在学校取得健康教育的基础课程。《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选编》中界定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体育课包括传输知识和学习运动技能两个目标,其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学体育课程融合的设想

2.1、体育学与医学结合

体医结合,既体育学与医学相结合,是两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包涵技术、思想和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结合,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他们结合的实质是,体育学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医学是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在体育学实践中的归类与总结,使其变得处方化、实用化、科学性和独特性,促进体育学的健康性。现代医学与体育融合,例如损伤预防常识、野外求生技能、保健学常识等,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两大着力点在于运动锻炼与医学防护。《中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理应在课程构建上进行“体医融合”。“生命在于运动”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由于体医分属不同制度体系,交集甚少,医学中健康知识在体育中很少涉及。科学的运动是预防和康复两个健康维度重要的方法,在健康链条中起到重要的意义。

2.2、体育与心理学课程的融合

体育作为健康育人的关键路径,其健康的内涵涵盖了三个方面,心理技能是健康表现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的实践中,紧张、竞争、公平公开、协同和集体性的多方面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变化都起到决定作用。这种多方面的影响决定了心理变化的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为了满足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平衡,教师要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并且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致力于学生运动成绩与运动技能的提高,并且在情感上,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竞争、团结、协同、公平的精神,促进他们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

2.3、体育与生物学融合

生物学主要体现在营养环节、运动生理、运动解剖等方面,这与中学生关系密切,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健康生活。

营养作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摄取的重要有机体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学主要涉及青少年在运动和训练的情况下,为了补充能量供给,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达到科学的锻炼效果。合理的营养摄取,是健康运动的物质基础,是机能状态、体力适应等方面的桥梁,可以有效延缓运动疲劳,保障机体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的水平在稳定值内,避免创伤的发生。运动解剖是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基础上,解决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避免运动带来的潜在伤害。运动生理是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及教练员科学的进行运动技能指导,提高运动成绩与运动技能。

因此,体育课与生物学的融合有利于青少年机体营养的健康摄取,并且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训练,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2.4、体育与物理学的融合

体育课程与物理课程的结合有助于体育竞赛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如,举重运动员在比赛前会在手上抹上白粉,这是增大摩擦并且减少失误;游泳时运动员会穿专门的“鲨鱼衣”,减少身体与水摩擦;在运动会中,跳远运动员会用助跑获得加速度,维持惯性原理;接力比赛中传棒是向地性的运用;短跑中穿跑鞋是摩擦原理;跳远的跳坑力盛沙子是动量与冲量的原理;跳高杆下海绵垫子是增大缓冲力。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体会物理知识有助于技能的掌握并且较少伤病的产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养成。

2.5、体育与科技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与科技的结合已经无处不在。例如多媒体的教学应用,运动手环、健身APP等。乡村中学大多数配备了多媒体。多媒体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可以通过视频将运动项目技能学习进行阐述,将理论与动作分解或完整联系起来,教师做示范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有些复杂技术要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连贯性,掌握技能的重难点并培养学习兴趣。如今,手机、平板、ipad touch、运动APP等,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3、“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学体育课程融合发展思路

3.1、促进制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随着学业的加重,学生体质下降、课外活动的减少、网络诱惑、肥胖率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健康中国发展的突破口是学校体育,中学体育是重要的环节,根据实际的情况,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加强体育评价考核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对教师结合学校评价、职称评优、绩效考核等进行有效积极的考察,并将体育运动能力作为学生升学的评价手段,考核进行“教考分离”,确保考核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与内在动力。结合体育场地因地制宜,利用校内有限的环境设置动态的活动环境,教师创新性教学,学生有效提取知识与技能,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要求。

3.2、构建中学体育整体化内容体系

中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青少年的身体生长规律,不仅注重学期之间、学年之间,还要注意学段之间的阶段性与连贯性,保证青少年发展的持续性和规律性。中学体育各学段课程的教学上,避免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的混乱性,实现教学的资源高效配置,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根据学生年龄段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激发他们的锻炼内在动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3.3、优化教材设计

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完好状态,除了身体健康外,体育素养和心理健康也能够反映青少年的健康水平。通过在学校开设体育心理知识座谈会、制定体育健康手册和体育心理辅导站等方式,定向向学生开展心理服务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与辅导,普及体育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的运动心理健康。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特征,构建多样性的实践机制,实施学生体育心理健康与体制测试的相协同。除了学生体质测试包涵的指标外,将体育素养纳入到健康指标评价机制中来,这包括健康知识、科学饮食、卫生知识、锻炼时间和次数、运动的动机和信息等内容。通过体育素质测评,找出学生的体育文化和知识水平及心理变化的不足,科学性、针对性的进行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

3.4、拓宽体育教学平台

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构建相关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集中式或经常性宣传各学科有关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健康教育培训写入相关的政策条例。合理设计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学生讲述最新的教育部出台政策 (健康中国)解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前瞻性与认识。在健康中国政策的鼓励下,树立课程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方法、习惯、兴趣的全面发展。

3.5、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体育教师要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发展一专多能的专项优势,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层面,有针对性的加强自身欠缺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健康中国”理念的引导下,将有形物化的教学与无形的人性精神进行整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谈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喜欢的项目作为爱好,并且坚持下去。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统化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从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

3.6、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学校通过组织体育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师专业的训练下科学的提升自身的专长;家长通过课外兴趣班增强学生对自身爱好的发掘。在“健康中国”理念的科学引导下,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相融合,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发展学生进行终身锻炼的意识。

4、结束语

中学体育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奠定了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接班人,他们的健康观决定了国家未来民众的健康状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去,落实到实践中,落实在课程规划中,落实到政策改革中。将学校、社会、家庭、政策和学生五位一体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方位多维度的合力,发挥中学体育教学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价值,促进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中学技能
在多解中学创新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画唇技能轻松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