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语声调对壮族民歌旋律的影响探析

2018-03-07韦宵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壮语声调壮族

韦宵爱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壮族,作为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他的民歌文化异彩纷呈,壮族民歌不只是壮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壮族民歌反映了壮语的要素,可以说,壮族民歌涵盖壮语,是壮语这种语言发展的一种演变的特殊方式,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最明显的就是壮语的声调对壮族民歌声高的影响,以及壮语节奏对壮族民歌节奏的影响。

1 壮语语音的基本特点

壮语历史十分悠久,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是为了方便记事,有利于人与任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早在遥远的商周时代,壮族先民就在壮族地区创造了壮语的文字符号,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语言以及文字符号就在壮族地区获得了很快的传播。伴随着使用需求的扩大以及汉族的影响,壮族人民在借鉴汉族六书造字的方法创造出了 “方块壮字”,这些文字符号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二是借用汉字注壮语的音义;三是直接创造的和象形字相类似的字形。于是壮族并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统一的文字,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为提升壮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传播壮语,直接创造了属于这个民族的拼音壮文。主要是以拉丁字母作为字母,并且以壮族北部地区的方言作为基础的方言,并且选取了南宁市武鸣区的壮语语音作为一种标准,选取了26个字母,其中包含了八个元音、二十个辅音,同汉语相类似,音节是这种语言中最小的一种语音片段。并且与汉语的音节相类似,也是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大部分,方便学习者学习。但是与汉语的拼音不同的是,在壮语拼音中,这里有八个调类,区别较大,需要仔细区分。

壮语中的音节的读音高低就是这个音节的声调,而调值则是声调的实际数值,对于壮语来说,这种语言主要是有六个调值,这六个调值分别是中升、中平、中降、低降、高平、高升,其中有两个塞声调。无疑而问,壮语的声调和汉语普通话的声调相比是更加复杂的。并且,在实际的语流中,壮语同普通话一样,是有变调的,尽管声调发生了改变,但是意义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壮语的标准音中的三、四音是没有变调的,这一点和汉语普通话正好不同。

2 壮语民歌演唱的特点

壮语民歌的演唱也是极其有特点的,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壮族民歌的演唱多是在祭祀和丧葬的场景中,所演唱的曲目也都是一些民间比较流行的风俗歌,除此以外的演唱活动多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完成,与汉语歌曲不同,壮语民歌的演唱很少出现单人演唱的形式,也就是很少出现独唱的形式。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也是尤其突出的,可能这是因为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与他人交流,这一点与民族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交流的形式就有利于增强这种语言的丰富性,以便于创造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壮语文化。

不仅壮族歌曲的演唱独树一帜,而且,壮族传统民歌和壮语的关系也是需要关注的,笔者认为语言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壮族民歌也不能例外,壮语是壮族民歌的一种转变形式的衍生。最为鲜活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是广西一些乡镇的“山歌会”的民间活动,最为明显的就是广大民众通过参加这种“山歌会”的形式进行语言的交流,尤其是以男女情歌对象以传达爱意等“倚歌择偶”的形式,其中有很多的村民其实不是纯粹地要听山歌、唱山歌,他们的主要的还是关注语言,关注语言所带来的社会交际活动,以及这种社会交际活动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形式也可以被称为“以歌载言”,对于不懂壮语的民众来说,这种“山歌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这就是歌曲是语言延伸的最主要的表征。

这种形式的延伸寓示着壮语民歌中歌词才是其核心,而事实中确实是如此,因为壮语民歌的曲调旋律发展是相对于歌词来说的话,是相对更为薄弱的,这也是事实的一种例证。壮族民歌中的“调”并不能被称为是一种专业音乐学科中的“调”,流行较广的“林圩调、马山调”均是壮族人民能够一起认同和辨识的旋律,而且这种旋律的结构均是极其简单的、清晰的,节奏和节拍也都是稳定少变的。

3 壮语对壮族民歌的影响

声调作为壮语的一个特征之一,它对于壮族民歌的音高影响显著。因为壮族人民往往利用壮族民歌进行交流,或者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这种歌唱正如日常的交流一样,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即兴性,在这种情况下,歌词的作用性就被进一步突出了,歌曲本身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语言的一种辅助,并且伴随着交际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种即兴性的演唱往往会导致旋律的变动,实践证明,歌曲的旋律音高走向与歌曲声调的走向大致相同。而且,壮语民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利用相同的旋律更改一定的歌词,来表达不同的内容,这种变调的情况就更容易出现了。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壮族的旋律也并不是完全按照声调的一种起伏变化而进行变化的,它的随意性是比较突出的。

除了对旋律音高的影响,壮语声调的存在还对壮族民歌的节奏发生明显的影响。比较明显的就是壮语声调的第一调到第七调,都是舒声调,第七调和第八调才是塞声调,但是第七调是属于高音组的,第八调是属于低音组的,所以第七调和第八调的短调对于壮族民歌歌曲的旋律节奏影响是很突出的。比如,在《龙眼荔枝颗颗甜》这一首壮族民歌歌曲中,是第七调和第八调的文字,在演唱的时候,发音都是高平而且短促,与其他音调的文字在结合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短平的组合,以及长短的组合等,无疑而问,这些声调都影响了歌曲的节奏。

综上所述,壮语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她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她的影响是渗透到壮族民族歌曲中的,演唱时的即兴性,以及壮语本身所具有的声调,都使得壮族歌曲在演唱中会发生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所影响的方面,这里主要是指声调所带来的两个方面,一者是壮族民歌的旋律,二是壮族民歌的节奏。这种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并且也彰显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也正是因为壮语与壮族民歌之间的显著联系,我们在对壮族传统民歌的保护中,也应该重视这种关联,从壮族语言入手,重视壮族传统歌曲的歌词,不仅要关注壮族音乐的形态变化等,还要注意多对壮族歌曲进行相应的改编,把握这种要素和特点,才可以促进壮族歌曲的进一步创作和创新。壮族语言是一种传播的媒介,也是一种工具,对于弘扬和发挥壮族传统民歌璀璨夺目的光彩和魅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对于壮语和壮族传统歌曲之间联系的探究对促进壮族歌曲的流传起到作用!

猜你喜欢

壮语声调壮族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