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后”大一新生转型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机制的探索

2018-03-06益帼鞠洪博郑传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家长

益帼,鞠洪博,郑传波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要求:“家长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尊重子女健康情趣,培养子女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沟通配合。”同时又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这说明政府把家庭教育看成现代教育的一部分,要求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德育教育。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大胆创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引入家校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大一新生入校之后的转型教育。

1 “95后”大一新生的特征

1.1 开放性

“95后”的父辈是“65后、70初”的一代人,这一代人没遇上3年困难时期,没遇上“文化大革命”,他们根据正常的节奏,上大学、工作、下海,搭上改革快车,于是,“95后”从小就家境殷实,他们被视为中国家庭对子女投入由“人多钱少”到“人少钱多”的转折时期,因此,无忧无虑成长起来的“95后”们充满自信,与时代、世界紧密接轨,富于开放性特征。

1.2 互动性

1995年迥异于“80后”们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95后”在其成长过程中就与互联网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经历了互联网从技术手段向生存方式的发展历程,因此,互联网对于“95后”获取知识以及人际交往都存在“缺省设置”的重要影响。“95后”经历了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崛起,因此他们能够接受主流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又是互联网原住民,所以对于过往历史以及现实阴暗面,又有自己特有的知识储备。因此,“95后”作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甚至是信息源。他们是相当矛盾的一代。

1.3 解构性

中国目前处于传统和现代、历史和现实、历时性和共时性等多维度重重交织转型期,这一时期带有去中心化、碎片化、异质性、反讽、解构等特征的后现代主义,通过各种渠道精准打击中国惯有的宏大叙事高墙,深刻影响了接受传统教育的“95后”们,他们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怀疑精神、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非凡的创造能力,他们反对老套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如果施教者不与时俱进,迎合教学对象变化的需求,那么很容易被“95后”揶揄、反讽,甚至是恶搞,乃至颠覆。因此,对于“95后”们,在他们进入大学时,也对大学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

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95后”新生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尤其是“95后”们具备的与往届学生不同特征使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模式也需要有所创新。“95后”进入大学后,面临着新环境新生活,教师不了解他们,很难第一时间迎合他们个性化需求提供他们需要的教育方式,最了解他们的莫过于父母。教师想要更好地开展对“95后”的教育,需要和家长通力合作。所以,引入家校合作机制,打破传统教学中以学校教育为主模式,通过家庭和学校全面合作来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长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改进、完善家庭教育;学校依托家庭帮助,充分了解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达成有效性教育。这样,有助于学校和家长通过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商量解决问题办法,最终达成最优化教育效果。

3 家校合作机制的搭建

3.1 优化组织结构保障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需要充分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高校需要把家校合作视为一项综合性工作,通过集中整合来形成一种教育共力。因此,需要引入有效的组织机构,构建一支包括专职教师、思政理论教师、辅导员等共同组成的家校合作专业教育团队,通过专职教师来发现、挖掘家庭资源,通过思政理论教师来解决家长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升家长的德育素质,通过辅导员收集学生资料、了解学生动态,由此达成多管齐下保障家校合作机制的有效性。

3.2 畅通交流渠道打造家校合作稳定沟通平台

为了保障当前家校合作机制当中教育信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传递,打造稳定的交流沟通平台十分重要。基于当前的互联网环境搭建以下“互联网+家校合作”沟通平台。

3.2.1 搭建声讯平台

伴随当前智能手机的推广,如今在中国网民基数不断上升的同时,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这极大方便了信息传递。学校(辅导员)可以通过记录学生家长的手机号,利用电话、短信乃至微信,把学生在校的表现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同时通过及时联络,搭建和谐友好的家校关系,为家校合作奠定坚实情感纽带。

3.2.2 拓展网络平台

利用当前先进互联网技术,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网络上召开家长会;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官网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打造班级日志、家长留言板、辅导员博客等,通过更多开放渠道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3.3 运用沟通技巧争取家长积极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校的一致性。”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十分重要,通过科学的沟通技巧达成有效沟通,争取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的一致性,这样,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这就需要做到:(1)互相理解,包括学校对家长的理解以及家长对学校的理解;(2)平等沟通,在家校合作当中,虽然学校领导家庭,但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家长,诚恳对待家长,把自己放在与家长同等的位置上开展平等交流,赢得家长认可;(3)把握时机,家校合作当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并非传统的“打小报告”,而是教育理念、学生情况的及时沟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来把握教育时机、审时度势,理性引导家长开展分析,获取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4 家校合作机制的创新

家校合作,并不仅只有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共同参与。例如,学校可以搭建第三方专业独立机构如家长委员会,引入义工组织、社会团体等作为家校合作的联系纽带,通过第三方的存在,一方面及时反映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协调家庭和学校、教师关系,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教育”等工作。而学校也可以利用义工组织之类的第三方力量对接学校校友、企业家等,通过一种开放的方式在学校教育当中引入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通过社会有识人士的帮助打造更加有亲和力、开放性的家校合作机制,推进家长和学生对家校合作乃至学校的认可,使得家校合作获得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家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