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18-03-06

书城 2018年2期
关键词:越界现代文学跨国

文学是没有国界与边界的。有时候,即使作家分属不同的民族,处于差异的时代,有着迥异的生活方式与性格秉性,却能够表达相同的情感,比如爱国、思乡、爱情……但是在某些情境下,尤其是在一些异域环境中,面对自身所看到的景象,又恰恰因为作者成长环境以及接受文化的不一样,他们会选择截然不同的主题来进行表达。这样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对于同一作家的評价有时会有很大差异,甚至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书城》二○一七年十二月号刊登李怀宇的文章《越界跨国的文学追踪》,讲述了王润华先生对于文学的越界跨国所进行的学术探索。王先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着手这一领域,希望开拓中国现代文学新的研究领域。他把中国的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结合,从东南亚(也即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许多名篇提到过的“南洋”)出发,深入研究,之后又与美国的汉学贯通,由此生发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他分别以老舍、鲁迅、郁达夫等华人作家为例,详细阐述了在不同的区域中,作家们不同的视角和影响力。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来说,因为他们经历了国家的转型,饱尝国家被侵略的滋味,又加上西方思想的冲击,内心对于被压迫是很敏感的。甚至有些作家本身没有离开中国,但作品流向海外,仍旧会形成不同的解读。

但对于中国作家来说,当移民到陌生和遥远的土地后,随着域外文化的逐渐浸润,他们笔下的中国文学不仅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越界跨国的过程中,也渐渐走向了世界,融入到世界文学的潮流中去。

—贾玉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界现代文学跨国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陕西全面开展煤矿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整治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别人躲着你是因为你越界了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唇妆玩越界,“走光”有理
融合·演变:现代文学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分析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