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营口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

2018-03-06董涛

科技资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营口建议

董涛

摘 要:当前,营口正处于环渤海经济区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探讨和研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加快营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营口率先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营口市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原因,结合营口科技创新实际,提出了完善营口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营口 科技创新体系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100-02

1 营口市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近些年,营口的创新活动比较活跃,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业家文化程度不高、发展思想陈旧,不具备高水平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依靠国家计划来配置资源,许多先进技术依赖外进,企业对技术创新产生“等、靠、要”思想,创新机制有着政府主导的深深烙印,企业还未能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省专利授权26495件,营口专利授权671件,占全省授权的2.5%,创新成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差距。由此可见,营口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识或技术的产出能力较低。

1.2 创新人才结构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科技人员数量明显不足。2017年末,辽宁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3万人,而营口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6万人,仅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4%。其次,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从产业结构上看,人才严重不足,计算机软件、信息、新材料研制等高科技人才奇缺,从事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的带头人很少。最后,吸纳人才能力不强。由于受周边经济强势、本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及人文软硬件环境制约,使营口缺乏调剂人才的实力,同时受到社会人均薪酬水平、消费水平普遍较低的影响,留住人才很难,吸纳高层次人才更难。

1.3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研发投入具有资金投入多、高风险、回报期长等特点,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真正对研发投入有足够认识的企业较少。2017年营口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16%,远低于我国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的2.15%,研发投入的不足已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

1.4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够强

从整体而言,营口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效益不高,未充分体现“高收益”特征。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二是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零部件依赖外进,大多处在低端产业链加工、组装和引进技术研发的低附加值阶段。三是自主品牌不够多、不够强,在品牌量、规模、知名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四是中小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且成长慢,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后备力量不足。

1.5 科技投融资体系尚不健全

良好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目前,营口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其中一些科技型企业的项目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投入研发资金的力度,制约了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虽然国家实施放贷政策,但放贷条件没有降低,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多样化投融资体系,企业只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因此,资金不足始终是困扰企业加快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 构建营口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2.1 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科学研究体系

引入大学和科研院所,增强现有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体系。首先,积极引进研发力量和科研院所、科研企业,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逐步形成科研创新活动的聚集区。其次,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之间选择一批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高水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水平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最后,建立大学科技园,把高校已经研发完成需要中试放大的项目、适合营口及周边地区资源和产业需求的项目在营口放大并产业化,使其成为集技术研发、成果中试和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科技服务平台。

2.2 企业作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营口技术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整个创新体系运行效率的高低。营口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就要依靠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成立、成长和壮大。因此,营口应大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首先,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的科技体制,并制定相应科技规划,在科技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向企业倾斜。其次,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最后,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前提或制度性保障。

2.3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增强创新孵化能力

要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增强创新孵化能力。首先,搭建完善、高效的中介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其次,进一步完善创新孵化建设。聚集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中介等资源,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孵化体系,实现孵化服务质量的跨越。最后,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

2.4 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

围绕产业结构特点和企业需求,构建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旨在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成功的企业家和高端人才。首先,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加快人才培養。依托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装备制造、汽保技术等各类职业教育,向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其次,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打破区域限制,从经济效益、个人成就、社会评价等方面,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最后,通过深化股权制度改革,建立技术创新股权等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获得分红,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待遇。

2.5 政府主导,发挥宏观调控体系作用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清除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障碍,政府要从体制和机制入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激活现有的人才、技术等科技资源。首先,推进体制改革,转变工作模式,从宏观上引导营口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改革营口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完成应用型科研单位向高科技型企业转变,提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最后,打造龙头企业,引导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营口要结合自己现有产业基础,找准细分市场定位,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培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基地。

3 结语

今后5~10年,是营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营口“率先崛起”的战略背景下,应尽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当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努力提升整合科技资源能力、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辽宁省的率先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善同,冯杰.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思路与建议[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5):9-11.

[2] 占毅.关于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4.

[3] 吴裕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园区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6(5):201-202.

猜你喜欢

营口建议
传承红色基因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河风海韵·醉美辽河”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醉美辽河,流进我梦想的城(组诗)
大美营口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奋起扬帆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