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更加光彩夺目*

2018-03-07郑科扬

文化软实力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发展

郑科扬

这些年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今年1月5日他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1-05)[2018-03-01].http://www.gov.cn/xinwen/2018-01/05/content_5253681.htm.。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迎来了《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我们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重温《共产党宣言》,“回看过去的路,环比别人的路,眺望前行的路”,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更自觉地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下面,是我学习思考的体会。

一 《共产党宣言》是引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实现自身彻底解放、人类彻底解放顽强奋斗的不熄灯塔,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十九大刚结束时,他再次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他所说的初心,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自始至终为人民的初心,就是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由我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表明的初心。他要求牢记的使命,就是党章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求复兴,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就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提出,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谈到必学著作时列举的第一部就是《共产党宣言》。习近平同志还举例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讲过,他学习《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每遇到问题就从中找办法,每读一次都有新收获。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时,联系国内外大局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从思想源头和实践历程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四个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通过再学《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深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应该做什么,要继续向哪里去,无疑意义重大。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170年前《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它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靠自己解决不了,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最后一个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它断言,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都是必然的,但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它指出,无产阶级是推动这场广泛、深刻革命的决定力量,无产者必须组织成为阶级来行动,由先进分子组成独立的强大的政党来领导,并同其他劳动阶级结成联盟,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才能取得胜利。它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革命而不是改良的手段,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这个国家在阶级消亡之前都必须存在。它阐明,要运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力量去剥夺剥削者的全部资本,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行按劳分配,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之路。它描述了人类未来的美好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时,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问世时,资本主义尚处在上升时期,从那时到现在的170年间,世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原理,一直引导、激励着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掌握自身命运、实现共同理想而斗争;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有起有伏,但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没有变,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始终闪耀着无可比拟的真理之光。

20世纪初,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飞跃,从此打破了资本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受历史条件局限,他们未能具体回答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任务只能首先由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承担。在资本帝国主义重重包围、孤立和联合武装入侵的严峻环境中,列宁启动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斯大林为继续进行探索用了三十多年时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俄国(后来的苏联)成为足以与最强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占全球三分之一土地、四分之一人口的十几个国家先后插上了社会主义旗帜,大大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的格局,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人民民主和实现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

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任何事物一样都不是笔直的。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去世后不久,世界出现“两强争霸”的格局,中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十分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艰辛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亡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骤然转入低潮,震惊了世界。一时间,什么马克思主义“无用”了,社会主义“失败”了,社会主义“历史终结”了,等等,唱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事态发展,所有这些断言都一一破产了。为什么会破产?因为,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相反,是这些国家的执政党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偏离、背离直至最后背叛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造成的。以苏共为例,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从苏共领导层中暗藏的两面派、野心家赫鲁晓夫开始,抓住过去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任意夸大,乃至蓄意捏造,又把一切归罪于已故的领导人,进而把纠正错误变成全盘否定党和人民的奋斗史,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严重扰乱了党心民心,以致历史遗留的和新面临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积累、激化了矛盾,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停滞。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他以所谓“新思维”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改革”之名篡改党和国家的性质,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方向,公开走上西方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所希望的邪路。第二,西方敌对势力则借机加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扶持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趁机利用群众中的不满情绪,策动毁灭性的“颜色革命”,终于导致苏联解体、苏共亡党,造成历史大倒退的悲剧。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的严峻形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尤其是执政党,研究汲取反面教训,在高度警惕中继续艰辛探索走自己的路,努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阵地,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在此期间,世界左翼运动尽管受到苏东剧变的冲击,仍然奋力抵制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研究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对资本主义及其制度弊端的质疑和批判更多,而马克思则被尊崇为千年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再次成为畅销书。世界左翼运动也更加活跃。欧洲拉美的左翼力量以各种方式联合起来,反思苏东的教训,继续研讨社会主义命运和反对资本主义的战略。欧洲跨国联盟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工人创造出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发展条件,社会主义才是未来”,主张“加强国际力量的联合,为民族为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而斗争”。去年12月,应中国共产党之邀,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聚会北京,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举行高层对话,就许多全球性重大问题形成高度共识与共同倡议,各方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高度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高度期待中国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从本质上看,这次世界政党盛会,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及其全球影响力。

纵观历史、环视全球,中国共产党在过去40年中,面对从冷战到“一超独霸”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复杂国际环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国家发展的世界奇迹。如果说,前些年世界上那些反华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鼓吹的中国“失败论”、“崩溃论”、“威胁论”还有不小的市场,那么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肯定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越大、越强。比如,中国的变化“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奇迹”,“我们羡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时代的要求”,“中国正在赢得更远大的未来”,“中国迈向国际舞台中央影响深远”,等等。在这里,引用国外一些人士称赞中国发展成就的评论,绝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中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始终同广大劳动群众以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共产党人坚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遇到任何阻力或挫折,都能取得可以得到的胜利。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奇迹,是党在长期奋斗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特有优势的奇迹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真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登上中国和世界政治舞台,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建党初期,党的领导工作犯过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也犯过“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后来的探索也曾犯过错误,但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锻炼得愈来愈坚强、成熟。其中的原因很多,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或者说一条长期起重要作用的基本经验,就是从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我们党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革命、建设、改革之路。党的全部历史表明,这已经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最大特点、最大优点、最突出的优良传统作风。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EB/OL].(2008-04-01)[2018-03-08].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69/49171/7069468.html.1997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社会完成三次伟大历史性飞跃,实现三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赢得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这样,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前期建设的成就也是这样,开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辉煌还是这样。

当今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让世界看到,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创新引领全面启动,经济全面转型提质,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的势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进步,政治局面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生活质量相应提升,社会和谐安定、运行有序,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治污减排成绩突出,环境治理明显见效,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和效率全球领先。随着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大国外交面貌一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大旗的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联系在一起,正引领人类进步事业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曾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的东方大国,仅用五六十年时间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贡献,也是对全世界、对整个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其意义至少可从三方面观察: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走的道路视为国家发展唯一道路的迷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想走独立自主、较快发展之路的国家,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选择和共享机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有力地改变了美国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与联合行动,从物质到精神诸多方面为解决全球性、地区性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正在加快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球治理秩序改革创新,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抬头的挑战。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从理论与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苏,为政党建设和执政党治国理政提供中国智慧,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世界再展雄风创造更多更好的有利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一直保持实践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特点。从40年前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观、方法论,应用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全面、系统、颇具独创性的科学认识,同时又在党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的奋斗实践中,使理论认识经受检验,不断丰富发展,一次又一次进入与时代变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今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精神的理论结晶。其中最具创新性的科学思想十分丰富,比如:第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要善于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去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条件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不偏离,调动一切有利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第三,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优质高效发展之路,确保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实现稳定脱贫,进入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家一户一个人都不能少。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和释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活力,绝不停滞不前,绝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第五,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长处结合起来,创新经济体制,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需求与供给、发展与稳定等关系。第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八,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相互辩证统一。第九,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是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是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坚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的权威,巩固党的高度团结统一,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其相互促进,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不断解决党内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损害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上这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富有强烈时代特征的科学思想和重大原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和伟大斗争,开启了凝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世界进步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要求主要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01).。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示。按照这样的提示,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时,要深入理解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党肩负的时代使命,处理好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的相互关系,以坚定的自信和不懈的奋斗去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当今中国进入的新时代,是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世界领先,基本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国家。党的十九大为此制定的总布局、总战略和基本方略,也都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无疑是一项十分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的中国梦,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新时代呼唤时代需要的理论指导,呼唤顺应时代要求、深得党心民心的时代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极不平凡的历程和我们党、我们国家面貌发生的极不寻常的变化,让世界看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理论,就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而且全面发展创新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时代伟人,就是率领党和人民继往开来、乘风破浪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辉煌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之大幸。回顾近百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政党兴亡盛衰的历史,对比当今世界“中国治,西方乱”的现实,我们更加深感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路指向,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我们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夺取伟大斗争全面胜利,确实有了最可靠的保证。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自信,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执政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加自信。

我们自信,绝不自傲。相反,越是自信,越要增强忧患意识、斗争意识。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但国际关系中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多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相当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良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势头正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开局喜人。同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更多,而且交错叠加,任务相当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这决定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方面,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各领域,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党内,都不能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能否取得伟大斗争的全胜,将长期而严峻地考验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水平和能力,关系到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成败。

实现伟大梦想、完成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关键在于建设好伟大工程。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必须结合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实践来进行。在新时代,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阻碍党提高治党治国能力和拒腐防变抗御风险能力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的建设工作中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不讲政治,就没有灵魂。新时代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在一系列伟大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和矛盾斗争格外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牢掌握工作和斗争的领导权、主动权。

要高度重视社会层面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党和国家实施以“西化”、“分化”为主要内容的“和平演变”战略,一直没有停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企图把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的改革引入歧途,竭力鼓吹新自由主义、西方政治模式、资本主义“普世价值”,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同时交替使用“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企图破坏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此,我们的斗争从来没有止息。意识形态领域的这种斗争,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外交问题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这些领域。矛盾斗争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要不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不要从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不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根本问题上。党要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首先必须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一切阵地的领导权全部而且稳固地掌握在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具有敏锐政治鉴别力、旗帜鲜明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同志手里。同时,要在斗争中精心锻炼培养一支足以覆盖意识形态领域各方面的政治思想强、专业才能精的骨干队伍,引导和鼓励他们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斗争水平,有的放矢而又富有成效地主动开展工作,正面阐明党的主张、严正批驳错误思想、有力澄清糊涂认识,揭露制造混乱者的诡计。

要努力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斗争性。社会层面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必然反映到党内。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着力解决坚定政治立场和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重点预防和整治党内存在的两种彼此相通的腐败病。一种是政治上蜕变转向,即政治本质上的腐败。背叛马克思主义,背离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阳奉阴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道而驰,在政治方向上走邪路,还迷途不返。再一种是私生活糜烂,人生品格上的腐败。背弃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热衷于追逐个人名利,堕落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奴隶,还滥用职权为非作歹,却不能自拔。这两种腐败性质不同,但彼此相通,很容易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都会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伤害。在有些情况下,政治上腐败危害更甚。犯这两种病的人,都是政治上站错了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解决人们头脑中“总开关”的问题。出现这类问题多的党组织,大多是党内政治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预防和整治的关键抓手也在于全面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生活必须强化问题意识,见微知著、由表及里,有的放矢,标本兼治、综合施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健康、正常的党内斗争,既认真强化法纪监督的刚性约束,又精心培植、激发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内生动力。坚决扫除党内生活中缺少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等庸俗化倾向,纠正回避问题、掩盖矛盾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如此,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内在生机与活力,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执政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夺取新时代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更可胜券在握。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