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不道破一句”在不同情境中美的体现

2018-03-06宋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鹤鸣太后事物

宋倩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 041004)

“不道破一句”本是一种文学上的比兴手法,是诗歌上的一种形式美。表述意思为描述事物本体时,对事物的描述点到为止,而不求过分详尽,因此使事物与人产生了一定的朦胧感和距离感,有种“咫尺天涯”的空间错感之美。该句的艺术形式同样可应用于绘画、雕塑、设计甚至于社交、人文等方面,并在其不同的情境领域中散发出美的味道。

美是什么呢?美的产生源于关系的产生,当这种关系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积极、健康、向上的关系状态时,美便无处不在。在这里并不对美进行深入探讨,因为美作为长久以来最有争议的话题,它体现在不同情境层面,不同的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对象不同的认知等等,都使美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正是美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所在。本文中所论述的美是指特定情境下人类对于事物的美(或较为舒适)的感受。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情境来论述“不道破一句”之美。

1 “不道破一句”在文学情境中的美

首先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谈。“不道破一句”出自《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王夫之对诗经中《小雅?鹤鸣》此类诗的评价:“《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那么要理解“不道破一句”之美,我们应从此处着手,感受被王夫之评价如此之高的《小雅·鹤鸣》中所蕴含的美。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若不了解此诗的背景,那它就只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诗:在广袤无垠的荒野中,诗人听到了鹤鸣之声,其声震撼高亢。河水中的游鱼时而潜入深渊时而浮上滩头游玩嬉戏。在彼岸的园林中,有一颗高大檀树,树下堆积着一层枝丫落叶。而在他方山上有可以磨玉英和琢玉器的石头。诱发读者产生思古之幽情,一幅有色有声,有情有景的远古诗人漫游荒野图就呈现眼前。这也是此诗所展示给人们的一副山清水秀一派祥和的画面。

而知此时背景者,便能够知其诗“不道破一句”所指为劝教周宣王之事。在众多论言中,笔者比较赞同郑笺的说法,他在读完《毛诗序》后补充道:“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而在阶级等级森严的周王朝,毫无言论自由可言,统治者的名字所涉及的文字都被严加控制,不能提及,更不用说对最高统治者提出谏言,那么国家中的有志之士不得不在保全自身安全和统治者威严的前提下对国家的政治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因此,《小雅·鹤鸣》在其创作背景下又是一首抒发求贤纳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在理解对于此诗所蕴含的深层次哲理时,不同的人又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见解,认为此诗也是一首启迪胸怀智慧的哲理诗。通过对广袤高阔的荒野之景的描写,从而激励人们开阔眼界,舒展胸怀的去热爱生活、认真生活。这也是诗文所蕴含的无限的人生意义,这种穿越阶层、穿越时空的意义是诗文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精髓,也是诗文所蕴含的时代性、历史性的美。

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统治王朝,诗文的 “不道破一句”之美就美在既能针砭时弊,却又不曾提及讳言讳事。既能使人欣赏出眼前美景,又能在诗意浓浓的优美画卷中包含家国政治,劝诫君王的时代意义。同时,诗文又包含着对后世思想启迪之美。而另一种美,笔者认为也是诗文中最美的一点便是更在于它使后世人对于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的探索与发现,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更坚实的奠基和更强大的动力。而诗文中所包含的美,又岂是“一句”可以“道破”的呢?

2 “不道破一句”在社交措辞在情境中的美

“不道破一句”在人文社会中又展现出了不同的美。语言被创造,用以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发展成熟后,语言在其基本功能之上又包含了更高层次的意义,因此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艺术。“不道破一句”也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有效的沟通形式,是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将目的诉求表达出来,此种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照顾到对象的心理情绪、身份境况,从而更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达成语言者的目的和诉求。正因如此,交流者之间产生出一种舒适平和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也是美的象征。

《战国策》中提到了关于巧言进谏的历史故事,一语未提目的意向,却成功地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触龙说赵太后》中一事中,在气氛极为紧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局面中,触龙力争机会得以面见太后,首先使用缓冲法对太后的饮食起居详细地关切起来,并慢斯条理地对她谈论起养生之道,使原本“盛气而揖之”、排斥戒备心理很强的“太后之色少解”。此时,使得赵太后强烈的戒备心和敌对情绪逐渐消散。紧接着,触龙以为幼子请官职的事件而让太后对长安君之事产生了“怜子”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太后开始逐渐敞开心扉,引出事件的核心。赵太后此时也逐渐转变了表情开始“笑曰”了,并且就“谁更疼爱幼子”这件事情与触龙开始了趣味性的争论,并开始放下戒备,敞开心扉地向触龙说明自己的心迹了。而这样也就为此次触龙前来说服的最终目的做好了铺垫。触龙紧抓契机,以燕后出嫁时赵太后的含泪送别,千叮万嘱的事件引发出太后更疼爱燕后的说法,而这样有意而为的说法立刻引发了太后对于其真实想法的坦露立:“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在经历一番千回百折之后,终于达到了他最终的目的:使太后放下对幼子的过分疼爱,长安君得以“质于齐”。

触龙的谏说劝服看似从始至终都未 “道破一句”,而实则是虚中有实,步步为营。既能够不触碰太后之前所设立的红线,而且更好地达到了劝谏的真实目的。那么赵太后呢?并不是直接说穿让长安君“质于齐”,而是含蓄的表达出“态君之所使之”,既避免了自己之前与之矛盾的说辞,保全自身的颜面,同时也有效地使国家大事得以解决。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不道破一句”的表达方式既符合了我国长久以来儒教谦和恭卑的礼仪观念,也符合了现代社交心理学中希望被尊敬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再比如我们现在还会用到的一些词语,也是完全符合了“不道破一句”的含蓄之美。

例如,忌讳“死”字,古往今来,“死”这个令人不悦的字眼是人人避之的,为了避免直接说出,就有了许多委婉的代替词,古时可以以“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入土、作古”来代替,现代则有“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牺牲”等。再比如,评价人“胖”说“丰满、圆润”;“小气”可以用“节约”代替;“胆小”可以说“谨慎”等诸如此类,在一定场合里既能够说明事实,又有效地避免了尴尬的境况,同时也不会导致以讹传讹带来的人情伤害。而这些也正是“不道破一句”在人文社会中所蕴含的善意之美。

3 “不道破一句”在哲学思想情境中的美

从前文可知,“不道破一句”是王夫之对《小雅·鹤鸣》的一种文学表达手法的评价,而众所周知,王夫之不但在文学史学上有所成就,在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不道破一句”其中所蕴含的本意我们可以作何解析呢?

将原话“不道破一句”可以分解重组为“破一句,不道”或“不破一句,是道”。那么它就赋予了事物新的美感。

这里的“道”指真善美的道,是对生命成长之道,对万事万物沧海桑田的全维度感知。也就是说: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在不断地逝去,观者无法全方位的表述出已经逝去的“那情那景”,如果将其表述出来,一是已经错过“当时”,二是已经丧失了客观理性,而只是将自身主观感受表述出来。因此,“破一句,不道”就是若开口说出其中万分之一,便不再是当下的实情实景实境了,也就不再是真正理性客观的道理了。由彼及此,“不破一句”便是“道”了。现象一出,观者可在当时当下可感可想,也就明确了“就是这样”的客观理性。

同时,“出口即错,动念即乖”也是对“不道破一句”的客观补充。“出口即错,动念即乖”表现为当下的事物是无法言说确切的,一旦动念,时机已过,当下便不是刚才的“当下”,一旦起心,便会产生自我主观的意识和动机,那么这样对于我们辩证地看待事物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偏颇。

例如,有一个人在欣赏一朵花,那么此人又恰好是一位文学工作者,那么在他或许会被那美艳的花朵打动而溢于言表,在他转述给植物学家的朋友时,只知道尽可能地去描述花给他带来的美艳感受,而忽视了客观的花的特征,那么则导致听者会默认描述者所给予他的主观信息,放弃了客观的思考与判断,而这朵花或许就是植物学家正在苦苦寻找的稀有的品种呢?而此刻能够发现稀有品种的茎叶形状,功能,花朵生长规律对于植物学家而言又是何等之美?

那么花朵美在何处呢?在作家眼里,美就是形容花朵的文字;在植物学家眼里,美就是明确花朵的科目;在美食家的眼里,美就是品尝花朵的味道;在成人的眼中,美就是以爱之名的花束;在儿童的眼中,美就是发现花朵的认知。主观来说,美是所有,客观来讲,美就是美。那么我们何不亲自去看看那朵“花”到底有多美?

不言而喻,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体验,甚至不同的物种对于事物的感受都不相同,我们又何以总是以带有严重的“自我”的角度来对事物“破一句”呢?那么不去刻意影响他人的判断认知,不去“破一句”,这就是“大道”,这也是对事物关系双方甚至多方的尊重,这才是美本来的样子,即尊重事物的本身,尊重事物关系本身。

但仔细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在这类错误中越陷越深?我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某种言论某类事物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会把这种思想存贮于自己的潜意识当中,而某种言论某类事物本身是否真实,它的来源角度是否全面,我们并不关心,只坚定地认为潜意识当中既定的片面“真实性”,且这种“真实性”的根植异常之深,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却也毫无知觉。也因此,一系列的误判和误解,一系列的不平衡不和谐,一系列的矛盾和不美便随之发生,甚至产生了现而今的“病态美”和“扭曲美”,这难道不就是那毫无责任可言的“破一句”所产出的“不道”(这里的“道”指“大道”)吗?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和谐不自然不健康消极的道理关系,毁灭了美的真实性。

“不道破一句”之美就是能够提供给不同人们各自探索发现认知感受的机会,让人们不再受“一句”的束缚而丧失对真实美的感受。而是通过“不道破一句”的朦胧感,增强了对探索求知求真地向往,这也就更加理解了“有言即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感知到思维到表达,而感知往往是当下当时的感知,再去言说当时当下时,早已“物非人非”了。“意无穷”更像是国画中的“留白”电影语言的省略手法,给予更多的是在客观形象的基础上观者的自身感受和想象。而正是这种辩证地对待事物的严谨态度,让“不道破一句”有了美最真实的一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道破一句”之美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体现,而每一种体现必然遵循着历史的、客观的、真实的事物而存在。“不道破一句”给我们提供了文学写作手法的艺术之美;教我们学会为人处世言说措辞之道的善亦美;更让我们认知到哲学中所蕴含的实情实境的真实之美。“不道破一句”之美更在于此时此刻你所感受到的当下之美。

猜你喜欢

鹤鸣太后事物
“黄太后”驾到
鹤鸣
美好的事物
杨鹤鸣
奇妙事物用心看
在扎龙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看脚说话