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鹰黑猪新品系性能测定研究

2018-03-07王明宇叶建伟韩雪蕾乔瑞敏曹俊青任飞要李新建

猪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猪种产仔数黑猪

王明宇,叶建伟,张 晨,韩雪蕾,乔瑞敏,曹俊青,任飞要,李新建

(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100)

养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随着猪育种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猪的专门化品系的培育和配套利用成为世界养猪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而我国种猪品种主要被国外引进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等优势猪种占据,由于这些猪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瘦肉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地方猪渐渐被边缘化,但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发现外来猪虽然优点明显,但其肉质差,不耐粗饲等缺点也同样明显,因此,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利用我国品种优良的南阳黑猪、莱芜黑猪、二花脸猪与国外杜洛克猪杂交选育出雏鹰黑猪新品系,该品系繁殖性能突出、体质强健,耐粗饲、抗应激能力强、肉质优良,具有比较好的口感[1]。经过二世代选育,体型外貌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了全面了解雏鹰黑猪新品系各个性能指标,因此本试验对雏鹰黑猪新品系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为下一步雏鹰黑猪选育、杂交配套推广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从雏鹰农牧集团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选择雏鹰黑猪初产300窝产仔记

录、50头生长育肥猪、16头育肥猪[(101.09±7.4) kg],分别对雏鹰黑猪新品系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和测定。

1.2 试验器材

超声背膘仪;体重秤;圆形取样器;电子分析天平;80 ℃恒温水浴锅;压力计;酸度计;嫩度计;游标卡尺;直尺;卷尺等。

1.3 繁殖指标测定

统计母猪产程(min)、总产仔数(H)、活产仔数(H)、有效乳头数(Num)、仔猪出生间隔(min)、断奶体重(kg)、断奶日龄。

产程(min):从子宫规律性收缩开始到仔猪全部娩出为止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为产程

总产仔数(H):母猪每胎所产的仔猪总数即为总产仔数

活产仔数(H):母猪每胎所产的所有活的仔猪数即为产活产仔数

仔猪出生间隔(min):一只仔猪完全分娩到下一只仔猪完全分娩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为仔猪出生间隔

断奶体重(kg):对30日龄断奶仔猪进行称重即为断奶体重。

1.4 生长指标测定

记录育肥猪初生重(kg)、体长(cm)、体高(cm)、胸围(cm)、管围(cm)、腿臀围(cm)、增重(kg)、背膘厚度(mm)、眼肌深度(mm)、计算平均日增重(g)、眼肌深度(mm)。

体长(cm):用皮尺测量从两耳根连线中点沿背线到尾根的距离即为体长

体高(cm):用皮尺测量从鬐甲部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为体高

胸围(cm):用皮尺测量沿肩甲后绕胸一周的周径即为胸围

管围(cm):用皮尺测量前肢上1/3处的周径即为管围[2]

腿臀围(cm):用皮尺紧贴体表量取自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离即为腿臀围

背膘厚度(mm):用超声波背膘仪测定猪最后肋骨处的背膘厚度

眼肌深度(mm):用超声波背膘仪测定。

1.5 屠宰指标的测定

采用宰前测定宰前活重(kg)后,将猪用CO2致晕,采用尖刀与胸骨成45°角,进刀深度约13~18 cm,切断颈动脉和静脉交接部位,放血5~10 min的方法对猪进行屠宰。屠宰后按照《瘦肉型猪胴体测定技术规范(NY/T 825-2004)》对猪的头重(kg)、皮重(kg)、骨重(kg)、瘦肉重(kg)、脂肪重(kg)、胴体直长(cm)、胴体斜长(cm)、胴体重(kg)、背膘厚度(mm)、眼肌面积(cm2)、皮厚(mm)、大肠长度(m)、小肠长度(m)等屠宰指标进行测定。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 821-2004)》取背最长肌和腰大肌各150 g对肉色、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剪切力、系水力、亮度等肉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其中肉色和大理石纹运用美制评分版1~5分制的评分方法,将肌肉置于白色底板上在自然光下进行肉眼比对评分[2],屠宰后45 min测定肌肉pH记为pH45min,将肉样4℃保存24 h后再次测定肌肉pH记为pH24h,其他肉质品质的测定均按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雏鹰黑猪新品系繁殖性能测定

雏鹰黑猪繁殖性能测定情况如表1所示,雏鹰黑猪第一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为(11.53±2.40)头和(11.18±2.45)头,且雏鹰黑猪乳头数达(7.6±1.15)对,说明雏鹰黑猪产仔数不仅达到较理想的水平,并且成活率较高,雏鹰黑猪的哺育能力较强。在断奶体重方面,雏鹰黑猪30日龄断奶体重为(6.55±2.18) kg,但变异系数高达13.35%,表明这一性状还不稳定,依然受到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雏鹰黑猪产程与出生间隔分别为(132.8±49.27) min和(12.92±8.4) min,这两个数据均表明雏鹰黑猪产程较长。

2.2 雏鹰黑猪新品系生长性能测定

雏鹰黑猪生长性能测定情况如表2所示,雏鹰黑猪的平均日增重为(610±6.4)g,且变异系数为14.6%,较常规饲养的猪种来说日增重处于中等水平。雏鹰黑猪的料重比为3.40∶1,说明雏鹰黑猪饲料报酬较低。背膘厚度是衡量胴体肥胖程度的重要参数,在这项指标上雏鹰黑猪与国内外优良猪种相比相对较高。而雏鹰黑猪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与其他地方猪种差异不大,但低于国外优良猪种。

2.3 雏鹰黑猪新品系屠宰性能测定

雏鹰黑猪的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与正常品种猪屠宰指标相比,雏鹰黑猪瘦肉率和屠宰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7.33%和74.09%,达到了优良瘦肉型猪标准,这说明雏鹰黑猪新品系屠宰性能较好,体现出雏鹰黑猪产肉性能好的优点,但存在眼肌面积较小的缺点,另外,雏鹰黑猪大肠长度与小肠长度较长,体现了雏鹰黑猪具有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2.4 雏鹰黑猪新品系肌肉品质测定

雏鹰黑猪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与正常猪肉肉质品质相比,雏鹰黑猪肉色评分为3.67±0.62,肉色鲜红,且大理石纹评分为3.54±1.2,这两项指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另外pH24h与pH45min相对适中,较为理想,证明雏鹰黑猪肌肉易于保存,酸化程度弱。剪切力、滴水损失、系水力等指标也都相对较优,证明雏鹰黑猪肌肉烹饪损失较低,是品质优质的肌肉。

表1 雏鹰黑猪新品系繁殖性能测定

表2 雏鹰黑猪新品系生长性能测定

表3 雏鹰黑猪新品系胴体性状测定

表4 雏鹰黑猪新品系肌肉品质测定

3 讨论

3.1 繁殖性能

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断奶重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指标,而其中总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繁殖潜力以及遗传因素的重要指标,产活仔数和仔猪断奶重则是养殖基地饲养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本试验主要对雏鹰黑猪新品系繁殖性能这3个指标进行了检测。雏鹰黑猪新品系在平均总产仔数方面已经达到每胎(11.53±2.408)头,这一性状与南阳黑猪(12.07±1.53)头[3]较接近,与梅山猪(14.33±3.96)头[4]、淮南猪(13.48±2.42)头[5]这类高产仔数猪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与五莲黑猪(11.29±1.43)头、藏猪(8.42±3.31)头及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大多数猪种相比,其每窝产仔数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产活仔数方面,雏鹰黑猪每胎活仔数为(11.18±2.45)头,与梅山猪(12.72±2.97)头[4]、淮南猪(12.34±2.08)头[5]相比差距较小,并显著高于五莲黑猪(10.62±1.19)头和藏猪(7.98±3.23)头;另外雏鹰黑猪的断奶重6.55±2.18 kg与五莲黑猪(6.43±1.61) kg和藏猪(5.01±1.84) kg相比稍高[6-8]。在保证高产仔率的同时也可以保证高存活率与较高断奶重,这说明雏鹰黑猪新品系的繁殖性能较好且饲养管理水平也已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3.2 生长性能

料重比是指商品猪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它是评价饲料报酬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生猪生长性能的重要依据,雏鹰黑猪新品系料重比(3.4:1)高于苏姜猪(3.20∶1)、丫杈猪(2.76∶1)、鲁烟白猪(2.93∶1)证明雏鹰黑猪的饲料报酬较低,在饲料利用率上与其他优势猪种还存在较大差距,也可能与雏鹰黑猪生态散养模式有关[9-11]。日增重是指商品猪在生长育肥期平均每天体重的增加量,这一指标主要体现猪种的生长速度,雏鹰黑猪新品系的日增重(610±6.4) g虽高于淮南猪(0.363±0.03) kg、丫杈猪(0.51±0.02) kg,但与苏姜猪(0.68±0.04) kg、鲁烟白猪(0.77±16.96) kg等国内其他猪种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9-12]。在体尺指标方面,雏鹰黑猪的体长为119.00 cm、体高为66.99 cm、胸围为110.30 cm、管围为17.70 cm、与白洗猪相比,体长121.00 cm、体高65.47 cm、胸围112.68 cm、管围18.26 cm、数据相差不大[2],说明雏鹰黑猪新品系的基本体型已经达到优良瘦肉型猪同等水平。

3.3 胴体品质

背膘厚度是衡量胴体肥胖程度的最重要的参数,地方猪种的背膘厚度通常会高于已经选育成功的现代优良品种,雏鹰黑猪新品系的平均背膘厚度为34.49 mm要远远高于江泉黑猪27.78 mm[13]也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16.98 mm[14],这说明雏鹰黑猪在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而在屠宰性能方面,雏鹰黑猪屠宰率(74.09%)与合川黑猪(73.57%)、关中黑猪(74.61%)、江泉黑猪(75.2%)相比已将达到同一水平;瘦肉率方面雏鹰黑猪(57.33%)高于一些地方猪种如合川黑猪(42.0%)、关中黑猪(48.96%)和江泉黑猪(56.2%),但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骨率(10.85%)远远低于江泉黑猪(14.0%)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3.8%)[13-17]。以上数据表明,雏鹰黑猪未来的选育方向应向进一步提高产肉量,降低背膘厚度,与提高瘦肉率等方向倾斜,从而达到培育雏鹰黑猪瘦肉型新品系的目的。

3.4 肉质性状

在肉质品质方面,雏鹰黑猪的肉色评分(3.67)较理想,且呈亮红色,深受消费者喜爱[15],有利于雏鹰黑猪生态肉市场认可度的进一步提高。大理石纹影响肌肉的嫩度、口感等指标,且大理石纹与肌内脂肪呈正相关,大理石纹分布越好,肌内脂肪含量越高,肌肉口感越嫩,消费者的评价越好[13]。雏鹰黑猪的大理石纹评分为3.54,但变异系数较大,证明雏鹰黑猪大理石纹这一优良性状还不够稳定,个体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方向。雏鹰黑猪的滴水损失(0.72%)低于一些地方猪种如关中黑猪(1.47%)[18]。以上数据表明,雏鹰黑猪肌肉具有肉质颜色鲜艳,肌肉品质高,口感好,且保水力较强等诸多优点。屠宰后pH45min和pH24h是鉴定肉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雏鹰黑猪pH45min(6.26)和pH24h(6)均处于较为合理范围值,表明肌肉肉质正常无PSE肉和DSD肉出现。剪切力是体现肌肉嫩度的重要指标,剪切力越小,肌肉肌丝越细,肌肉口感越好,肌肉越多汁,本试验测得雏鹰黑猪剪切力(30.72 N)低于江泉黑猪(32.11 N)[13]和北京黑猪(56.38 N)[19],但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6],这说明雏鹰黑猪的肌肉嫩度与适口性均已经超过部分地方品种,但和国外优良品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4 小结

综上所述,雏鹰黑猪新品系在胴体性状,如管围、腿臀围、料重比等方面与国内外优质猪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屠宰率、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等方面与其他猪种相比已经稍具优势,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生态优质猪肉。同时,由于雏鹰黑猪采用散养的饲养方式,因此其具有耐粗饲,肉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等优点,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绿色猪肉的需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 宋予震,董青,梁中涛,等.三门峡雏鹰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肉质相关指标的比较[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6):124-126.

[2] 苑洪霞,王鑫,孙振梅,等.白洗猪与杜洛克猪杂交F1代猪肉品质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3):761-766.

[3] 刘正综,尹保敬,王培光.不同近交程度南阳黑母猪的繁殖成绩[J].石油化工建设, 1994(4):15-16.

[4] 杨建生,胡亮,戴国俊,等.不同利用方式、分娩季节和胎次对中型梅山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5):47-49.

[5] 王清义,庞有志,王占彬,等.淮南猪繁殖性能的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30-31.

[6] 赵丽娟,隋世燕.新美系大体型纯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猪繁殖性能比较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2):55-57.

[7] 娄祥军,孙富森,陈志刚,等.五莲黑猪繁殖性能调查与研究[J].养殖与饲料,2017(1):8-10.

[8] 龚建军,吕学斌,李正确,等.藏猪繁殖性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807-810.

[9] 倪黎纲,赵旭庭,周春宝,等.苏姜猪世代选育中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测定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5,47(1):45-47.

[10] 梁艳,杨雪梅,陶璇,等.丫杈猪肥育性能研究[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2012.

[11] 郭建凤,赵德云,刘雪萍,等.鲁烟白猪与杜洛克杂交商品猪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研究[J].养猪, 2010(5):25-28.

[12] MATOU EK V, KERNEROV N,HY PLEROV K, et al. Carcass Traits and Meat Quality of Prestice Black-Pied Pig Breed[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6, 29(8):1181.

[13] 李文通,刘颖,周荣,等.江泉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7):2057-2064.

[14] 肖倩,张哲,孙浩,等.浦东白猪遗传多样性及繁殖性能的变化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4):1095-1101.

[15] KRIETER J, THOLEN E. Selection for meat quality within pure bred lines in swine - A study[J]. Archiv Fur Tierzucht, 2001, 44(5):531-546.

[16] 杨杰,周李生,刘先先,等.莱芜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肉质性状种质资源比较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14,45(11):1752-1759.

[17] 沈自泉,王康龙,苗云龙,等.新沂蒙黑猪的选育及发展前景[J].山东畜牧兽医, 2004(3):7-8.

[18] 王华,贺长林,吴国芳,等.新型关中黑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能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 2013, 34(10):34-38.

[19] 任琳,张春江,赵冰,等.北京黑猪的肉质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11,32(23):43-46.

猜你喜欢

猪种产仔数黑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场种质资源图谱》手册2022 征集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黑猪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小黑猪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